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新聞

紅河“紅”起來靠什麼——一個邊疆民族地區的跨越發展紀事

2022年03月15日 16:56:57 | 來源:新華社

  2020年全州GDP躍居全國30個少數民族自治州第一,2021年全州GDP增長8.5%、設立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作為邊遠的邊疆民族地區,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創造了跨越發展和轉型的奇跡。從偏遠、默默無聞到令人向往生機勃勃的“雲上梯田 夢想紅河”,紅河“紅”起來靠什麼?紅河州委書記趙瑞君説,轉型、開放、綠色、文化、産業就是跨越的密碼和發展路徑。

  轉型為先

  引進、研發花卉新品種629個、以科技手段打造智慧賞花新模式……曾經老舊的工業基地開遠市發展花産業,完成靚麗轉型,一個獨具特色的滇南“新花都”正在崛起。

  “沒想到,我們身旁就有這麼好的賞花之地,並且這麼時尚和新潮。”絢麗如花的知花小鎮令首次來看花的遊客萬秀英眼前一亮,也讓眾多遊客和市民改變了對開遠煙氣彌漫、工廠老舊的慣有印象。

遊人在開遠市知花小鎮廣場上游玩。記者 陳欣波 攝

  開遠市是滇南工業基地,礦業、發電、水泥等行業曾是它重要的標簽。為實現轉型升級,近年來,開遠以生態文明建設引領傳統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推動現代高效精致農業與新型城鎮化有機結合,形成集花卉種植、包裝、冷鏈物流、旅遊等于一體的現代花卉産業鏈。

  知花、識花、育花,開遠是紅河州轉型發展的代表。

在開遠市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裏,一名當地村民在修整綠植。記者 陳欣波 攝

  多年來,紅河州農業大而不優、工業全而不強、旅遊産業發展與旅遊資源稟賦不匹配,大項目、産業項目、優質項目支撐不足。趙瑞君説,面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轉型發展是先導,做優存量與做大增量並重,以園區為主戰場,以大項目為主抓手,實現産業轉型,加快推進工業現代化轉型步伐。

  個舊市是個有兩千多年錫礦開採史的資源型老工業城市,被列為全國首批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試點以來,個舊根據産業基礎和資源條件,確定新型工業化道路。破立並舉,産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取得突破,為工業綠色發展貢獻“個舊經驗”,為工業城市高品質發展轉型貢獻“個舊智慧”。

雲南錫業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一景。記者 陳欣波 攝

  走進雲南錫業股份有限公司銅業分公司,渣緩冷場上分布著多個約兩層樓高的渣包。“冶煉産生的尾礦要先在渣包裏冷卻72小時,再進行細碎處理,然後運送至渣選礦車間二次回收。”公司負責人介紹,爐渣選礦技術提高了公司工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水準,每年回收銅金屬2000噸。

工人在雲南錫業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錫錠生産車間流水線上工作。記者 陳欣波 攝

  “以前,錫冶煉技術裝備水準低,員工勞動強度大,作業環境差。現在大量採用數字化、智能化設備實現中心集控生産,公司先進制造能力大幅提升。”雲南錫業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錫業分公司黨委書記王建偉説,公司堅持綠色、低碳、節能、環保、安全生産發展理念,尾氣中二氧化硫排放濃度遠遠低于國家排放標準,實現超凈排放。“我們生産的錫國內市場佔50%,國際上佔近25%。”

  “打造新興産業,加大生物制藥、電子資訊等制造業培育力度,支援有色金屬産業向新材料産業延伸。”趙瑞君説,要全産業鏈打造有色金屬及新材料産業,2025年力爭有色金屬及新材料産業産值逾2300億元。

  開放為要

  紅河州曾是雲南最早開放的地區,雲南第一個海關、郵局、外國領事館等都設在這裏。紅河地處雲南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重要前沿,是中越經濟走廊的主幹線,有三個國家一類口岸和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紅河片區、紅河綜合保稅區等開放發展平臺。

  將實現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紅河片區成為沿邊開放的示范引領區、蒙自經開區建成千億級園區、全州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100億美元……趙瑞君説,這些目標契合紅河開放優勢和條件,開放是我們發展之要,沿邊開放是紅河高品質發展的根本出路,要全方位、多層次、多元化提升沿邊開放發展水準。

  在紅河綜合保稅區以晴紅河科技産業園展廳內,一排排小機器人踏歌而舞,引得參觀者爭相拍照。以晴紅河科技産業園成為雲南省重點打造的“智能終端集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紅河州發展電子資訊産業鏈的主要載體。2015年,以晴紅河科技産業園被紅河對外開放的優勢吸引至此。“一方面我們的原材料主要是從河口進口,紅河的區位優勢有利于我們企業産品的進出口,另外一方面綜合保稅區的政策也吸引我們入駐。”産業園常務副總經理葛紹猛説,企業享受3年免房租、2年房租減半的優惠政策,節約許多成本。

圖為紅河綜合保稅區以晴紅河科技産業園展廳內展示的小機器人。記者 陳欣波 攝

  “我們建立項目落地全程‘保姆式’代辦服務,優化提升項目投資備案工作,將項目備案流程式控制制在1個工作日內。2021年就為5家企業辦理了項目備案證。”紅河綜合保稅區管委會主任刀劍説,我們成功復制了“先進區後報關”等12項制度,進一步強化海關管理、創新服務內容,開放通道逐步拓寬,營商環境更加優化。

  2015年5月8日封關運作的紅河綜合保稅區,力爭打造成以加工貿易為核心,以保稅物流、跨境電商、保稅商品展示交易為重點,發展電子資訊産業、大宗商品交易、物流配送、金融結算,建成現代物流和加工貿易運營示范區。紅河州州長羅萍説,要出臺推動自貿試驗區、紅河綜保區、蒙自經開區、河口邊合區高品質發展措施,做強園區有色金屬、電子資訊等産業,加快發展進出口加工、跨境商務、現代物流等産業。

  支援企業“走出去”拓展RCEP成員國家布局,推動在越南等東盟國家設立境外物流公司;深入推進“北融滇中、南接越南、東進兩廣、西通緬老”,以開放大通道建設、産業大協同發展深入拓展沿邊開放格局;推動加工及貿易、大健康服務、跨境旅遊和跨境電商“四大重點産業”取得重大進展;對標國際自由貿易區(港)金融開放規則,創新沿邊金融制度……如今的紅河成為開放的新高地。

  “發揮沿邊的獨特優勢,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省的發展戰略,推進昆河經濟走廊發展帶、昆玉紅旅遊文化帶、沿邊經濟開發開放帶、紅河谷熱區綠色經濟帶、滇南文化旅遊經濟帶建設,構建‘兩縱三橫’的聯動發展格局。”趙瑞君説,以“廊帶聯動”助推南北均衡、區域協調、城鄉統籌發展。

  綠色為機

  整潔的石板路通向石屏縣壩心鎮老街村委會龍港村民小組,白墻青瓦的古民居掩映在綠水青山間……龍港村是異龍湖“三島九曲七十二灣”中的一“灣”,現在是生態之灣。

  近年來,龍港村以保護母親湖為出發點,以人居環境提升為抓手,圍繞拆臨拆危、“兩污”治理、生態綠化、産業興旺、公共服務“五大工程”治理模式,讓村莊變了樣,龍港村的新顏值源于石屏縣的綠色發展理念的落實。

圖為建水縣新房村一座因“拯救老屋行動”而被修繕保護的老宅。記者 陳欣波 攝

  紅河州生物多樣性豐富,被譽為“滇南生物基因庫”,有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個國家級濕地。近年來,紅河以異龍湖保護治理為標誌的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新突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創建成為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州,綠色底蘊厚實。

  在元陽縣新街鎮箐口村,蘑菇房散落在梯田間,村寨上方森林茂密。“森林是一座‘綠色水庫’,人栽樹、樹涵養水分、水澆田、田種植糧食來養人,形成一個良性迴圈係統。”世界遺産哈尼梯田元陽管理委員會專職副主任朱文珍説,高山、流水、梯田、人家的農業生態景觀是哈尼族千年農耕文化的縮影。

圖為紅河州元陽縣境內的哈尼梯田景觀。記者 陳欣波 攝

  元陽縣觀音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復雜多樣、原始完好的森林生態係統,是維係哈尼梯田的重要基礎和必要條件。近些年來,當地把哈尼梯田的保護利用、脫貧攻堅、産業發展、品牌打造相結合,推廣“稻+魚+鴨”綜合種養模式。2016年以來,全縣累計投入2000余萬元,發展示范區2萬畝,畝産值達10174.2元。全縣森林覆蓋率由2006年的41%提高到2020年的54.92%。

  看得見梯田,嘗得到“稻+魚+鴨”……元陽摸索出一條生態得保護、村民得發展的路子。

  現在,哈尼梯田遺産區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科學編制“一河(湖)一策”,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開展“湖泊革命”三年攻堅戰;落實河(湖)長制、林長制,持續開展國土綠化行動……羅萍説,深入推進開遠、石屏、彌勒“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創建工作,圍繞“四素同構”,活態保護利用哈尼梯田,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范。

  目前,紅河州建成15個城市森林(濕地)公園,在推進“綠色生態靚州”建設中,積極推動紅河綠色、低碳、迴圈發展,創建成為全國首個“天然氧吧州”。“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趙瑞君説,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引領高品質發展,全州森林覆蓋率比2015年提高10.32個百分點,達57.32%,生態美、城市美、鄉村美、山水美,紅河正打造綠色發展的生態樣本。

  特色為業

  在石屏豆制品特色産業園,一位身著當地民族服裝的女孩一邊煎炸著豆腐,一邊向鏡頭前的觀眾推介。“多的時候一天賣出幾百單。”這位主播告訴記者,像他們一樣的企業,在園區內還有60多家。

  石屏縣豆腐制作歷史悠久。近年來,通過豆腐産業轉型升級、打造豆制品産業集群等舉措,擦亮“石屏豆腐”名片。佔地面積1500畝的石屏豆制品特色産業園區建成了石屏豆腐松村園區、文化産業園區、精深加工園區,配套建設了雲南省豆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石屏豆腐産業科技專家服務站、石屏電商創業中心等輔助機構。

石屏縣一家豆腐生産企業內,工作人員在分裝豆腐。記者 陳欣波 攝

  “除了傳統意義上的豆腐,開發豆腐罐頭、開袋即食類産品等107個豆腐産品。用豆腐可做100多種菜肴。”園區管委會主任普亮明説,園區有64家企業,生産的傳統條豆腐、包漿豆腐、爆米花豆腐、豆腐皮等係列産品,已進入國內各大城市,並遠銷美國、加拿大等地。去年,全縣生産豆制品31.2萬噸,産值42.5億元,吸納創新創業人員1.2萬人。

  無獨有偶。建水縣將建水紫陶作為産業要素和文化要素植入建水臨安古城、建水西莊紫陶小鎮兩個特色小鎮,建成建水紫陶創意園、紫陶文化藝術中心等項目,打造出紫陶街、蟻工坊等創新業態,形成創意設計、生産加工、文化傳播的聚集區。為幫助陶企解決受疫情影響的銷售困難,建水縣整合項目資源,在紫陶行銷中心搭建總面積1200余平方米,集主播培訓、網絡直播、線上銷售為一體的建水紫陶抖音直播孵化基地,為主播、商戶提供“人、貨、場、數”一站式服務。

圖為建水縣一家紫陶生産企業的工作人員在陶坯上刻花。記者 陳欣波 攝

  建水縣紫陶園區管委會産業發展中心主任王玥力説,自去年9月開播以來,累計開展主播培訓12場次,參訓人員500余人次,為140余戶紫陶商戶提供本土化主播人才培養、短視頻拍攝等支援,孵化建水紫陶電商140余戶,覆蓋多個門戶平臺,實現單個賬號銷售額過萬元39戶,成了建水紫陶數字經濟的新方向。

  石屏豆腐、建水紫陶、蒙自石榴、屏邊荔枝、河口香蕉……紅河正以項目謀劃建設為抓手、以産業發展為動力,加快實現“一縣一品”,打造特色産業。羅萍説,按一個産業鏈建一個專班、一個方案、一個團隊,聚焦政策、土地、資本要素支援産業集約集群集聚發展。

  加快建成百萬畝高端稻谷基地、百萬畝幹熱河谷基地、五百萬畝高端果蔬基地、二十萬畝高端雲花基地、千億級優質畜禽供給基地,推進梯田紅米、花卉、水果、畜禽等産業種質資源創新、繁育及應用;圍繞做強“綠色能源牌”,全力抓好綠色低碳示范産業園建設,加快中鋁集團50萬噸綠色鋁材項目剩余38萬噸電解鋁産能置換工作;圍繞做特“綠色食品牌”,力促金鑼生豬屠宰及肉製品加工、百源果業果蔬加工一體化項目等全面投産;圍繞做優“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大力發展生態旅居、養生旅遊、新型養老等新業態……趙瑞君説,未來5年,持續強化大抓發展、大抓開放、大抓産業、大抓項目、大抓招商,優化營商環境,著力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記者 王長山 曾維 紅河報道)

【糾錯】 [責任編輯: 劉東]
010070210010000000000000011129121310515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