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呈貢的發展歷程,2003年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年。這一年,“現代新昆明”建設起航,由此奠定了呈貢未來的發展基調。2011年,撤縣設區,呈貢的城市化進程加速推進。2017年,“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核心區”的定位明確,呈貢迎來了跨越式發展的春天,綜合實力持續增強,科技創新應用活力迸發,一個春城花都展示區、一座現代科教創新城展現在世人面前。
城市面貌變化日新月異
呈貢順應城市發展規律,大力推動基礎設施集成配套、提檔升級,城市品質和競爭力不斷提升。
新區設立之初,呈貢新城規劃控制面積160平方公里,規劃建城面積107平方公里,通過聚集新興産業,形成功能齊備、環境優美、交通便捷、公共服務完善的現代化新城區。
在新區建設過程中,呈貢統籌推進老縣城老舊小區連片改造工作,推動東西兩片協調發展,新舊城區融為一體。確保10所高校、市級行政中心、雲白藥集團整體搬遷呈貢新區,中鐵大廈、昆明南站等一大批重點項目的落地建成。如今,開通運營的地鐵線路1號線、2號線、1號線支線和4號線,共有22個站點在呈貢轄區內。隨着對外骨幹交通路網加快構建,呈貢區和昆明主城已緊密連接、相融一體。
隨着市級行政中心搬遷入駐,大學城拔地而起,“海綿城市”“智慧城市”“中央公園”為呈貢注入了現代城市新元素。
在城市化建設中,數字化改革不斷迭代升級,呈貢“智慧城市”大數據&&通過對海量數據進行歸集、梳理、整合、共享,提高了部門間辦公協同效率,成為推動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快速提升的強力引擎。與此同時,網格化監督指揮中心智慧大廳改造完成,城市網格化管理紮實推進,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不斷提高。
特色産業發展活力迸發
呈貢區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産業轉型升級,發展活力動力充分釋放。
經過多年的發展,呈貢區目前已經形成以花卉産業為優勢,大健康産業為重點,數字經濟、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産業格局。
雲南省80%以上的鮮切花和周邊國家、省份的花卉在鬥南入市交易,出口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國鮮切花的相對市場份額超過70%,全國每10枝鮮花,就有7枝來自鬥南。2023年,鬥南花卉産業園區交易量135.41億枝,交易額135.7億元,正在向世界第一的花卉交易中心邁進。
在雲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塔吊林立、貨車穿梭,雲南雲上雲5G大數據園區、博優算力數據園(一期)、雲創智谷産業園一期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
呈貢區着力推動生物醫藥、康體養生等大健康産業發展,目前已在大健康領域形成一定的規模和特色。2024年,呈貢區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建立完善“鏈長制”工作機制的通知》,高位統籌大健康産業鏈發展,大健康産業發展將邁上新&階。
2016年12月28日,位於呈貢區的昆明南站正式投入使用,雲南進入高鐵時代,形成了“八齣省、五齣境”的高鐵主骨架,呈貢的交通區位由末端節點變成了輻射南亞東南亞的門戶樞紐。2021年12月3日,中老鐵路通車運營,成為聯通南亞東南亞的陸路大通道。2023年4月13日,中老國際旅客列車通車運營,為呈貢與南亞東南亞各國的交流發展帶來更多可能。
宜居宜業城市加快打造
呈貢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教育、醫療、社保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
經過多年的建設,呈貢新區的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堅持民生優先發展,學校、醫院、公園等配套設施逐步完善,“15分鐘生活圈”加快形成。
呈貢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全面推進“公園城市”“百湖城市”“綠美城市”建設,構建滇池濕地、湖泊水系有機統一的城市血脈。如今,呈貢全區3000余畝湖濱生態濕地景色宜人,100余個庫塘湖泊星羅棋佈,街頭綠地小游園“一園一品”推窗見綠。城市綠化覆蓋率45.62%,空氣質量達標率、負氧離子平均濃度、主要河流湖泊水質均為“優”。
隨着雲南大學等10所高校20余萬師生入駐呈貢區,全區人口快速增長,成為雲南省高等文化教育中心,獨特的高校人才資源和智力資源優勢,為呈貢深化實施合作辦學、拓展教育發展&&、推進教育資源共享打下堅實基礎。
優質醫療資源不斷落地呈貢。目前,呈貢區擁有綜合醫院7所、中醫綜合醫院3所,“十五分鍾醫療健康服務圈”基本形成。
萬溪衝、劉家營、段家營等一批環境優美、生態宜居、特色鮮明的美麗鄉村打造,讓呈貢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好願景成為現實。
未來,呈貢區將牢記囑託、砥礪奮進,奮進新階段、融入新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建設“春城花都展示區、現代科教創新城”為指向,着力推進“産業強、動力足、形象美、生態優、影響廣、生活好”一體進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中譜寫呈貢精彩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