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3/20 09:30:30
來源:雲南日報

大理南澗:小縣城變大公園

字體:

  唱響“增綠提質”主旋律,以旅游理念規劃縣城,以景區標準建設縣城,以拆墻透綠和口袋公園建設為切入點,聚焦“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的特點,推進綠美縣城建設……南澗彝族自治縣從之前的小縣城搖身一變成了令人矚目的大公園,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與日俱增。

  眼下,出門進綠、轉角遇美成了南澗縣群眾的日常生活。按照“後院前置、後綠前移”的思路,南澗縣以擴綠、共享為目的,對主幹道沿街單位、小區進行庭院綠化,全方位實施“拆墻透綠”工程,“拆、建、管”並重,打造“與民共享”的綠色開放空間。累計拆除35家單位臨街圍墻600多米,開放公共綠地4000多平方米。

  漫步南澗縣城,田園景觀成了“城市會客廳”。縣城區域先後建成了農耕公園、市民菜園等一批深受群眾喜愛的“鄉愁地”。在“拆墻透綠”的基礎上,進一步拆除圍欄,通過實施微改造,打開綠化通道,提升綠化水平,植入健身設施,增加座椅、座凳等休憩設施,用健康步道、綠道廊道把大大小小的公園、綠地相連相通,實現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從封閉管理向市民全面開放共享的轉變。

  圍繞“小縣城大公園”和“一座公園一座城,半山半水滿城花”的綠美城市建設目標,南澗縣不斷完善縣城公園體系規劃,優化綜合公園、社區公園、節點公園和口袋公園布局,以“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思路,充分利用縣城街頭空閒區域,按照面積要靈活、空間要開放、功能要便民和有園林景觀、有休憩設施、有文化主題的“三要三有”布局,大力實施“口袋公園”建設,使群眾在家門口盡享綠色生活,感受自然和諧之美。

  目前,南澗縣城區“口袋公園”累計建成65個、在建12個,新增綠地面積2.3萬平方米。小公園讓縣城發生了大變化,處處推門進園、開窗見景,一派人與自然相融共生的景象。市民董建美感慨:“我感受到了南澗日新月異的變化,以前散步的地方都沒有,現在到處都是公園和美景,真是很幸福。”

  以前,南澗縣的農貿市場“臟、亂、差”問題十分突出,現在的綜合集貿市場衞生環境整潔、功能分區明顯、商品擺放整齊,群眾的“菜籃子”拎得更放心、更舒暢。“這裡乾淨整潔,管理規範,我們在這裡買菜方便又放心。”正在買菜的市民王蘭英説。

  南澗縣綜合集貿市場既有“煙火氣”又有“智慧范”,配備有智能客流儀、智能溯源電子秤等終端智能設備,可利用大數據信息,協助政府相關部門對食品安全進行監控。“每位商戶還配備了智能顯示屏,顯示商戶的營業執照、支付二維碼及所售賣貨物當日的價格等信息。顧客可以掃二維碼對商戶進行反饋和評價,也可以隨時查看商戶的營業執照,保證每家商戶都明碼標價,讓顧客明明白白購買商品。”該市場負責人介紹。

  該市場共有260間固定商鋪、424個固定攤位、800余個臨時攤位,配備停車場、農殘檢測室、市場管理部、警務站、公共衞生間和洗手&;市場入口設置了鮮花攤位,既讓攤位發揮價值,又給市場增添顏值;市場周邊因地制宜做到見縫植綠、留白增綠,市場入口建成具有農耕文化的“口袋公園”。(記者 王永剛 通訊員 吳紹汝)

【糾錯】 【責任編輯: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