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新聞

雲南省第一所希望小學30歲了

2021年12月31日 11:04:48 | 來源:新華網

  雲南省第一所希望小學——武定縣希望小學,今年30歲了。武定縣希望小學由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于1991年通過雲南希望工程建設完成並投入使用。30歲的武定縣希望小學在新時代將承擔新的使命,延續新的希望。

武定縣希望小學校門(2019年4月19日攝)。新華網發(雲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供圖)

  30年前 雲南第一所希望小學落地武定

  由于大部分地區都是大山區,武定縣村落分布零散,學生上學交通不便,少則幾公里,多則十幾公里。“一師一校”的狀況在這裏很普遍,教與學都非常艱難。這不僅僅是武定縣曾經面對的難題,也是過往雲南貧困山區教育的縮影。

武定縣希望小學1991年建成並投入使用(2021年12月23日攝)。新華網發(雲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供圖)

  “當時的學校建在村子裏的一個洼地上,四面都是山,我説這樣不行,要搬到高處。”1988年開始擔任武定縣插甸鄉中心小學校長的畢會元希望學校環境能夠改善,讓孩子們有更好的學習條件。

  1990年8月下旬,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基會和共青團雲南省委等一起考察雲南省,尋找適合希望工程落地的學校。8月24日,正在學校上課的畢會元見到了考察團。因為這裏是革命老區、少數民族聚居區,再加上距離公路較近,方便物資輸送,考察團決定將雲南第一所希望小學,選址在武定縣插甸鄉中心小學。

  1991年,武定縣希望小學竣工投入使用,新的希望小學是一幢嶄新的三層教學樓,有12間教室,可以容納300名學生。畢會元成為武定縣希望小學第一任校長,他在日記裏記錄了學校開學的這一天。

  30年來 雲南希望小學從1所增加到2000余所

  30年來,武定縣希望小學發生了巨大變化,現有在校生648人,少數民族學生佔比76%。

希望小學為許多學生帶來希望(2019年7月7日攝)。新華網發(雲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供圖)

  “在去武定縣希望小學上學之前,我一直在村裏面的小學讀書,那個學校只有兩間教室,是土坯危房。我有幸成為希望小學第一批入學的學生。”何毓才畢業後回到家鄉工作,現在是武定縣己衣鄉黨委書記。在他看來,如果沒有希望工程,他的命運或許與現在截然不同。

  高蘭珍是武定縣希望小學現任校長,她表示,希望工程讓許多孩子走出大山,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30年來,武定縣希望小學就像一扇窗戶,讓外界通過這扇窗戶認識到雲南希望工程和雲南農村教育的變化和進步,也讓雲南大山裏的師生通過這裏走出去,見識到更廣闊的世界。

  武定縣希望小學的建設是雲南希望工程邁出的一大步,從這裏出發,希望小學如雨後春筍般在雲嶺大地蓬勃生長。通過30多年的希望奔跑,雲南希望工程已在雲南省累計援建了2000余所希望小學,並持續關注和支援所有希望小學的品質提升和全校師生的素質提升。

希望小學為許多學生帶來希望(2021年4月12日攝)。新華網發(雲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供圖)

  30年後 新時代標準化3.0希望小學延續希望

  在持續推進“希望操場”“希望廚房”“希望工程圖書室”“希望工程快樂音樂教室”等完善鄉村學校音體美各類附屬設施項目的同時,雲南希望工程對希望小學的援建模式也在不斷升級。從最初1.0援建教學樓的“資助”模式,到2.0援建學生宿舍樓和綜合樓的“資助+發展”模式,再到現階段廣泛實施的以改善鄉村學校配套附屬設施的“資助+發展+標準化”3.0新模式,雲南希望工程不斷推動鄉村青少年從“有學上”逐步轉變為“上好學”。

雲南希望工程普洱市第一中學“華能希望班”開班儀式現場(2021年9月18日攝)。新華網發(雲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供圖)

  據介紹,“新時代標準化3.0希望小學”並非是對原來所建希望小學的簡單復制,而是幫助有需求的鄉村學校修建和完善衛生間、淋浴室、圍墻、運動場及信息化等相關配套附屬設施,以需求為導向,“缺什麼補什麼”,優化鄉村學校教育資源配置,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從而達到國家鄉村教育標準化要求。

  據悉,自1990年開始,雲南希望工程累計籌款11億余元,廣泛開展了助學育人、教育幫扶、醫療改善、鄉村振興、生態環保和緊急救援等多元化的公益項目。

  今年,雲南希望工程全年累計籌款8700余萬元,資助大中小學生12946名,新增開設“希望高中班”7個,援建希望小學40所,援建希望小學升級配套項目105個,援建“希望操場”194塊,培訓鄉村教師7期7500余名,救助患病青少年361名,援建希望衛生室(院)22所,援建希望衛生間13個,培訓鄉村醫生51名。

  未來,雲南希望工程將帶著希望與愛,繼續前行。(完)(柴靜)

【糾錯】 [責任編輯: 邢蘇蓉]
0100702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402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