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新聞
  • 快樂體彩
  • 快樂體彩

雲南青年説|“90後”科技特派員許棋:火腿不太“鹹” 群眾日子多點“甜”

2023年05月09日 09:00:39 | 來源:新華網

  在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縣,當地群眾一直有腌制火腿的習慣,許棋家也不例外——因為母親創業的緣故,許棋自幼便與火腿結緣。

  如今步入而立之年的許棋,不僅接過母親手裏的“火腿”擔子,還用豐沛的知識和青年人的一腔熱忱,創新提升了火腿腌制技術,帶動周邊群眾增收致富。

  百折不撓 突破低鹽火腿腌制技術瓶頸

  2011年大學畢業後,許棋也曾做過一段時間的“都市白領”,但沒多久,就按捺不住回鄉創業的衝動,“我學的是經濟管理專業,想把所學所思帶回武定,用在發展火腿産業上,為家鄉父老鄉親做些實事。”于是,2012年,許棋返回故鄉,開始了屬于他的創業之路。

許棋(左二)在工作中(3月9日攝)。新華網 劉東 攝

  返鄉後,許棋馬不停蹄地深入生豬養殖戶、走進屠宰場、流連在火腿腌制的各個環節......“以前的火腿都比較鹹,不能滿足消費者對健康的需求。”看到這一“痛點”,許棋開始了低鹽火腿技術創新研發之旅。

  然而,這趟“旅途”一走就是五年。

  許棋告訴記者,腌制低鹽火腿的難度主要在于原料選擇和防腐,“最難的還是沒有成功的范例,可以説,我們是在沒有前車之鑒的情況下摸索前行。”

  2012年11月,許棋與夥伴們開始嘗試腌制低鹽火腿,本以為可以一蹴而就,沒想到幾個月後這批火腿出現了腐敗變質的問題,第一次嘗試就這樣以失敗告終。“當時我過于心急,導致使用鹽量過少,感覺很絕望。”許棋搖頭説到。

許棋查看腌制出來的火腿(3月9日攝)。新華網 劉東 攝

  後來許棋對火腿腌制的環境進行改良,並不斷調試鹽度,終于在2017年時,成功探索出了最佳的鹽度比例,生産出了品質穩定的一批産品。“很多人問我,為何這項技術突破需要耗時這麼久,因為火腿本身的食品特性,我們只能在不斷地調整和等待中度過,這考驗的是我們的耐心。”

  自此,公司生産的火腿徹底“改頭換面”為低鹽火腿,廣受消費者的喜愛,每年約有500噸低鹽火腿從武定走向全國各地。在低鹽火腿的基礎上,許棋又延伸開發出火腿紅豆湯、火腿木瓜雞等預制菜。

  科技賦能 助推家鄉鄉村振興

  “我是農村出來的孩子,知道農民的不易,我想盡我所能帶動周邊的群眾增收致富。”作為一名返鄉創業青年,許棋的心間始終裝著家鄉的父老鄉親。

  除了公司總經理兼技術負責人以外,許棋還是雲南省科技特派員,這個身份也讓他能更直接地幫助農戶。

許棋在為養殖戶進行生豬養殖技術培訓。新華網發(受訪者供圖)

  許棋告訴記者,作為科技特派員,他主要為農戶提供生豬養殖技術服務,並收購農戶養殖的生豬。“過去農戶養豬不精細,養出來的豬品質參差不齊,很難達到我們的收購標準,在市場上也賣不出好價格。”

  針對這一狀況,許棋從改善飼料入手,加上技術指導,並定期開展培訓,提高農戶養出來的生豬品質。同時,收購價比市場價高出2元,“這樣一來,養殖戶的風險降低了,收益變高了。”

  據介紹,該公司每年加工火腿需要消耗生豬2萬多頭,直接帶動11個鄉鎮4000多戶農戶,戶均增收大概2000元。

  通過技術指導和生豬收購,許棋讓不少農戶嘗到了養豬的“甜頭”,養殖積極性大大提升。“有一個養殖戶從最初的兩三頭豬,養到了如今的三四十頭,成了養殖大戶。現在不僅買了車,還在城裏買了房子!”

  這樣的喜人故事,是當地許多生豬養殖戶的縮影。説起這樣的變化,許棋顯得十分欣慰,未來他準備大力發展訂單式農業,更高效地帶動父老鄉親增收致富,“國家大力實施鄉村振興,作為一名返鄉創業青年,我想用學識和技術,為家鄉再多做一點事。”(完)

 

出品人:韓海闊

監制:李霞

統籌:羅春明

編導:張瑪睿

攝制:劉東

撰稿:張瑪睿

鳴謝:雲南省科技廳科技宣傳教育中心

 

  往期回顧:

  【雲南青年説】“景邁花木蘭”的茶緣茶事

  【雲南青年説·中國人民警察節特別策劃】反詐民警:與時間賽跑 守護群眾財産安全

  【雲南青年説】開演了!聽“大嘴”岳立侃昆明歷史

  【雲南青年説】烏蒙山深處有個重工業版的“林妹妹”

  【雲南青年説|國際民航日特別策劃】“00後”女飛行員成長進行時

  【雲南青年説】我教學生修飛機

  【雲南青年説】|“追象”的青年

  【慶祝建黨百年特別策劃】雲南青年説|“後浪”們的初心

【糾錯】 [責任編輯: 丁凝]
010070210010000000000000011129121310716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