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新聞
  • 超級大樂透
  • 超級大樂透

【雲南故事·教師節特輯】落松地小學有了新變化!

2022年09月10日 08:43:45 | 來源:新華網

  大山深處的落松地村和落松地小學(攝于2022年7月5日)。(新華網 趙普凡 攝)

  還記得落松地小學,以及堅守在那裏的鄉村教師農加貴嗎?落松地村位于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蓮城鎮,四面環山,地處偏遠,曾經是人人避而遠之的“麻風村”。1986年落松地小學成立,農加貴是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老師。

  2020年教師節,我們以一篇題為《一個和七個》的稿件,報道了農加貴“一師一校”堅守“麻風村”34年的故事。兩年過去了,學校還是只有一個老師嗎?7個孩子都順利升學了嗎?是否有新生入學呢……2022年教師節,我們再度聚焦落松地小學,繼續講述“深山明燈”的故事。

  拼版照片:上圖為2020年7月24日,農加貴在給學生們上課;下圖為2022年7月6日,朱麗丹在給學生們上課。(新華網 趙普凡 攝)

  從“一師一校”到“兩師搭檔”

  和兩年前一樣,我們于盛夏7月來到落松地小學,校門口的石階前,農加貴老師已經在等候了。瘦削的身形、曬得黝黑的臉、熱情而略帶拘謹的笑容,和上次見面時幾乎沒什麼變化。一邊寒暄,一邊往校園裏走,操場、水池、小花壇,草木愈發蔥蘢,流水潺潺如舊,教學樓前的空地上還新種了月季。

  教學樓前,一位年輕的女老師迎了上來,農加貴介紹,“這位是朱麗丹,小朱老師,來我們學校快兩年了。”

  2020年7月採訪農加貴的時候,他已經“一師一校”堅守了34年,當時的他心裏壓了一塊“大石頭”——擔心招不到新的老師、沒有年輕人願意接班。兩個月後,消息傳來,特崗教師考試中,有一名叫朱麗丹的考生,選崗選到了落松地小學。

  聽到消息後,農加貴一方面很高興,另一方面卻又不敢抱太大希望。多年來,落松地小學不是沒有招新老師,只是留不下來,有待了一個月的,有待了一個星期的,甚至還有看一眼就掉頭離開的。報到前朱麗丹的一通電話,更加劇了農加貴的擔心,“她一來就問我,學校有幾個老師?其中有幾個女老師?我一聽心就懸了起來,她把我們學校想得太大、太好了。”

  回憶起第一次進落松地村的情景,朱麗丹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第一次看到那些殘疾的爺爺奶奶,還是有些害怕,不爭氣地哭了。”

  盡管心裏打了一遍又一遍的退堂鼓,但朱麗丹最終還是選擇留下來,原因跟當年的農加貴幾乎一模一樣,“我一走進教室,孩子們就齊刷刷地站起來問好,清澈的眼睛裏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那一瞬間我覺得,我也是一個能被別人需要的人。”

  朱麗丹的加入,補上了農加貴開不了的英語課,不用再等外校的老師“送教到府”了。此外朱麗丹還擔任語文、道德與法治等科目的教學,農加貴則繼續負責數學、科學兩門科目。兩年來,朱麗丹的專業、認真、負責,獲得了學生和村民們的認可,也讓農加貴放下心來,“心裏的一塊大石頭終于落地了!”

  2022年7月6日,落松地小學的6名畢業生和農加貴老師、朱麗丹老師在校門口留影。(新華網 趙普凡 攝)

  從“11屆110名”到“12屆116名”

  2020年到落松地小學採訪的時候,整個學校只有四年級一個班、7名學生。時隔兩年,教室門口的牌子從“四年級”換成了“六年級”,除1名女生轉學外,6張熟悉的面孔都還在。

  再次見面,學生們少了拘束,七嘴八舌地跟我們聊起了這兩年發生的事情,董如奇長胖了、陶武榮留了長發、張碧思和張碧瑞兩姐妹還是天天吵架、朱老師騎電動車來上班摔了一跤、農老師帶大家坐了一次飛機……

  説到馬上就要從落松地小學畢業,到縣城讀初中,孩子們有不舍、有期待、有感恩。最讓我們意外的是班裏的“調皮鬼”董如奇,説到要離開農老師,小夥子眼淚奪眶而出,轉過身低頭啜泣了許久。而最讓我們感動的則是張碧瑞,兩年前,她説自己的夢想是當醫生,現在則變成了當老師,“姐姐也想學醫,家裏面有一個醫生就夠了,我就當老師吧,如果落松地小學需要,我可以回來。”

  又一屆學生即將走出大山,欣慰的同時,農加貴的內心也充滿了不舍,“教了他們6年,陪伴了他們6年,真的很舍不得。但為了他們的前途,為了他們今後的生活過得更好,不得不分別。希望他們越走越遠,越飛越高!”

  新加入的朱麗丹老師,兩年來最為觸動的,則是學生們的獨立和懂事,“他們的父母都在外面打工,小小年紀放學後還要做飯,幹農活,照顧殘疾的爺爺奶奶。”朱麗丹説,畢業後,希望學生們帶著善良、正直、勇敢,繼續往前走。

  在落松地小學採訪期間,我們在課間給兩位老師和6名學生拍了一張畢業照。拍完後,農加貴翻出相冊,給我們看歷屆的畢業照,加上當天拍的,一共是12張,116名畢業生。“建校以來,全村的孩子一個不少,都讀過書,還出了二三十個大學生。作為一名鄉村教師,值得了!”農加貴説。

  拼版照片:上圖為2020年7月24日,落松地小學的早餐場景;下圖為2022年7月6日,落松地小學的午餐場景。(新華網 趙普凡 攝)

  從“初心不改”到“初心不改”

  時隔兩年回訪,除了“迎來新老師”和“順利畢業”兩大可喜的變化外,落松地小學還有一個變化——增加了一個小班。班裏有兩名一年級的學生,此外還有3名更小一些的孩子,因為村裏沒有幼兒園,也來“跟班學習”。

  採訪中我們跟農加貴老師開玩笑,説小班的學生好像更喜歡朱老師,會不會有點難過。他笑著擺擺手,“他們喜歡朱老師,我是最高興的,説明朱老師已經融入了學校,融入了落松地村。等我退休了,也能放心地把學生們交給朱老師。”

  停頓了一下,農加貴繼續説道:“當然,即便是退休了,只要身體允許,只要村民們需要,我還會繼續堅守,繼續支援朱老師,把更多的孩子送出大山。”

  來自教育部9月6日舉行的“教育這十年”新聞發布會上的消息,我國專任教師總量從2012年的1462.9萬人增長到2021年的1844.4萬人,十年來,持續推進鄉村教師支援計劃,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局面基本形成。包括農加貴、朱麗丹在內的千千萬萬的鄉村教師,如點點燈火,為農村的孩子們點亮夢想。時光流轉,年復一年,深山裏、田野間,那些燈光從未熄滅。

  我們回訪落松地時已是學期末,趕在放暑假前,農加貴和朱麗丹帶著畢業班的學生們平整了菜地,打理了花壇,又買來一桶金魚幼苗放到小水池裏,為9月份的新學期創造更好的環境……盛夏的校園,草木葳蕤,生機勃勃,落松地小學的故事,還在繼續。(完)

 

出品人:韓海闊

監制:李霞

統籌:羅春明

編導:念新洪 趙普凡

攝影:趙普凡

剪輯:趙普凡 李浩

撰稿:念新洪

海報制作:遊娟

 

  往期回顧

  【雲南故事·省運會特輯】“體操小花”備戰記

  【微紀錄·雲南故事】走唱怒江——古老歌謠在傳承中獲新生

  【雲南故事·畢業季特別策劃】成長這件“小事”

  【微紀錄·雲南故事】重度癱瘓青年饒萬春的“萬個春天”

  【微紀錄·雲南故事】“生命強者”的精彩人生

  【雲南故事】“大山村醫”和她的“民聲藥箱”

  【雲南故事】南方小鎮裏的冰雪夢想

  【雲南故事·初心】雲嶺“慢火車”

  【雲南故事·初心】佤寨奏響幸福曲

  【雲南故事·初心】大鼓敲響基諾山

  【雲南故事·初心】中老鐵路上的奮戰

  【雲南故事·初心】無量山深處的堅守

【糾錯】 [責任編輯: 劉東]
010070210010000000000000011129121310660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