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新聞
  • 快樂體彩
  • 快樂體彩

【雲南故事】走!去雨林傣寨裏看比賽

2022年10月13日 15:04:55 | 來源:新華網

  地處基諾山深處的巴來下寨,村民們正在進行氣排球比賽(攝于9月3日)。(新華網 李浩/攝)

  今年夏天,貴州“村BA”火爆全網,網友們紛紛被一個小村子裏迸發出的豐沛、強勁的群眾體育活力所感染。事實上,在廣大農村,不少“草根賽事”都擁有強大的群眾基礎,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場館設施的普及和社會體育指導員的下沉,群眾體育花開千鄉萬村。

  看過了“村BA”,本期雲南故事,跟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教育體育局的“勞模”、群眾體育科科長徐雲坤,深入雨林傣寨,看射弩、打陀螺、傣族傳統武術等別具特色的體育賽事,再説説這些比賽背後的故事。

  陀螺比賽中,一名選手正準備拋擲陀螺(攝于9月3日)。(新華網 李浩/攝)

  雨林傣寨裏的“草根賽事”

  繞繩、瞄準、助跑、拋擲,陀螺脫離鞭繩,在眾人的注視下向場地中央的圓形橡膠墊飛去,“砰”的一聲,精準擊中墊子上的守方陀螺,並將其擊出界外。“厲害!這4分拿得幹脆!”不等裁判員報分,場邊已是一片歡呼和掌聲。

  這樣的場景,出現在9月3日于景洪市舉行的“西雙版納州2022年全民健身月陀螺比賽”中。在被極具觀賞性的比拼吸引的同時,我們也很快發現,眼前的賽事十分“接地氣”,場上隨性日常的參賽服、從少年到老年的巨大年齡跨度,場邊嬉鬧玩耍的小孩、邊聊家常邊候場的選手……

  賽事雖然“草根”,但卻並不妨礙參賽者的全情投入。徐雲坤告訴我們,本次比賽一共吸引了186人報名參加,大夥兒都是業余選手,以鄉鎮為單位自發組隊,放下割膠、摘柚子、收稻谷等農活,從西雙版納州的各個村寨趕來,“最遠的來自動臘縣動滿鎮,距離景洪市區有200多公里,其中有的女選手娃娃還小需要照顧,拖家帶口都要來。”

  場上的比拼也十分激烈,特別是9月4日下午的決賽,選手們互不相讓,一直打到晚上11點,才決出男女組的冠軍。

  除了陀螺比賽,徐雲坤還帶我們下橄欖壩、上基諾山,深入村村寨寨,看更“草根”的群眾體育運動。

  曼飛龍村民小組,兩個傣族姑娘正在練習射弩(攝于9月4日)。(新華網 李浩/攝)

  在景洪市動罕鎮曼搭村委會曼飛龍村民小組,來自射弩世家的波兒東帶著兒子、兒媳,在射弩場擺開裝備,準備就緒後,一個電話,寨子裏的另一位“女射手”玉應也加入進來。拉弦、裝箭、立姿或跪姿、瞄準、發射,一套動作行雲流水,尤其是兩位身著傣族傳統服裝的女選手,可謂又美又颯。

  同屬動罕鎮的曼法村委會曼列村民小組,則是傣族傳統武術之鄉,我們到訪時,波罕龍、波空燕兩位武師正在演練套路招式,一旁還有學徒敲響象腳鼓、铓、镲等樂器進行“伴奏”。

  而最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是地處基諾山深處的巴來下寨,小寨子裏常住居民有400多人,卻組建了18支氣排球隊,隊員中年齡最小的才上小學、年齡最大的已逾七旬。每天傍晚幹完農活,村民們就會相約來到氣排球場,各支隊伍間展開友誼賽,有時還邀請附近村寨的隊伍來切磋。“寨子裏建了3塊氣排球場,幾乎天天滿場,村民們雖然沒有那麼好的專業技術,但大家都是發自內心地熱愛,氣氛相當熱烈。”徐雲坤説。

  徐雲坤(左1)和村民溝通協調新建體育場館用地問題(攝于9月4日)。(新華網 李浩/攝)

  建一座場館,守一份熱愛

  雨林傣寨裏群眾體育運動的蓬勃開展,離不開場館設施的建設。徐雲坤介紹,2008年,西雙版納州開始在全州范圍內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每年在村級建設100塊籃球場,這項工作一直持續了10年。2010年起,“七彩雲南全民健身工程”也在西雙版納州全面推開,場館設施如雨後春筍,建到了村村寨寨。

  截至目前,西雙版納州的2000多個村民小組中,體育場館設施覆蓋率已達95%,“在整個雲南省,我們是居第一位的!”徐雲坤自豪地説。

  數字背後,一村一寨,一場館一設施,都是群眾體育事業發展的生動注腳,而這些注腳的書寫,離不開群眾體育工作者年復一年的努力和付出。

  今年59歲的徐雲坤,當過體育老師,做過舉重隊教練,1997年調入西雙版納州文化體育局,一直從事群眾體育相關工作。自2008年以來,農村體育設施建設,成為徐雲坤工作中最重要的內容。

  徐雲坤騎著摩托車行駛在進村的路上(攝于9月5日)。(新華網 李浩/攝)

  跟著徐雲坤看比賽、探場館的幾天裏,每到一處村寨,村民們都親切地叫他“老科長”“徐老師”。在大夥兒的印象中,這位穿著涼鞋、騎著摩托車來寨子裏的群眾體育工作者,沒有架子,凡事都從老百姓的實際考慮,比如在陀螺運動開展得好的寨子,就不再局限于建籃球場,而是支援建設陀螺場;對于平地少的山區、半山區寨子,就協商建半塊籃球場,實在沒有條件的,就安裝設置健身路徑……

  而在徐雲坤多年的工作中,最讓他感動的,則是老百姓們對修建場館設施的熱切期盼和大力支援。他説:“比如動臘縣動滿鎮的上景龍村,當時我們爭取到的場地建設資金只有2萬元,但老百姓們積沙積石、投工投勞,甚至還有村民主動將自留地讓出來,最後不僅把籃球場建了起來,還建了陀螺場、門球場。”

  體育場館設施的建成,對一個村寨有著怎樣的意義呢?巴來下寨氣排球隊隊長切澤説,村民們的身體素質變好了,和附近村寨的交流也多了起來;在西雙版納州陀螺比賽中拿下男子組冠軍的蔣文華説,以前一到傍晚,寨子裏喝酒吃燒烤的很多,現在都圍到陀螺場打比賽了,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曼飛龍村民小組的射弩好手玉應則認為,射弩場的建設和賽事的開展,對傳承和保護射弩這項傳統體育項目有著很大的意義……

  不只是西雙版納,在整個雲南省,近年來隨著“七彩雲南全民健身工程”的全面推進,體育設施得到了明顯改善,截至目前,3188塊公共體育場地、182個公共體育場館、61個全民健身中心、118個體育公園投入使用。行政村和社區體育基礎設施覆蓋率達95.4%以上,25個邊境縣和民族地區有條件的自然村實現體育設施全覆蓋。

  還有一年,“老科長”徐雲坤就退休了,在他辦公桌最顯眼的地方,放著一份“西雙版納州村小組未建體育場地設施統計表”,表上清楚地列著各個村民小組的名字、屬地、需要建設的體育場地、土地是否能夠落實等等。徐雲坤説,目前全州還有5%的村民小組沒有體育場地設施,“這也是壓在我心頭的一塊大石頭,在接下來的工作中,爭取拿下這‘最後一公里’,讓鄉親們都能在家門口鍛煉身體、開展活動。”(完)


出品人:韓海闊

監 制:李 霞

統 籌:羅春明

編 導:念新洪

攝 影:李 浩

剪 輯:李 浩

撰 稿:念新洪

外 聯:歐陽麗妍


雲南省體育局 新華網雲南頻道

聯合出品

  往期回顧

  【雲南故事·教師節特輯】落松地小學有了新變化!

  【雲南故事·省運會特輯】“體操小花”備戰記

  【微紀錄·雲南故事】走唱怒江——古老歌謠在傳承中獲新生

  【雲南故事·畢業季特別策劃】成長這件“小事”

  【微紀錄·雲南故事】重度癱瘓青年饒萬春的“萬個春天”

  【微紀錄·雲南故事】“生命強者”的精彩人生

  【雲南故事】“大山村醫”和她的“民聲藥箱”

  【雲南故事】南方小鎮裏的冰雪夢想

  【雲南故事·初心】雲嶺“慢火車”

  【雲南故事·初心】佤寨奏響幸福曲

  【雲南故事·初心】大鼓敲響基諾山

  【雲南故事·初心】中老鐵路上的奮戰

  【雲南故事·初心】無量山深處的堅守

【糾錯】 [責任編輯: 范芳鈺]
010070210010000000000000011113481310669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