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新聞
  • 快樂體彩
  • 快樂體彩

鄉村振興在行動|雲南富民:用好“菜籃子” “炒”香預製菜

2023年06月20日 09:02:30 | 來源:新華網

富民縣“雲南預製菜科技示範園”産品展示區,工作人員正在擺放産品(攝於6月1日)。新華網 趙普凡 攝

  新華網昆明6月20日電(念新洪 趙普凡)富民縣地處滇中,距離昆明主城區僅20公里左右,作為近郊傳統農業大縣,這裡一直以來都是昆明市民的“菜籃子”“果盤子”“米袋子”。

  近年來,富民縣立足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搶抓“舌尖上的風口”,在昆明市率先打造了預製菜産業園區,目前已有12家企業入駐,同時積極與科研院所合作,加強新菜品的研發和推廣。2023年,富民縣預製菜總産值錨定5億元“小目標”,並將通過加大招商引資、完善上下游産業鏈等,持續推進“菜籃子”向“菜盤子”轉變,“炒”香滇派預製菜,助推鄉村振興。

各類預製菜産品(攝於6月1日)。新華網 趙普凡 攝

  搶抓“風口”,率先打造預製菜産業園區

  預製菜分為即食、即熱、即烹、即配4類,近年來,隨着90後、00後成為消費主力,受“懶人經濟”、家庭小型化和都市人群生活節奏快等因素影響,預製菜備受市場青睞,被稱為下一個“萬億元級”産業。

  2022年9月,中共雲南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雲南省農業農村廳等五個部門聯合&&了《雲南省預製菜産業發展實施意見》,文件中明確,“先期推進米線、豆製品、野生菌、鮮花餅、火腿等園區建設,逐步推進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園區建設,力爭三年建成十個以上的預製菜示範園區。”

  在省級&&支持預製菜産業發展政策的大背景下,富民縣搶抓機遇,在既有東元食品加工園的基礎上,以“園中園”的形式,打造了“雲南預製菜科技示範園”。截至目前,園區內從事預製菜加工生産的企業共12家,其中包括3家規上企業。

  培育本土企業的同時,富民縣聚焦預製菜産業,大力開展精準招商。今年3月下旬,由雲南省投資促進局帶隊,聯同富民縣組成的聯合招商組赴廣州開展“品在富民,制享未來”專題招商活動,活動過程中,廣東省農業龍頭企業粵旺集團&&,願與雲南一同推動粵滇預製菜合作産業園建設,助推富民預製菜産業延鏈、補鏈、強鏈。

富民縣“雲南預製菜科技示範園”的一間廠房內,正在加工竹筍(攝於6月1日)。新華網 趙普凡 攝

  扎根“土”、體現“特”,“炒”香滇派預製菜

  米線、灌漿豆腐、燜肉帽子、餌塊醬、燒烤用五花肉……走進雲南星橋食品有限公司預製菜産品展示區,仿佛來到了一條滇味特色小吃街的“中央廚房”。

  雲南星橋食品有限公司是雲南預製菜科技示範園中現有的3家規上企業之一,公司董事長顧星介紹,圍繞傳統滇菜,特別是特色小吃,公司開發了涵蓋鮮糧製品、豆製品、調味料、燒烤製品等在內的2000多個産品。這些産品主要銷往昆明主城區的各大餐飲機構,其中以鮮食米線的量最大,日均生産60噸左右,“市民和游客在昆明吃到的米線,百分之四五十都是我們這裡生産的。”

  “雲南農産品資源豐富、品質好,為預製菜提供了很好的原材料。”昆明品世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榮州,道出了將企業落戶富民的根本原因。作為園區內的另外一家規上企業,昆明品世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産即食土豆、竹筍、菌類等休閒食品,原材料一部分取自富民本地,也有的從昭通、曲靖等地運來。胡榮州介紹,下一步還將利用核桃、魔芋等雲南特色食材,扎根“土”、體現“特”,開發更多的産品。

  走訪過程中,兩家企業的負責人都認為,滇派預製菜開發空間大,發展前景廣闊。數據為證,今年一季度,雲南星橋食品有限公司實現産值2773萬元,增長58.9%;昆明品世食品有限公司實現産值2180萬元,增長86.4%。

  園區內的另外一家企業、有着一百多年歷史的雲南米線行業老字號“建新園”,則大刀闊斧地實施了設備更新和廠房改造,推出以方便米線為主的系列新産品,加快併入預製菜“賽道”步伐。

  “一個品牌能否走出去,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原材料能否走出去。”昆明建新園食品銷售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鄧浩菁坦言,在預製菜這條“賽道”上,柳州螺螄粉的“爆火”帶來了很多 啟發,為此公司下定決心,在傳統餐飲之外,大力開發方便攜帶、高度還原門店口味的方便米線,相關産品將於今年年底投放市場。“搶抓預製菜風口,打造下一個‘爆款’,我們很有信心!”鄧浩菁説。

雲南預製菜産業科技創新中心研發的部分産品(攝於6月1日)。新華網 趙普凡 攝

  科技助力,引領“舌尖上的雲南”再升級

  作為雲南省唯一的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富民縣預製菜産業的發展,自然少不了科技的助力。5月24日,富民縣與雲南省農業科學院共建的“雲南預製菜産業科技創新中心”正式揭牌。

  富民縐紗肉、菠蘿飯、火夾乳餅、杜仲炒腰花、松露鹵米線……走進雲南預製菜産業科技創新中心産品展示區,一系列面向C端的預製菜産品琳瑯滿目,既有傳統雲南菜,又有不少加入了創新元素的“新派滇菜”。

  “預製菜是一個對品牌化、標準化要求非常高的産業。”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農産品加工研究所所長王暉介紹,去年下半年開始籌建雲南預製菜産業科技創新中心以來,圍繞風味保持、保質保鮮、標準化體系建設3個重點研發內容,院裏一方面採取“引進來”的措施,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展開廣泛合作,引進先進的、共性的預製菜相關技術,縮短研發時間,提升轉化效率;另一方面針對雲南特色産品,着力開展自主研發,例如目前正在集中攻關鮮食米線的保鮮、保質難題。

雲南預製菜産業科技創新中心研發的二十四節氣概念預製菜産品(攝於6月1日)。新華網 趙普凡 攝

  結合雲南豐富的農産品資源、多樣的民族特色菜係,目前雲南預製菜産業科技創新中心已研發了米麵製品、菌菇系列、藥膳系列、地理標誌農産品4個大類近130個産品,其中不少産品已被企業“相中”,正在對接洽談中。

  “要想在預製菜賽道上行穩致遠,最終比拼的是品牌、品質和創新能力,在這個過程中,研發的力量舉足輕重。”在王暉看來,作為雲南省唯一的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富民預製菜産業發展有着強大的“科技背景”助力,未來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和成果轉化,富民縣有望打造成為雲南省預製菜産業發展的科技高地,引領和帶動全省相關産業發展,甚至輻射到南亞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完)

【糾錯】 [責任編輯: 范芳鈺]
01007021001000000000000001112912131072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