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
現有人口2.7萬人,雲南有2.6萬。怒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瀘水縣、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福貢縣匹河怒族鄉及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的菟峨,少數居住在迪慶藏族自治州的維西縣。貢山、福貢兩縣的怒族,是當地最早的土著居民,自稱“阿龍”和“阿怒”,在古代就與獨龍族有親屬關係。原碧江縣的怒族自稱“怒蘇”,被認為是唐代“廬鹿蠻”的生裔。這兩部分來源不同的怒族先民,長期居住在怒江峽谷內,互相交往通婚,逐漸形成為一個民族。
怒族男女均喜歡穿用麻布織的衣服,成年男子喜歡在腰間佩挂砍刀,肩背弓弩及獸皮箭包。福貢一帶的怒族已婚婦女喜歡在衣裙加上許多花邊,在頭部和胸部佩帶珊瑚、瑪瑙、貝殼、料珠等裝飾品,耳帶銅環,貢山的怒族則只佩胸飾。
怒族非常講究禮貌,團結互助,熱情好客。怒族善於演奏樂器,。青年男女談戀愛,不是用語言來交談,而是靠“達變”和“擬力”兩種怒族樂器來“彈”。當怒族小夥向姑娘求愛時,首先向她彈響懷中的“達變”,向她傾訴心中的秘密。女青年聽到求愛,會吹起“擬力”以作答。雙方可以提問、討論,相互交換意見。據説有的青年從認識到結婚都不説過一句話,完全靠音樂來溝通,從中可以反映出他們對音樂的獨到之處。這種獨特的戀愛方式,也許在全世界都是絕無僅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