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新聞

【雲南故事·初心】雲嶺“慢火車”

2021年12月31日 08:58:05 | 來源:新華網



航拍視角下的“慢火車”(資料圖片)。新華網發(陳暢 攝)

  在高鐵時代,我國偏遠山區仍開行著一些公益性“慢火車”,昆明至元謀西的7466/5次列車,就是其中一對。

  半個世紀以來,這趟開行于成昆線上的“綠皮車”,穿山越嶺,風雨兼程,往來穿梭于大山間一個又一個偏僻的村寨。它速度很慢,但逢站必停、票價低廉;它耗時很長,但卻是沿線眾多群眾長期以來重要的出行方式;它從歷史中走來,滿載溫情的故事,也在時代的發展中,迎接著新的變化。


昆明至元謀西的7466/5次列車(攝于12月16日)。(新華網 李浩 攝)

 “慢火車”很慢,但很實惠

  在12306網站中輸入“昆明—元謀西”,一共有4趟火車可供選擇,其中3趟“復興號”的運作時間都在1小時30分左右,剩下的7466次列車,運作時間則長達5小時14分,比“復興號”跑3趟的時間還要久,可以説是名副其實的“慢火車”了!

  早上6點54分,7466次列車準點從昆明站發車。天色漸明,祿豐南、廣通北兩個現代化的車站一過,沿途停靠的,是一個個充滿“年代感”的鄉間小站,站多且密,列車一路走走停停,駛抵元謀西站的時候,已是中午12點08分。

  “很多人都説,我們這趟車之所以慢,主要是因為停靠的站太多。”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昆明客運段列車長楊兆祥介紹,7466次列車單程運作245公里,沿途一共停靠13個站點,其中龍塘壩、甸心、黑井、龍骨甸、阿南莊、小村、羊臼河、小月舊、尹地等9個站,均是地處偏僻的小站,為了方便沿線群眾,“慢火車”站站停靠。

  逢站必停之外,“慢火車”的另一大屬性,就是實惠。楊兆祥介紹,7466次列車全程票價30.5元,相鄰車站間最低票價僅需4元。

  經常乘坐7466次列車往返昆明和龍骨甸的普光貴算了一筆賬,“慢火車”的票價是22塊5,如果沒有這趟車,他每次返鄉只能先坐高鐵到廣通北站,再轉農村客運班車,兩項費用加起來,需要70多塊錢。

列車長楊兆祥在幫乘客購買返程車票(攝于12月18日)。(新華網 李浩 攝)

  “慢火車”是“便民車”,更是“致富車”

  昆明至元謀西7466/5次列車的前身,是1970年開通運作的昆明至攀枝花6162/1次列車。2020年5月因烏東德水電站建設,鐵路部門對列車運作區間進行了調整,但昆明至元謀西間運作路徑、停靠站點保持不變。“前世今生”加起來,成昆線上的這趟“慢火車”,已經開行了51年。

  “慢火車”在沿線群眾的生産生活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對于這個問題,列車長楊兆祥給我們講了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的主角,是一名叫楊連珍的老人。“慢火車”途經的滇中地區,氣候條件優越,農産品豐富,20多年前,家住羊臼河的楊連珍,和很多村民一樣,一根扁擔、兩個籮筐,挑上自家種植的番茄、蠶豆、辣椒等,趕“慢火車”到昆明去售賣。幾年下來,生意越做越大,在昆明租了好些攤子,幹起了蔬菜批發。“還是賺了不少錢的,前兩年都在昆明買房了。”楊兆祥説。

  故事還沒完,楊連珍的孫子楊濤,去年還考上了石家莊鐵道大學,續寫著一家人與“慢火車”的情緣。

楊連珍和孫子楊濤(資料圖片)。新華網發(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 供圖)

  第二個故事,則是關于一場“小別離”的。2020年初,因為線路改造施工,“慢火車”暫時改道,不再停靠龍塘壩、甸心、黑井等幾個小站,“沿線群眾都很著急,擔心以後就不往這邊開了,我們鐵路部門解釋説明後,他們才放下心來。”楊兆祥回憶,當“慢火車”重新開回原有線路時,沿線群眾十分開心,在黑井站,當地群眾還寫了封感謝信。

  信中這樣寫道:“這一停,停在了山區孩童漫漫求學路的第一站,我們夢想可期;這一停,停在了彝鄉百姓出入往來的必經路上,我們聯通世界;這一停,停在了脫貧致富攻堅克難的關口上,我們初心不忘,共築未來。”

“慢火車”上的乘客(攝于12月16日)。(新華網 李浩 攝)

  堅守與破局,“慢火車”之變

  開行51年來,“慢火車”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12月底採訪時,一進到車廂,出乎意料,竟然是空調車,和記憶中“冬冷夏熱”的“綠皮車”不一樣了。

  楊兆祥告訴我們,為了給沿線群眾提供更好、更舒適的乘車環境,早在2019年,這趟“慢火車”就全面升級,換成空調列車了。

  車廂環境變化的同時,乘坐“慢火車”的人,也有了變化。其中最明顯的,是運蔬菜瓜果、農副産品的乘客少了,“2014年我剛值乘這趟車的時候,單羊臼河一個站,每趟就要上四五十筐番茄。”楊兆祥回憶,當時車廂內就像一個流動的菜市場,有時候車還沒到站,生意就做成了。這樣熱鬧的場景,現在已經很少見到了,雖然列車上仍然設置有農産品擺放區,但極少有菜農光顧,偶爾有一兩個,帶出去賣的也都是自家種植的幾小簍橄欖、冬棗等。

  面對這樣的變化,楊兆祥一方面替村民們感到欣慰,“之前村裏不通公路,他們只能通過這趟‘慢火車’把農産品運出去賣。現在公路通了,好多人家裏也買了農用車,運送的量更大、時間更快,賺得自然也更多了。”但另一方面,楊兆祥也難免會懷念過去車廂內熱熱鬧鬧的場景,“現在甸心站、黑井站一過,車廂內基本就空了,特別是龍塘壩、小月舊、尹地這3個小站,一個月差不多就只有十幾個人上下。”

楊兆祥在站臺上對列車進行檢查(攝于12月16日)。(新華網 趙普凡 攝)

  盡管熱鬧不再,但楊兆祥説,作為一名公益性“慢火車”上的工作人員,自己的職責就是服務好旅客、服務好沿線群眾,“只要群眾有需求,我們就會堅持開行,堅持停靠。”

  當然,新氣象也在顯現。楊兆祥留意到,近年來,時不時會有一些遊客和攝影愛好者搭乘“慢火車”,他們中有的是來沿線遊玩的,有的是來拍鐵路景觀的,還有的是專門來體驗這趟慢車的。

  甸心站所在的妥安鄉,同樣捕捉到了鄉村旅遊這一機遇。妥安鄉黨委宣傳委員夏顯登告訴我們,近年來妥安舉全鄉之力,打造了“龍川江第一灣”農旅融合項目,依托“慢火車”,未來有望與知名旅遊景點黑井古鎮聯動發展,助推群眾增收致富。“對我們妥安鄉來説,7466次列車,過去是助力脫貧攻堅的公益慢車,現在是助力鄉村振興的幸福列車。”(完)


出品人:王 江

監制:李 霞

統籌:羅春明

編導:念新洪

攝影:趙普凡、李浩

撰稿:念新洪

剪輯:李浩

外聯:張晶晶

(部分視頻素材由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提供)


鳴謝:

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

中共楚雄州委宣傳部

中共祿豐市委宣傳部

祿豐市妥安鄉人民政府


中共雲南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

新華網雲南頻道

聯合出品

 

  往期回顧

    【雲南故事·初心】佤寨奏響幸福曲

  【雲南故事·初心】大鼓敲響基諾山

  【雲南故事·初心】中老鐵路上的奮戰

  【雲南故事·初心】無量山深處的堅守

  【慶祝建黨百年特別策劃】雲南故事|百年誓詞,雲嶺為證!

  【雲南故事·“六一”特別策劃】聽“媽媽”的話

  【微紀錄·雲南故事】“選礦能手”黃道軍:在千淘萬漉中錘鍊匠心

  【微紀錄·雲南故事】灘地管理員——守護洱海的那一抹橙

  【微紀錄·雲南故事】洱海邊有群上海來的“治水人”

  【微紀錄·雲南故事】“單腿村醫”李紅奎:拄著拐杖去行醫

  【微紀錄·雲南故事】畢懷中:一條腿也要闖出脫貧致富路

  【微紀錄·雲南故事】金沙江邊種柳人

  【微紀錄·雲南故事】鄉村教師農加貴 一師一校堅守“麻風村”34年 

【糾錯】 [責任編輯: 丁凝]
0100702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40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