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新聞
  • 快樂體彩
  • 快樂體彩

春耕備耕|田間地頭“寫”文章 看“科技花”如何結出“産業果”?

2023年03月22日 08:46:26 |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昆明3月22日電(劉馨蔚 范芳鈺 劉東)一年之計在于春。眼下,春耕備耕已在雲嶺大地上如火如荼展開,這是科技特派員們最忙碌的時期之一,他們深入雲南各地的田間地頭提供技術指導、把科技論文寫在大地上,科技賦能助推農業提質增效,處處皆是科技“搶春”、萬象更新的繁忙景象。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以下簡稱“雲南省農科院”)于2022年5月啟動實施“百團千員助農增收三年行動”,全院1000余名科技人員組成129個農科服務團、60支邊境小康村科技特派隊,圍繞雲南省縣、鄉、村特色産業,將農業科研成果推廣應用到基層,架通了農民增收致富的橋梁,延長了農業産業鏈,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下沉一線——田間地頭科技服務暖人心

  從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農業科技的星火怎樣傳遞?

  “必然是課堂在地頭,講稿挂枝頭。”雲南省農科院生物技術與種質資源研究所駐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鳳山鎮順南村第一書記孫道旺這樣介紹自己的工作。

  2015年8月,雲南省農科院的掛鉤扶貧點從昭通市鎮雄縣調整到普洱市景谷縣,挂聯鳳山鎮順南村。“當時村裏的泥巴路混著豬糞牛糞,村民大多住在土房或木板房裏,滿山的茶園紛紛拋荒,全村人口有近一半長期外出打工,是典型的‘空心村’。”孫道旺回憶起當年順南村的情況時皺起了眉頭。

  順南村茶園面積達2154.9畝,有古茶樹1653棵,茶葉資源豐富。但由于交通不便、生産加工技術落後等因素制約,長期以來仍停留在傳統經營模式。雲南省農科院挂聯順南村後,依托茶産業已有基礎,引進雲南省茶葉電子商務協會到順南村扎根發展,實施“愛心茶園”工程,為農戶提供新的就業機會。該工程的實施,讓順南村“愛心茶園”的茶葉價格從之前的平均每公斤18元提高到如今的40元。

  除了依托原有的茶産業增收致富,駐村工作隊還不斷分析順南村的自然條件、産業布局等情況,針對不同發展階段開出了對症“藥方”。慢慢地,順南村開始了雜交稻、雙低油菜、高油玉米和麥類等優質糧經作物的示范推廣,全村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率達90%以上,增産效益凸現,水稻最高增幅達112%。

  同時,順南村以“請進來、走出去”形式開展的茶葉初加工、中華蜂養殖、芒果栽培、肉牛養殖、魔芋栽培等科技培訓深受村民歡迎,如今的順南村還成立了順南茶葉、養殖兩個合作社,引導集體經濟發展,産業發展的動力足了,村民的錢包鼓了,這讓深藏在無量山深處的小村落又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截至目前,雲南省農科院已派駐四批工作隊到順南村開展工作。自2021年5月來到順南村後,孫道旺就向群眾公布了自己的電話號碼,“有事沒事都可以找我,只有我們實實在在去到地裏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為他們服務、解決他們所需,産業發展了,他們增收了,才是體現我們價值的最好方式。”

  2018年起,雲南省農科院的駐點村由1個擴大到4個,輻射到了景谷縣的柏林、平田、文折三個村,圍繞各村資源優勢,抓優質特色産業,帶動老百姓增收。

  “百團千員助農增收三年行動”實施後,雲南省農科院的農科服務團已在景谷縣開展茶葉、熱帶水果、中藥材、飼草、甘蔗産業科技培訓15場,培訓農民及農技人員1380人次、發放各類資料1400余冊。“我們還當起了‘紅娘’,邀請合作企業與景谷‘相親’,截至目前,已有7家企業與景谷縣初步達成項目投資意向。”孫道旺介紹。

  3月的順南村剛結束了魔芋的增産豐收,又迎來了春茶的採摘季節,田間地頭一片繁忙的景象。“他們來了,農民富了,産業興了。”老百姓用質樸的語言,表達著對雲南省農科院多年來持續開展科技服務的認可。

  多措並舉——打通科技服務“腸梗阻”

  “精準服務是關鍵、創新方式是支撐、暢通機制是保障、科學機制是引領。”雲南省農科院通過政策支援、技術創新、新産品研發等方式,打通科技服務農業的“最後一公里”,讓活躍山鄉的科技背影、沾滿泥土的成果應用,成為雲南田野山間最美的風景。

  2023年1月9日,《雲南省派駐企業科技特派員實施方案(試行)》中提出,2023年雲南省派駐企業科技特派員不少于100人,派駐企業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0戶以上,實現科技成果轉化不少于50項。同時,科技特派員需協助企業開展關鍵技術攻關、智慧財産權申報等工作,推動企業科技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和應用。

  據介紹,在“百團千員助農增收三年行動”實施中,雲南省農科院以促進區域産業發展為目標,跨專業、跨領域、跨單位組建農科服務團和科技特派隊,變單兵作戰為團隊作戰,變服務單個鄉村為服務整個區域,變單一領域專業服務為全産業鏈綜合服務,使科技服務更貼近地方需求,聚集帶動效應更加凸顯。

  與以往的科技特派團相比,“百團千員助農增收三年行動”形成了橫向、縱向協同的工作運轉機制。橫向積極爭取相關部門的支援,匯聚起農業科技服務鄉村振興的強大力量;縱向上貫通省、州(市)、縣、鄉四級技術力量,科技服務人員由四級人員組成,打通了科技服務“腸梗阻”。

  在技術創新方面,2022年以來,雲南省農科院品質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發布實施了“石屏楊梅”“寶洪茶·綠茶”“建水陽光玫瑰葡萄”品質等級的3項企業標準;獲得“一種高純度毛蘭菲的制備方法及其應用”“一種重金屬痕量檢測方法及其應用”2項發明專利,以及“一種食品中二氧化硫快速檢測管”“一種中藥材農藥殘留檢測分析實驗樣品制備裝置”“攜帶型固液樣品混勻裝置”3項實用新型專利獲授權。

  同時,依托“雲南省農藥風險監測中心(含田間監測點)建設項目”搭建儀器數據中央控制處理係統,完成中心與雲南省內28個田間監測點(其中已建22個、新建6個)互聯互通,樣品採集、數據分析與匯總上報信息化管理,建立完善監測中心與監測點的聯通機制,對區域內主要農作物常用農藥品種風險監測全覆蓋,確保不發生大規模的農藥中毒、環境污染等安全事件。

  而在田間地頭,技術瓶頸常是種植企業的“卡脖子”難題。“我們的目標就是結合項目試驗研究及生産實際需求,打造示范樣板,培養新時代科技種植人才,推進産學研融合,助力高原特色蔬菜健康發展。”作為“植物醫生”的雲南省農科院環境資源研究所植保專家楊明英表示。

  近年來,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蔬菜産業發展迅速,2022年全縣種植蔬菜27萬畝,産量50萬噸,種植面積穩中有升,技術水準和産量品質不斷提高,被縣域列為“一縣一業”來打造,已成為祥雲縣農村經濟增長的亮點之一。並涌現出如祥雲泰興農業公司、聖龍莊園公司等一批帶動特色蔬菜産業發展的龍頭企業,其産品不僅銷往省內外,還遠銷到日本、韓國、 歐洲等地。然而,隨著祥雲縣蔬菜産業逐步規模化、規范化、品牌化,産業發展中的技術瓶頸問題愈發凸顯。

  從2014年以來,楊明英作為科技特派團成員,對祥雲泰興農業公司等進行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應用推廣。“我們主要以科技創新服務支撐鄉村振興,以‘一縣一業’為突破口,開展“一團一業”精準靶標式服務。”雲南省農科院農業環境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朱紅業介紹,針對縣域蔬菜全産業鏈中最為重要而敏感的耕地品質提升環節,祥雲縣蔬菜産業科技特派團著力解決産業過程中耕層養分淺層超量富集導致鹽漬化、耕層養分供給失衡導致中微元素偏失、耕層微生物失序與地表廢棄物累積誘發連作障礙、土傳病害等技術瓶頸問題,整合國內外與自身研發技術開展實踐應用,研發應用土壤根際營養激活技術、耕深翻培肥調理及養分供給技術、專用生物有機肥靶向調控土傳病菌危害技術、設施水肥一體化、病蟲害識別及預防、自動施藥機微噴霧技術、物理誘殺等創新技術整合,制定企業標準,通過技術廣泛應用産生了巨大成效,提升了蔬菜産業綠色生産標準化、規范化水準,實現蔬菜産區耕地品質及持續生産力、廢棄物資源化率提升和迴圈農業發展。

  落地開花——科技成果轉化惠及千萬百姓

  把論文寫在雲嶺大地上,把成果留給千萬百姓家。這是雲南省農科院一代代科技人員始終堅守的責任和擔當。

  2022年以來,雲南省農科院聚焦糧食作物、茶、花、果、菜、蔗、薯、麻等雲南特色或優勢作物,篩選“雲茶1號”“雲蔗08-1609”“赤子之心”以及低緯高原山地玉米化肥農藥減施增效綜合技術、丘陵山地甘蔗機械化種植技術等十大品種和十大技術在全省進行重點推廣應用;篩選出21個(項)優質高産高效的科技增糧新品種新技術向社會進行發布,不斷推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

  在甘蔗種植大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由雲南省農科院甘蔗所牽頭組建的蔗糖産業科技特派團也活躍在田間地頭。通過推廣“雲蔗08-1609”“雲蔗05-51”等高産高糖新品種,示范全膜覆蓋、一次性施肥、低鏟蔸為主的綠色輕簡生産技術,促進蔗葉蔗梢資源化利用等科技指導和服務,耿馬甘蔗單産和蔗糖分持續提高。

  “甘蔗品種改良更新是蔗糖産業發展的關鍵。”雲南省農科院甘蔗所研究員劉家勇介紹,近年來,雲南省農科院甘蔗研究所通過挖掘高糖高産優異種質,打造集“家係選擇、理想株型選擇、高糖基因檢測和抗性(抗旱、抗病)評價”為一體的高糖育種技術體係,“雲蔗05-51”和“雲蔗08-1609”便是這一技術體係育出的重要成果。

  “‘雲蔗05-51’高産、抗旱性強,在耿馬縣旱地百畝連片甘蔗平均畝産高達9.2噸,打破了全國無灌溉區甘蔗單産最高紀錄;而‘雲蔗08-1609’的高糖特性則尤為突出,兼顧了大莖、特高産的特徵,在雲南八個主産州市蔗區示范創造了一批甘蔗畝産超過10噸的高産樣板,最高畝産達14.08噸。”劉家勇介紹,此外,“雲蔗08-1609”還抗花葉病、高抗褐銹病等主要葉部病害,宿根性強,第五年宿根蔗畝産依然高達8.1噸。

  在甘蔗面積基本穩定的情況下,耿馬縣蔗糖産量從2019/2020年榨季的28萬噸提高到2020/2021年榨季的30.2萬噸,甘蔗出糖率從12.35%提高到13.11%,工農業總産值達30億元,讓耿馬蔗農甜蜜的事業甜上加甜。

  近年來,雲南省農科院與景谷縣、富民縣、南華縣、建水縣、晉寧區、麒麟區、會澤縣、武定縣等12個縣(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結合“百團千員助農增收三年行動”,實施院縣合作“五個一”科技服務工程。即圍繞地方特色産業,研制一套産業發展方案、派駐一個科技特派團、組建一個專家工作站、打造一個鄉村振興科技示范區、認證和打造一批有機和地標産品品牌,構建“四季雲品·雲品出滇”的科技服務體係。

  截至目前,雲南省農科院已在合作縣(區)開展科技培訓120場(次)以上,培訓農民及農技人員3000余人次;打造鄉村振興科技示范基地37個,幫助修訂和制定産業發展規劃6個、申報地理標誌産品11個,有機産品認證20個。(完)

【糾錯】 [責任編輯: 丁凝]
010070210010000000000000011120211310704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