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11/11 09:40:35
來源:雲南日報

雲南曲靖:擦亮“五張名片”打造文旅居融合新地標

字體:

珠江源頭 記者 張雯 攝

  曲靖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自然風光旖旎,文化資源豐富,被譽為“珠江源頭第一城”;這裡是雲南省副中心城市、第二大經濟體,擁有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衞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等榮譽稱號。

  曲靖市正持續擦亮“珠江源頭、世界最大的自然天成花園、古魚王國、紅色沃土、爨文化故鄉”五張名片,展示曲靖魅力、提升城市形象。

  珠江源頭

  珠江是我國水量第二、長度第三的河流。曲靖是珠江的發源地,珠江水從沾益馬雄山東麓的出水洞流淌而下,在貴州省雙江口與北盤江交匯,流入南海,滋養了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城市帶——珠三角城市群。徐霞客南下滇東,曾兩次到訪沾益,探尋南國母親河的源流,在《盤江考》一文中寫下“珠流南國、得天獨厚,沃水千里、源出馬雄……是乃珠江正源”等文字,探明了珠江發源於曲靖馬雄山,並盛讚“一水滴三江,一脈隔兩盤”之地理奇觀。“一水滴三江”指的是以馬雄山主峰為分水嶺,水流分別朝東、北、西三個方向自然流淌,形成牛欄江、南盤江、北盤江三條江河;“一脈隔兩盤”指的是由馬雄山的一條支脈,隔出南盤江、北盤江兩條河流。如今“9+2”泛珠三角區域協同機制全面建立,曲靖市發展活力迸發。

  世界最大的自然天成花園

  2002年,羅平油菜花海被世界吉尼斯總部授予“世界最大的自然天成花園”稱號,100多萬畝油菜花在每年2至3月競相綻放,綿延數十里,形成一片浩瀚的花海。師宗縣菌子山杜鵑花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的胸徑最大、最集中、最古老和最壯麗的杜鵑花群落,有杜鵑花20余種、連片面積約1.8萬畝。

  曲靖地形地貌多樣,奇山異水獨具魅力,具有江河湖泊、濕地溶洞、高山草場、原始森林等自然形態。全市最高、最低海拔都在會澤縣,大海梁子海拔最高、為4017.3米,娜姑鎮王家山象鼻嶺小江與金沙江匯合口海拔最低、為695米。有“一山十二脈”,在烏蒙山統領下,會澤縣老烏青山、大海梁子,宣威市東山,“麒沾馬”中心城區朗目山、翠峰山、寥廓山、陽景山、青峰山,富源縣營盤山,陸良縣龍海山,師宗縣菌子山,羅平縣白臘山十二座山脈從北向南排列。

  陸良彩色沙林匯聚沙峰、沙柱、沙屏等立體景觀,曾連續舉辦五屆國際彩色沙雕大賽,《三國演義》《西游記》等多部大型影視劇在此取景拍攝。有“兩江百流千湖”,長江、珠江“二水分流”,徑流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169條河流潤澤珠源大地,1053座小(2)型及以上水庫散佈於爨鄉全境。曲靖這個“世界最大的自然天成花園”,也自然成為高原訓練勝地、戶外運動天堂及四季賽事樂園。

  古魚王國

  曲靖是約4.1億年前登陸魚類和人類魚形祖先的起源地之一,是早期魚類的分化中心,是衍生出四足動物的肉鰭魚類的起源中心,有“魚的故鄉”美譽。近年來,曲靖加大對古生物化石的保護和研究力度,2021年3月,全省首個古魚王國博物院在曲靖師範學院建成,依託曲靖豐富的古魚化石資源讓化石“活”起來,讓公眾可以近距離觀賞到這些珍貴的化石,感受生命的起源與演化之神奇。

  紅色沃土

  曲靖是全省最大的革命老區,1926年11月中共雲南地方組織建立,1927年曲靖就成立了第一個黨支部,成為全省較早建立黨組織的地區之一。長征期間,紅軍分別於1935年、1936年兩次過曲靖,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在曲靖這塊紅土地上留下了光輝足跡。曲靖現有革命遺址92處,三元宮、虎頭山戰鬥遺址、水城擴紅基地等在黨史軍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有2400位爨鄉兒女參加了紅軍,有1.7萬人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

  有“曲靖紅色文化第一村”之稱的麒麟區三寶街道三百戶村,走出了曲靖籍第一名黨員金耀曾、曲靖籍的第一名女黨員伏瑞貞、曲靖唯一一位留下姓名的女紅軍葉琳等。解放戰爭時期,曲靖建立了羅盤根據地、滇東北根據地,是雲南乃至滇桂黔邊區最大的革命根據地,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區縱隊成立,滇桂黔邊縱隊第二支隊、第三支隊、第六支隊在曲靖全面開展反蔣武裝鬥爭,為滇桂黔三省區的解放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爨文化故鄉

  爨文化始於魏晉時代,從魏晉到唐天寶年間,爨氏治理雲南500餘年,留下了“南碑瑰寶”《爨寶子碑》、“神品第一”《爨龍顏碑》《段氏與三十七部會盟碑》,曲靖故得“爨鄉”之名。

  爨文化的豐富內涵、莊重氣度、迷人氣象成為文化景觀,使爨鄉福地曲靖有了文化載體。目前,曲靖已在影視、工藝、文化作品、項目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快發展,製作了《爨碑殘夢》《爨碑驚奇錄》等影視作品,開發了爨陶工藝美術品,創作了《爨鄉神韻》等歌舞表演,建設了爨文化博物館、打造了爨文化特色文旅小鎮等,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體驗爨文化的魅力。同時,爨文化也成為曲靖市的重要文化品牌,為當地的文化旅游産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記者 張雯)

【糾錯】 【責任編輯:徐華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