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新聞
  • 快樂體彩
  • 快樂體彩

鄉味|大理洱源:面朝洱海 海菜花開

2023年05月19日 09:21:27 | 來源:新華網

  編前語:産業興則農村興,農村興則國家旺。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落實産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産’文章”。當前,全國各地發展農村特色産業,扎根“土”,體現“特”,形成“産”,從發展産品向發展産業轉變,從追求數量向追求質量轉變,從發展一産向一二三産融合轉變。做好“土特産”文章,根在水土、在農民、在文化,其中蘊含着鄉村産業振興的美好圖景。

  新華網推出大型融媒體報道《鄉味》,記錄各地做好“土特産”文章的鮮活故事,呈現“一村一品、一鎮一業、一縣一特”的産業發展新格局,一起去看新征程上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大理州洱源縣右所鎮松曲村,農戶們展示剛剛采收的海菜(攝於4月12日)。新華網發(羅新才 攝)

  新華網昆明5月19日電(念新洪 羅新才 金亞清 李福雲)海菜花,一種白花黃蕊的沉水植物,以其“仙氣飄飄”的外形“圈粉”無數,成為多次登上社交媒體熱搜榜的“網紅小花”。去年,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中一道“海菜芋頭湯”的出現,又讓這朵美麗的小花以大理特色菜的形式再次火爆網絡。

  “網紅”海菜花,底色卻是“綠色”,它們對水質要求非常高,只有在溫暖清澈的河湖裏才能生長。近年來,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在推進洱海流域水質保護與農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將人工種植海菜作為一大綠色生態産業進行扶持和培育,目前在右所鎮松曲村已實現連片種植,總面積達1500多畝,年産值達1800多萬元。小小海菜花,成了當地有名的“環保菜”和“致富菜”。

大理州洱源縣右所鎮松曲村海菜種植基地(攝於4月12日)。新華網發(羅新才 攝)

  從“大蒜之鄉”到“海菜基地”

  洱源縣地處雲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是洱海的發源地,在整個流域的保護治理中佔據着重要的位置。隨着洱海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工作的推進,洱源縣調整種植結構、培育綠色産業勢在必行。

  對於整個洱源縣而言,右所鎮無疑是農業轉型升級工作中最難啃的“硬骨頭”,這裡曾是“大蒜之鄉”,高峰時期種植面積曾超過10萬畝。大蒜是“大肥大水”的作物,在種植過程中會産生富含氮磷的農田尾水,造成農業面源污染。

  調整種植結構迫在眉睫,那麼應當改種什麼作物呢?右所鎮瞄準了有着“清流精靈”之稱的海菜花,它們對水質要求非常高,水清則花盛,水污則花敗,是名副其實的“環保菜”。而且海菜花的莖葉清脆爽滑,是大理人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時令菜,長期以來供不應求,市場前景可期。

大理州洱源縣右所鎮松曲村,農戶們將采收的海菜捆綁、裝車(攝於4月12日)。新華網發(羅新才 攝)

  今年55歲的松曲村村民段紅杏,是村裏第一批“吃螃蟹”的人。2006年,原本種植大蒜的段紅杏,響應保護洱海的號召,改田整地、購買海菜苗,開啟了海菜種植之路。“一開始只種了6畝多一點,效益出來後,又聯合了同村的5戶人家,逐步擴大規模,現在已經達到200多畝了。”段紅杏説。

  培育種植大戶的同時,右所鎮還以成立合作社的形式,引導更多的農戶加入到海菜種植的隊伍中來。2014年,三江源水産品種植專業合作社在松曲村成立,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輻射帶動周邊群眾,截至目前已發展社員300多名。負責人楊永池介紹,合作社不僅建起了200多畝的生態海菜種植示範基地,逐步打響了品牌,對於想要發展海菜種植的社員,更提供産前、産中、産後“一條龍”服務,讓農戶們種得好、賣得好。

  經過多年的發展,海菜在右所鎮松曲村“落地開花”,實現了連片種植,截至目前總面積達1500多畝。曾經的“大蒜之鄉”,成功轉型為遠近聞名的“海菜基地”。

一名農戶在查看海菜生長情況(攝於4月12日)。新華網發(羅新才 攝)

  小小海菜花,致富新路子

  春夏之交,走進洱源縣右所鎮松曲村海菜種植基地,放眼望去,海菜花如同繁星散落在清澈的水面上,花朵之下,一雙雙勤勞的雙手正忙着采收新一季的海菜。

  海菜種植戶、松曲村村民李文全告訴我們,海菜生長周期短,根據季節的不同,每隔7天至15天就可采收一次。李文全今年種了60畝左右的海菜,他初略地算了一筆賬,按每市斤4元左右的市場價格來算,刨除各項成本,一年能掙30多萬元。此外,拔除的海菜苗每畝也還能再賣三四千塊錢。“海菜易種植、投資小、見效快,一年下來收入還是可觀的!”李文全説。

  海菜的規模化種植,也為當地村民提供了不少“家門口就業”的機會。三江源水産品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永池介紹,合作社的生態海菜種植示範基地,每年的用工量就達2000多人次,招的基本都是附近村民,每年支付的工資總計20多萬元。

有着“清流精靈”之稱的海菜花(攝於4月12日)。新華網發(羅新才 攝)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直播帶貨這一新業態,也在松曲村“上線開播”,助力海菜這一相對“小眾”的特色菜走向“大眾”。

  4月底在松曲村採訪時,水塘裏一個邊採摘海菜,邊舉着手機高聲直播的身影吸引了我們的注意。詢問之下,得知主播名叫早育茂,2020年開始在電商&&直播帶貨,在發現新、奇、特的産品更易引起網友的關注後,早育茂回到家鄉,開始嘗試直播賣海菜。“效果比預期的好太多了,最近每場都能賣出200單左右。”早育茂告訴我們,看著一單又一單的快遞發往全國各地,她對家鄉的海菜種植業充滿了信心。

  截至目前,松曲村海菜種植面積達1500多畝,年産值達1800多萬元。“網紅”海菜花,在洱海源頭,成了助力鄉村振興的“致富菜”。據悉,下一步右所鎮還將依託海菜種植基地,發展生態旅游、鄉村旅游,農旅融合,進一步開發海菜花的價值。

  除海菜種植外,近年來洱源縣還培育了多肉、葡萄、貢菜、水果蓮子等生態種植業,並積極探索“稻魚鴨”綜合種養模式,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洱海源頭,“綠”意漸濃,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鄉村振興秀美畫卷正徐徐展開。(完)

【糾錯】 [責任編輯: 范芳鈺]
01007021001000000000000001112021131071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