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4/11 09:15:18
來源:雲南日報

一條出山路,獨龍江迎來萬象更新的春天

字體:

  綿綿春雨中,獨龍江鄉迪政當村黨總支副書記龍德成開著新買的車,行駛在蜿蜒的獨龍江公路上。車上裝滿了幹草果和蜂蜜,那是龍德成的父親一年來的部分收成。

  “拉到縣城賣,價格會高點。現在公路拓寬了,路基也加固了,雨水天塌方現象很少了。來回就4個小時,早上去,下午就能回家。”龍德成説,道路暢通後,獨龍族群眾發展生産、守邊護林更方便了。

  千峰圍繞、雪山阻隔的獨龍江鄉,曾經封閉于深谷密林之中,獨龍族群眾住草房、走驛道、攀藤橋,貧困如影隨形。

  那時,一條人馬驛道是獨龍族群眾與外界聯繫的生命線,生産生活物資靠人背馬馱。到了大雪封山期,外面的人進不去,裏面的人出不來,村落之間的通訊靠放炮,與外界的聯絡只依靠一部手搖電話。

  “什麼東西都要馬幫從縣城馱運進來,雨天也要趕馬幫進山,我們用塑膠布裹身,晚上就睡在大樹底下。那種日子,現在想起來還會流淚。”巴坡村趕馬人迪要華説。

  修建出山路,過上好日子,是一代代獨龍族群眾的夢想。

  1996年,國家投資1億多元修建獨龍江公路。1999年公路建成,獨龍江鄉打開了通往山外的大門。當第一輛汽車駛進當時的鄉政府駐地巴坡,全國最後一個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地不通公路的歷史結束了。

  然而,受大雪阻隔,每年11月到次年5月,獨龍江峽谷仍然與世隔絕,成為孤島。

  2014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長達6.68公里的獨龍江公路隧道貫通,獨龍江鄉終于告別了每年因大雪封山有半年與世隔絕的歷史。

  江畔車輪滾滾,林邊汽笛聲聲。道路通暢,百業興旺,獨龍江鄉迎來了萬象更新的春天。

  5G基站建成並投入使用,35千伏聯網工程完工,現代化草果加工産業園投入運營,新能源車、網約車開進了獨龍江峽谷……出門有路,抬腿上車的願景變為現實。

  一條條道路串聯起一個個景點、一家家民宿,當地群眾吃上了旅遊飯,一步步邁向更好的生活。

  走進巴坡村,寬敞的柏油路穿村而過,紅頂黃墻的屋舍錯落有致。路兩旁,草果成蔭;農家庭院,花朵芬芳。良好的環境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外地遊客,前來感受愜意的鄉村生活。

  迪要華種了30多畝草果,養了20箱蜜蜂,供兩個女兒讀書。現在,大女兒當上了幹部,小女兒在大城市務工。夫妻倆蓋了新房,辦起民宿,日子過得舒適而安樂。

  今年47歲的竇曉春是郵車司機,每天跑一趟獨龍江鄉送郵件。“以前拉的都是報紙和信件,現在郵政快遞進村,車上拉的貨小到牙膏牙刷,大到冰箱、洗衣機,什麼都有。”竇曉春説。

  如今的獨龍江鄉,柏油路連接所有村委會,水泥路進組聯戶,網絡進家門,電商入組。

  曾經,深谷中的獨龍族群眾隔江相望,想要跨江走親訪友,要麼過溜索,要麼繞道走一兩天。現在,獨龍江鄉已建成永久性跨江大橋21座。

  “黨的光輝照邊疆,獨龍人民好幸福。江上彩虹橋,村寨柏油路,道路越走越寬闊。”獨龍族民歌“門租”傳承人肯玉珍用自己編的歌謠讚頌美好新生活。

  在迪政當村,村黨總支書記孔智覺和村民們正忙著在靈芝生産基地搬運腐殖土。

  迪政當村氣候嚴寒,無法像南邊村寨一樣大規模種植草果,群眾增收致富的門路窄。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在鄉黨委、政府支援下,孔智覺帶領村民興修産業路,在半山密林發展起50畝倣野生靈芝種植,莽莽群山成為獨龍族群眾增收致富的“聚寶盆”。

  在孔當村,岔路口豎著一塊牌匾,上書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村寨的山坡上,處處是碧綠的草果樹,勤勞的村民們忙著整修生産路上的坑塘,運送草果苗進行補種。“這是我們的‘致富路’‘幸福路’,一定要維護好。”村民肖成東説。

  公路穿山越澗,車輛出山進城,村道寬敞連戶,生産路蜿蜒入林。如今的獨龍江鄉,飛速發展的跨越路、獨龍族群眾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越來越寬闊。(記者 李壽華 通訊員 高玉生)

【糾錯】 【責任編輯:丁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