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新聞

瞭望 | 打造最美濕地,滇池濕地如何華麗轉身

2021年10月20日 09:50:22 |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滇池湖濱“四退三還一護”後,滇池歷史上首次實現湖進人退

  隨著滇池周邊濕地的恢復,滇池湖濱動植物種類明顯增加。其中,滇池湖濱鳥類從2012年的96種增加到目前的139種,植物種類從2010年的238種增加到目前的290種。消失多年的海菜花等水生植物及滇池金線鲃等土著魚種重新出現,瀕臨滅絕的國家珍稀鳥類彩鹮和白眉鴨、消失30多年的野生鸕鶿再現滇池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龐明廣

  天藍水碧,綠草如茵,魚兒在水中嬉戲,水鳥在草叢中覓食……10月中旬,已是晚秋時節,位于雲南昆明滇池東岸的寶豐半島濕地仍是一片生機盎然。

  10月11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在昆明開幕。作為COP15的室外展覽展示項目之一,佔地面積達1633.8畝的寶豐半島濕地向各國參會人員展示了滇池及湖濱濕地的保護治理成效,以及滇池原有的自然面貌和生物多樣性。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對于有300多萬年歷史的半封閉型高原湖泊滇池來説,濕地也是維係這座湖泊生態環境及生物多樣性的“腎臟”。

  自2008年以來,昆明市下大力氣推進滇池濕地建設,建成以湖濱濕地為主的滇池環湖生態帶6.29萬畝,在滇池歷史上首次實現湖進人退。一條平均寬度約200米、植被覆蓋率超過80%的閉合生態帶,猶如一條由綠寶石串聯而成的項鍊,把滇池裝點得生機勃勃。

水質凈化廠排出的中水經過寶豐半島濕地凈化後流入滇池 龐明廣攝/本刊

  從消失殆盡到重煥生機

  “五百裏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莫辜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總工程師何鋒説,從清代詩人孫髯翁所作的180字大觀樓長聯裏,人們可以想像出數百年前滇池及湖濱濕地的美景。

  何鋒説,過去,滇池周邊濕地面積非常大,但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為了增加糧食産量,在滇池周邊大規模圍湖造田,許多濕地被改造成農田、魚塘。到20世紀90年代末,滇池周邊原有濕地已基本被農田、大棚、魚塘替代。“天然濕地幾乎喪失殆盡,只有零星分布。”

  自2008年起,為恢復滇池濕地,昆明市啟動以滇池外海環湖濕地建設工程為核心的滇池湖濱“四退三還一護”生態建設工作。“四退”即退塘、退田、退房、退人,“三還”即還林、還濕、還湖,“一護”即護水。按照“人工幹預最小化、自然恢復最大化”的原則,截至目前,昆明市已完成退塘、退田4.8萬畝,退房233萬平方米,退人3.2萬人;經實測復核,共建成以湖濱濕地為主的滇池環湖生態帶6.29萬畝。

  “過去,滇池周邊一直是湖退人進,湖泊生態環境被持續破壞。湖濱濕地建設是滇池歷史上首次實現湖進人退。”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局長付文説。

  寶豐半島濕地的設計單位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設計師葉向強介紹,濕地內復育了具有雲南地方特色的12種植物群落,共計101個植物物種,包括滇池原生沉水植物群落、原生海菜花群落等,打造“水生-濕生-陸生”復合生態帶。

  在寶豐半島濕地的隱蔽式觀鳥廊,記者不時看到白鷺、水雉、黑水雞等鳥類在水邊嬉戲,草肥水美的濕地成了鳥兒的樂園。昆明市官渡區水務局副局長劉佳林介紹,濕地內投放了滇池金線鲃、昆明裂腹魚等土著魚種。“有了這些小魚小蝦,還有大果棗、野柿子等本土果木,就可以招引鳥類前來覓食。”

  土著魚種重新出現

  據了解,湖濱濕地的恢復,對滇池意義重大。

  一方面,濕地可以凈化流入滇池的污染物,特別是對雨季的面源污染具有極強凈化作用。何鋒説,濕地之所以被稱作“地球之腎”,是因為各種污水流入濕地後,濕地內的植物不僅可以吸附顆粒污染物,還可以分解吸收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削減湖泊的污染負荷。此外,濕地植物還可以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及有害氣體,有效固定植物殘存體中的大部分碳。

  在滇池星海半島濕地,記者實地觀察了濕地對滇池入湖水質的凈化作用。星海半島濕地的上游,是昆明市第七、八水質凈化廠。官渡區水務局湖濱濕地保護管理中心負責人巫國莎介紹,水質凈化廠處理過的中水在流入濕地後,經過濕地裏的鵝卵石、水杉、蘆葦蕩、草地等一層層凈化再流入滇池,其水質可以從Ⅴ類提升至Ⅳ類,有效減少湖泊污染負荷。

  另一方面,濕地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係統。據介紹,濕地覆蓋地球表面僅6%,卻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種提供了生存環境,對維護全球物種多樣性,構建完整生態係統有重要作用。

  昆明市委書記程連元介紹,目前,環滇池區域已初步構建了一條平均寬度約200米、區域內植被覆蓋率超過80%的閉合生態帶。隨著滇池周邊濕地的恢復,近年,滇池湖濱的動植物種類明顯增加。其中,滇池湖濱鳥類從2012年的96種增加到目前的139種,植物種類從2010年的238種增加到目前的290種。消失多年的海菜花等水生植物以及滇池金線鲃等土著魚種重新出現,瀕臨滅絕的國家珍稀鳥類彩鹮和白眉鴨、消失30多年的野生鸕鶿也再現滇池。

  “那個記憶裏的滇池又回來了”

  藍藻爆發、水質惡化、臭氣熏天……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昆明人提起滇池時,只能無奈發出嘆息。路過滇池的人,也總是被臭氣熏得掩鼻、匆匆離去。

  近年來,在多項治理工程的係統治理下,滇池水質明顯改善。2016年,滇池全湖水質首次從劣Ⅴ類提升為Ⅴ類,摘掉了“劣Ⅴ類”帽子;2018年至2020年,滇池全湖水質連續三年達到Ⅳ類。

  據了解,昆明的滇池濕地恢復保護工作正在向規范化、標準化方向推進。付文介紹,2018年以來,昆明市制定並頒布實施了滇池湖濱濕地建設規范、監測規程、管護規程及植物應用名錄4個地方標準,填補了昆明市濕地設計、建設、監測、管護等方面的空白。

  此外,為規范滇池水鳥棲息地保護措施及行為,為水鳥棲息地的恢復提供技術支撐,有效保護滇池濕地水鳥,昆明市還制定了《滇池湖濱濕地水鳥棲息地修復》地方標準。“這也是國內首個關于水鳥棲息地的修復標準。”何鋒説。

  綜合施治下,滇池濕地已成為昆明一張靚麗名片,並屢次在國內外斬獲大獎。例如,海東濕地、撈魚河濕地等被評為“中國最美濕地”,鬥南濕地和南滇池國家濕地公園分別榮獲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亞非中東地區的雨洪管理類傑出獎,以及野生動物、生物多樣性、棲息地改善或營建類傑出獎。

  隨著水質改善,滇池周邊一塊塊免費向公眾開放的濕地,成為市民遊客休閒度假的好去處。人們在濕地裏散步、騎行、放風箏,與“母親湖”親密接觸。據昆明滇池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介紹,今年國慶長假期間,僅呈貢鬥南濕地、官渡王官濕地、南滇池國家濕地就接待遊客約13.6萬人次。

  “那個記憶裏的滇池又回來了。”年近四旬的昆明市民陳嘉佳説,小時候,父親會帶著他在滇池裏游泳,遊完爬上岸後,父親總會給他買一瓶山楂汽水。陳嘉佳是一名皮劃艇愛好者,平日裏不忙的時候,他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約上三五好友,在滇池濕地和上游的船房河劃皮劃艇。

  2019年,陳嘉佳與皮劃艇俱樂部40多名夥伴組成的團隊成為昆明市的100個“市民河長”團隊之一。自此之後,他和夥伴經常劃著皮劃艇,一邊收集水中的垃圾,一邊勸導岸邊釣魚的市民。“這麼美麗的滇池、濕地、河流,我們有義務保護好。我寧願得罪人,也不願意得罪滇池。”陳嘉佳説。

【糾錯】 [責任編輯: 范芳鈺]
010070210010000000000000011113481310256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