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香米、黑糯米、黃香米、綠糯米、紫糯米……“電商新農人”女兒加“種稻好手”父親,王園園和王永田這對父女,用特色五彩米,種出鄉村振興幸福路。劉志媛/文 阮佳波/攝
這對父女是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下管鎮興南村人,2011年,當時擔任興南村黨支書的王永田,多番考察後決定:種紅米,帶領村民致富。王永田帶頭種了8畝紅米,豐收了兩千五百斤。可有收成沒銷路,紅米堆滿了谷倉。劉志媛/文 阮佳波/攝
關鍵時刻,女兒王園園辭職回家,將“危機米”做成“暢銷米”。計算機專業畢業的王園園在寧波從事電商工作,借助自己的特長,她把紅米“搬”上網,好品質加會講故事,不到三個月,谷倉裏的紅米全賣光了。劉志媛/文 阮佳波/攝
“能不能回來跟老爸一起種田,種好紅米,幫助村民致富。興南村也需要像你這樣的人才。”看著父親懇切的眼神,28歲的王園園,感受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責任。2013年初,她辭職回到了興南村。劉志媛/文 阮佳波/攝
回村後的王園園,和父親一起下田試驗,到處找資料,找專家,一點點學習種植知識。扎根田野,讓王園園有了真切的歸屬感,也越幹越起勁。劉志媛/文 阮佳波/攝
王園園的點子也一個接一個。“雲南有紫米、陜西有黑米。”“搞個五彩稻田,還能吸引觀光客。”“再養群鴨,家門口賣鴨蛋”……利用各個傳統節日,推出“五彩米+”,比如清明節,推五彩清明團、端午節上五彩粽、冬至做五彩年糕、五彩米酒……通過微信、淘寶平臺,滿足更多的需求。劉志媛/文 阮佳波/攝
10年的春去秋來中,五彩稻米的夢想已越發斑斕。父女倆今年共種了100畝五彩稻米,今年預估收成將達到三萬斤。劉志媛/文 阮佳波/攝
為了打響五彩米品牌,王園園注冊了“農耕心”品牌,申請綠色認證和微量元素檢測,與快遞公司達成快捷的運送協議,和上虞的農創客們一起成立“江南農小二”團隊,大家頭腦風暴,開發農創産品。去年王園園的電商銷售額達到七八十萬元。劉志媛/文 阮佳波/攝
興南村的大叔大嬸們也跟著王園園嘗試“觸電”,奔上“五彩米”事業。單是包五彩粽,人均收入就能增收五六千元。王園園和母親還會挨家挨戶收筍幹等農副産品,幫著村民放到網上賣。劉志媛/文 阮佳波/攝
五彩米休閒觀光農業,更做出了一篇“農業+旅遊”的文章。農耕文化體驗遊帶動上虞南面山區的旅遊業。如今的王園園忙得不亦樂乎。劉志媛/文 阮佳波/攝
新農人牽手老農人組成的父女組合,在上虞並不是個例。“這撥‘女秀才’回鄉創業潮,除了政策吸引之外,與孝女曹娥文化也有一定關係。”上虞區委黨校有關專家認為,回鄉創業,讓她們在陪伴父母和追逐人生夢想之間找到了平衡點。越來越多的當代“曹娥”,不斷擦亮上虞“孝德文化之鄉”金名片。劉志媛/文 阮佳波/攝
父親擅農事,女兒懂創意、會營銷,兩代人各展所長,發展現代農業,帶動周邊百姓致富,成為鄉村振興一道新景觀。劉志媛/文 阮佳波/攝
出品:新華網浙江頻道
鳴謝:紹興市上虞區委組織部 紹興市上虞區融媒體中心

-
直播回放丨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 全體會議
2021-09-26 09:34:59
-
“互聯網之光”博覽會新技術、新産品集錦
2021-09-26 10:12:41
-
第16屆中國義烏文化和旅遊産品交易博覽會開幕
2021-09-26 10:12:41
-
中國民企500強放榜 這項數據讓浙江有了緊迫感
2021-09-26 08:00:35
-
2021年“互聯網之光”博覽會開幕 烏鎮時間正式開啟
2021-09-25 10:3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