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新聞
  • 超級大樂透
  • 超級大樂透

聚焦高品質發展|培育新動能 雲南大理落子“一瓶牛奶”裏的百億級産業

2022年04月19日 08:52:08 | 來源:新華網

乳品包裝線(攝于4月2日)。(新華網 趙普凡 攝)

  新華網昆明4月19日電(念新洪 趙普凡)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風花雪月,美景如畫,是中外遊客向往的“詩和遠方”。依靠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大理州在産業發展上搶得先機。然而近年來,由于沒有抓住産業轉型機遇,産業培植沒有跟上,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全州産業發展陷入低谷,重構産業布局、培育新增長極迫在眉睫。為此,大理州委將工業發展和産業培植的差距問題立為“大理之問”,于去年10月至今年2月在全州范圍內開展了大討論活動。

  經過廣泛討論和調研,大理州委州政府決定將乳業作為回答“大理之問”、 大抓産業的突破點之一,著力打造百億級産業。落子“一瓶牛奶”,是居于什麼樣的考慮?該産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臨怎樣的瓶頸?未來又將如何發力,推動産業高品質發展?新華網“聚焦高品質發展”調研團隊走進大理,解讀“一瓶牛奶”裏的新動能。

李沛和正在晾曬乳扇(攝于3月31日)。(新華網 趙普凡 攝)

  一片乳扇,看大理乳業的特色與潛力

  仲春三月,趁著天朗氣清,大理州洱源縣茈碧湖鎮一個白族傳統院落裏,州級非遺傳承人李沛和拉開陣勢,制作起新一批的乳扇來。酸漿中倒入新鮮牛奶,凝固後摶成團,攤成薄片,再迅速地卷到竹竿上進行晾曬。

  李沛和制作的乳扇,就是雲南十八怪裏所説的“牛奶做成片片賣”,初到大理旅遊的外地遊客,在品嘗過烤乳扇、炸乳扇後,會驚訝于在鮮有食用牛奶傳統的南方,竟然會有這樣口感類似奶酪的“洋氣”小吃。

  事實上,早在清鹹豐年間編撰的《鄧川州志》中,就已經有了關于乳扇的記載,而當地養殖奶牛的歷史,應在更早之前。得益于良好的氣候環境和適宜的自然條件,遠離北方草原的大理,逐步發展成為雲南省主要的奶源生産基地,我國南方重要的奶牛養殖、牛奶加工、乳制品外銷基地。

大理傳統小吃烤乳扇、炸乳扇(攝于3月30日)。(新華網 趙普凡 攝)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大理乳業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産業鏈,為未來做大做強“乳業蛋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大理全州奶牛存欄7.25萬頭、生鮮牛奶産量33.7萬噸。從大理州的傳統來看,奶牛養殖以散養為主,當然,隨著洱海保護的推進、乳制品品質安全的提升,散養的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以“乳牛之鄉”洱源縣為例,2008年以來,當地政府與雲南新希望鄧川蝶泉乳業有限公司合作,在全縣范圍內興建了69座機械化擠奶站,逐步取代了手工擠奶。另一方面,近10年來規模化養殖也逐步發展,建起了歐亞鶴慶大型規模化有機養殖示范場、雲南新希望蝶泉有機示范牧場、彌渡金潤奶牛良種場等典型示范牧場。

  乳品加工端,盡管不少外地人對大理乳品的印象還停留在乳扇這一傳統小吃上,但事實上,早在1959年,大理就有了本土的乳品精深加工廠——鄧川奶粉廠,它生産的甜奶粉,是不少雲南人的“童年回憶”。經過多年的培育和發展,目前大理州共有雲南新希望鄧川蝶泉乳業有限公司、雲南歐亞乳業有限公司、雲南皇氏來思爾乳業有限公司等3戶産值過億元的乳制品企業。2021年,大理州乳業總産值約43億元,其中乳制品加工産值約40億元。

工作人員展示來思爾乳業自主選育的乳酸菌菌種(攝于3月30日)。(新華網 趙普凡 攝)

  一株“航太菌種”,看大理乳業的創新與突破

  2021年6月17日至9月17日,作為本土益生菌的代表,來思爾乳業的22株菌種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太空遨遊”。

  “菌種上天”,是大理乳業致力于培育“國民菌種”的一項重要實驗。很多愛喝酸奶的人或許都不知道,一直以來,我國乳制品行業制作酸奶所添加的乳酸菌菌種,基本上都是採購自國外的“洋菌種”。為解決這一“卡脖子”問題,20多年來,在科研團隊的不懈努力下,來思爾乳業建立了雲南優質益生菌菌種資源庫,從採集自雲南各地的1008個樣本中分離出10400株本土原生代菌株,並進一步選育出了29株可應用于生産的乳酸菌菌株。

  雲南皇氏來思爾乳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馬萬平介紹,今年下半年,公司的第一條菌種生産線就將建成投産,預計每年可産3噸左右的菌粉,不光能滿足自用,還能出售給國內其他的乳制品企業。此外對“航太菌種”的研發工作也在持續推進中,力求開發出更具特色化的、適合中國人體質的産品。

洱源縣三營鎮永樂村委會,村民們趕著奶牛到擠奶站進行集中擠奶(攝于4月1日)。(新華網 趙普凡 攝)

  除了“航太菌種”,大理州在奶牛良種選育方面,也有不少“閃光點”。雲南省大理乳業産業科技特派團團長李會民舉了娟姍牛作為例子,這一近年來在市場上炒得很火的奶牛品種,其實歐亞乳業早在2003年就已經引進了。不僅如此,李會民介紹,經過十多年的選育,已成功地將這一原本生長于英國低海拔地區的奶牛品種,改良成了適應雲南氣候條件的“高原娟姍”,平均産奶量甚至超過了國外的娟姍牛。

  而對于沉寂了數十年的本土奶牛品種鄧川牛,李會民介紹,通過多方努力,目前已採取政府向養殖戶發放補貼的形式,把僅剩的100多頭純種牛保下來了。下一步計劃通過鄧川牛與娟姍牛的雜交選育,來解決其産奶量低的問題,以期早日投入市場,實現本土奶牛的種業振興。

  此外,採訪中3家龍頭乳企的負責人還都提到,大理乳業最大的特色和潛力,就是“大理”。這兩個字涵蓋了氣候好、環境好、綠色天然等自然條件,當然也有長期以來“風花雪月”“詩和遠方”留給廣大遊客和消費者的美好印象。簡而言之,就是“好山好水好牛奶!”

雲南新希望蝶泉有機示范牧場(攝于4月1日)。(新華網 趙普凡 攝)

  一個《意見》,看大理乳業衝擊“百億”的決心和路徑

  盡管基礎好、特色明顯,但大理“乳業蛋糕”卻沒能做大做強,主要的市場仍局限在省內,“走出去”後勁不足。2021年12月6日在雲龍縣召開的乳業高品質發展現場推進會上,大理州委書記楊國宗就直言,“乳業是我州的傳統優勢産業,發展基礎好,市場前景廣闊,但目前發展陷入低谷,奶業振興迫在眉睫。”

  為破除發展瓶頸、做大“乳業蛋糕”,大理州政府于2021年11月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乳業高品質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力度最大的,是建設5個萬頭牧場,從而有效解決奶源不足這一制約企業發展的首要難題。

  《意見》出臺僅1個月,2021年12月6日,雲龍縣萬頭奶牛養殖示范牧場就率先開工,該項目規劃用地1052畝,將建設種養結合、農牧迴圈、農旅融合的綠色有機示范牧場。緊隨其後,巍山縣、祥雲縣、永平縣、洱源縣的4個萬頭牧場也都于當月開工建設。

  按照《意見》中的規劃,到2025年,全州奶牛存欄力爭達到20萬頭,年産鮮奶100萬噸,奶農收入達50億元,規模以上乳制品加工業産值達100億元以上。

美麗的蒼洱風光(攝于4月2日)。(新華網 趙普凡 攝)

  奶牛養殖數量的大幅增加,會不會影響洱海保護呢?對此,《意見》中明確,在洱海流域以外的10個縣,合理規劃布局奶牛養殖基地,養殖奶牛達15萬頭。而對于洱海流域,則按只減不增的原則,鼓勵推行適度規模集中養殖場,逐步減少直至退出散戶養殖模式,奶牛養殖總量控制在5萬頭以內。

  就總目標而言,2021年全州奶牛存欄7.25萬頭,2025年要力爭達到20萬頭,實施起來是否有難度?對此,雲南省大理乳業産業科技特派團團長李會民認為,一方面要大力引進奶牛良種,另一方面更要全面推廣使用性控凍精等技術,從而實現高效擴繁。不僅如此,李會民還指出,要實現乳業質的提升,無論是養殖環節還是加工環節,都應當加大科技的投入和支援,“用現代的科學技術和裝備,來改造和提升傳統産業。”(完)

【糾錯】 [責任編輯: 劉東]
01007021001000000000000001112912131056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