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翠苑街道翠苑一區“九曲池”畔廣場上,20多位居民圍坐一起,沐浴着暖陽。“以前可不是這樣子哦。”今年60多歲的居民鄭蘭娟1986年就住在這裡,她説,“這‘九曲池’過去是臭水塘,現在成了真正的景觀湖。”
2020年,浙江省開始大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這一過程中,居民共同參與,改設計、提意見、催執行……按照黨建引領、群眾自治、社會參與、多元共治的思路,最終,老舊小區改的不僅是房子,更是生活。
“老破小”變“清雅居”
始建於1984年的翠苑一區,是杭州市第一批建設的大型住宅小區。年代久、面貌舊、環境亂,一度是令人皺眉的老破社區代表之一。
2020年4月,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編制&&《浙江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技術導則(試行)》,提出實現“六個有”目標:有完善的基礎設施,有整潔的居住環境,有配套的小區服務,有長效的管理機制,有特色的小區文化,有和諧的鄰里關係。翠苑一區迎來新生契機。
2021年至今,翠苑一區69幢房屋得到立面整治、線路改造,屋頂漏水、墻面滲水、線路亂拉等現象得到有效根治;統一美化防盜窗、晾衣架、雨棚、花架“四小件”,重新鋪設燃氣、自來水、雨污水、強弱電等管線,徹底解決了小區時常停水停電停氣等頑疾;拓展休閒空間,增加3個休閒小公園……
浙江老舊小區居民在改造後建成的公共綠地長椅上聊天 江漢 攝
改造後的翠苑一區,令附近居民大為讚嘆。“環境大變樣了,外墻面煥然一新,樓道乾淨整潔,道路平整有序,綠化精緻美觀,心裏蠻羨慕的。”
生活與房子一同更新
老人買菜做飯不方便,有時還會忘記關煤(燃)氣灶,存在安全隱患。問題導向之下,浙江省舊改小區的老年食堂從無到有。
今年2月,湖州市吳興區老小區文苑社區引入專業社會組織經營的老年食堂正式開張:窗明几淨、設施完備、價格親民。“就在一年前,這裡還是一塊無人問津的旮旯地。蛻變源於社區因地制宜創新推動舊改工作。”文苑社區工作人員説。
2003年,杭州市翠苑一區建成浙江省第一家老年食堂。經過近20年發展,今年9月,翠苑一區老年食堂“4.0版”正式營業,面積擴大到300平方米,菜品更豐富,就餐更智能、更便捷。
“辦理就餐卡時,我們將老年人的慢性病、過敏源等信息採集錄入小程序,形成健康檔案。當老人走進餐廳,經過攝像頭的人臉識別,就能科學推送飲食建議。”老年食堂數字化項目負責人説。
協調“眾口”,黨支部挺身而出
在老舊小區改造中,社區面臨的最大困難是居民意見統一難。“居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到底怎麼改、改哪,都需要梳理、分析,黨組織牽頭抓總的重要性就體現在這裡。”一位社區黨支部書記説。
衢州市創造性推出“紅色物業聯盟、紅手印、紅管家”的“三紅體系”,用黨建這根“紅線”把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小區業主、社會組織、機關黨組織和黨建指導員等主體貫穿起來,通過“改管結合”,實現老舊小區多維管理。
“在杭州,從‘支部建在小區上’,到‘老舊小區改造到哪,黨組織就建在哪’,越來越多的力量聚集在社區黨組織周圍。”杭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虞文娟説。
2021年5月,浙江省提出在“十四五”期間改造3000個老舊小區。整合空地、荒地、閒置用房、地下空間,通過改建、擴建、新建等方式,增加停車、養老、托育、體育休閒等公共服務設施,補齊配套服務短板……一系列舉措極大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也帶動了城市風貌加速升級。(記者 岳德亮)
(刊於《半月談》2022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