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新聞

全球連線 | 80年,跨越大洋的“飛虎情誼”

2021年12月31日 16:29:13 |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 這是一支特殊的戰鬥隊伍。抗日戰爭期間,他們駕駛戰機,與中國軍民並肩戰鬥,在中國上空與日軍展開一次次殊死搏鬥。

  這支隊伍就是美國陳納德將軍1941年組建的“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飛虎隊”)。在反法西斯戰爭中,“飛虎隊”與中國軍民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80年來,這段跨越大洋的“飛虎情誼”歷久彌新。

  “飛虎隊”指揮官陳納德在二戰期間的資料照片。新華社發(美國美中航空歷史遺産基金會供圖)

  “我很欽佩外祖父,他跨越萬裏去幫助中國抵禦日軍轟炸。他曾説會盡力去保護那些深受戰爭之苦的人們,即使需要付出生命代價。”陳納德將軍的外孫女尼爾·凱樂威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

  在凱樂威看來,雖然陳納德是美國人,但他曾和中國的老百姓們一起同生死、共患難,所以也算半個中國人了。

  回憶起中美軍民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不畏犧牲、共同戰鬥的經歷,“飛虎隊”老兵梅爾·麥克馬倫感慨不已。“中國人民和美國人民的關係一直很親近。我們許多飛行員當年在遇到機械故障時都曾被勇敢的中國村民挽救了性命,這些記憶不應被遺忘。”他説。

  二戰期間拍攝的“飛虎隊”飛行員格倫·本尼達(前右一)和戰友們在一起的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1944年5月,時年20歲的“飛虎隊”隊員格倫·本尼達駕駛戰機執行攻擊日軍漢口基地任務時,被多架日軍戰機包圍。他的戰機被擊中,墜落在湖北省監利縣周老嘴鎮的下鳳湖。本尼達身負重傷,跳傘逃生,所幸被當地村民及時發現救助。經歷近60天的“生死救援”,他終于安全回到航空軍總部。

  2005年,81歲的本尼達特意重返中國,來到當年得到救助的故地,看著墜機處的湖水流下熱淚。他多次對家人朋友們説:“中國人把‘飛虎隊’稱作英雄,但在我看來中國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因為他們救了我的命。”

  二戰期間,被新四軍營救的5名美國“飛虎隊”飛行員在新四軍駐地合影(資料照片,1944年8月攝)。新華社發

  據統計,援華作戰期間,2193名美籍“飛虎隊”隊員在戰鬥中犧牲,200多名“飛虎隊”隊員被中國民眾營救,數千名中國人在營救過程中獻出了生命。

  雲南省飛虎隊研究會會長朱俊坤説,“飛虎隊”援華抗戰之前,中國缺乏制空權,當時昆明經常遭受日軍的空中轟炸。

  “日軍非常囂張,在1941年12月20日上午起飛了10架轟炸機,在沒有戰鬥機的掩護之下,直撲昆明而來。”昆明市博物館講解員楊黛靜説,但此時“飛虎隊”已來到昆明,當他們監聽到這個情況後,就立即起飛24架戰鬥機迎敵,在宜良上空當場擊落3架日軍戰機,並在隨後的戰鬥中又擊落6架,總共以9:0的戰績取勝。

  作為這段歷史的見證者,96歲的抗戰老兵楊毓驤回憶説:“日本飛機一來,‘飛虎隊’的飛機從巫家壩(機場)飛上去,我們不僅不躲避,而且還爬上小山頭去看他們作戰。”

  飛行護眼鏡、軍用油氣爐、與中國軍民合影……在昆明市博物館內的飛虎隊紀念館展廳,一件件文物展示了當年中美軍民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不畏犧牲、共同戰鬥的經歷和友誼。

  在二戰時期的中國,美國第14航空軍第23戰鬥團第76中隊成員在兩架涂著“鯊魚嘴”標誌的“飛虎隊”戰鬥機前合影(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昆明既是抗戰的大後方,又是抗戰的最前沿,這段中美兩國團結協作的反法西斯鬥爭的歷史,是我們昆明需要銘記下來的。”昆明市博物館館長陳浩説,這個展覽為大家提供了一個認識、了解、緬懷歷史的場所,每年都吸引了很多“飛虎隊”成員的後人和愛好者來觀展。

  “‘飛虎隊’承載著中美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深厚友誼,值得兩國人民繼續傳承。”朱俊坤説。

 

  監制:馮俊揚 王長山

  統籌:徐海靜 閆珺岩 李懷岩

  記者:眭黎曦 姚兵 趙彩琳 馬淮釗 潘麗君 張墨成 黃恒 曾慧

  剪輯:馬淮釗 眭黎曦

  編輯:王玉玨 王豐豐 馬曉燕

  新華社國際部 新華社雲南分社聯合制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平臺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 丁凝]
010070210010000000000000011120211310403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