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原創政務旅遊州市教育健康社會圖片經濟服務雲南故事雲南青年説風味雲南
  • 快樂體彩
  • 快樂體彩

雲南高品質推進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

2023年02月03日 08:51:00 來源: 雲南日報

  雲南高品質推進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

  各族群眾齊心建美好家園興特色産業

  麻栗坡縣天保鎮老寨村 供圖 滄源縣班洪鄉班壩村 記者 黃興能 攝

  雙江縣沙河鄉幸福村寨 記者 陳飛 攝

  獨龍族群眾直播賣貨 記者 陶紅 攝

  自2021年啟動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省民族宗教委切實履行牽頭抓總職責,會同省財政廳、省鄉村振興局充分發揮“三牽頭”作用,建立起35個省級部門齊抓共管工作機制,督促指導8個邊境州(市)和昆明市(托管磨憨鎮)因地制宜、探索創新,扎實有序推進各項建設任務,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深入拓展鄉村振興和興邊富民的深度和廣度。

  在雲南4060公里的邊境線上,374個沿邊行政村(社區)的各族群眾正以昂揚的姿態、實幹的精神,描繪一幅“富邊樣板、穩邊示范、守邊屏障”的生動畫卷。

  讓各族群眾都過上更好的日子

  野櫻花怒放的時節,瀘水市上江鎮丙奉村村民進山採收草果、入田採摘蔬菜、到園種植沃柑,宰年豬、釀美酒,迎接傈僳族“闊時”節的到來。

  2021年以來,丙奉村緊扣“基礎牢、産業興、環境美、生活好、邊疆穩、黨建強”的目標要求,積極推進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丙奉村共有9個自然村24個村民小組,各村根據實際發展“一村一業”,築牢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根基。截至目前,全村共種植草果13976畝、核桃6000多畝、晚熟芒果1000多畝、咖啡600多畝、蔬菜300多畝,集體流轉土地169.8畝,總投資超5000萬元的光伏扶貧電站項目已建成並投入使用。

  丙奉村把發展特色農業産業同鄉村振興、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在前期試驗種植成功的基礎上,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沃柑産業,目前已種植沃柑1100畝,涉及10個村民小組300多戶農戶。

  丙奉村居住著漢族、傈僳族、白族、傣族、怒族、獨龍族等12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佔全村總人口的85%以上。各族群眾手足相親、守望相助,攜手並進,共同建設美麗家園。該村黨總支書記衛生才説:“丙奉村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在産業富村、生態美村、文化睦村和治理興村等方面持續發力,全力推進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向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邁進,不斷滿足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沒有邊境地區的現代化,就沒有雲南的現代化。一年多來,全省各地各部門按照省級協調推動、州(市)統籌謀劃、縣(市)主體責任、鄉(鎮)村主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有力有序推進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促進了邊境各族群眾共同邁向現代化,建設好美麗家園,過上更好的日子。

  民族團結進步之花開滿邊境一線

  沐浴著晚霞的柔光,唱著動聽的歌謠,跳著歡快的舞步……在西盟佤族自治縣力所拉祜族鄉圖地村四組嶄新的文化廣場上,60歲的娜孟與鄰里鄉親歡歌起舞,一派歡樂祥和的景象。

  “現在有了活動室,活動場地寬了,白天出去勞動,晚上就來唱歌跳舞,這裏有燈、有舞臺,下雨天也不怕,每天來放松放松,很開心。”娜孟高興地説。

  自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啟動以來,圖地村通過實地調研,召開黨員大會和群眾會議,充分徵求群眾意見,確定“兩污”治理、村莊美化亮化、人畜分離、戶廁改造、人居環境提升、串戶路修建等一批重點建設項目,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公共服務更加便利、村容村貌日漸整潔有序。“現在我們寨子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建立集中的養殖小區和排污係統,路燈亮了、村莊美了,生産生活條件不斷改善,我們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娜孟説。

  在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中,各地各部門著力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開滿邊境一線,把374個沿邊行政村(社區)打造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示范樣板。

  走進騰衝市滇灘鎮聯族社區棋盤石自然村,入村道路平坦寬闊、房前屋後幹凈整潔、家家戶戶紅旗飄揚,一幅幅美麗的墻面彩繪展示著當地群眾幸福的生活場景。近年來,滇灘鎮聯族社區以傈僳族聚居地特有的生態環境為載體,將傈僳族飲食文化、服飾文化、歌舞文化、編織文化、刀山火海文化等與生態旅遊相結合,打造精品村。

  “我們現在有了自己的産業,發展了鄉村旅遊,吃穿不愁,住上了新房,手裏有余錢,日子有了新的奔頭,村民的幹勁越來越足。”棋盤石村黨支部書記余水榮説。

  在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中,保山市在11個沿邊行政村(社區)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廣泛開展群眾性交往交流交融活動,構建各民族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實施一批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點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模范村組項目,持續打造建設邊境民族團結進步廊帶,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進一步深入人心。

  強化黨建引領共織邊境“幸福網”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打洛鎮境內居住有漢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個民族,民族關係親密融洽。該鎮抵邊村曼蚌村以“戰鬥堡壘村”建設為抓手,村黨支部開展黨建“塑形鑄魂”工程,組建黨員先鋒隊、巡防護村隊、巾幗服務隊,打造黨群共守平安港灣。科學統籌調配各方力量,將163戶865名村民分成16組,組成由黨員或村幹部任組長的“十戶聯防組”,聯動進行守邊巡防,通過輪流值守邊境卡點、扼守進村要道,確保關鍵點位牢固、安全防范無虞。

  另一個抵邊村曼廠村近年來持續加強總體國家安全觀和國防、邊防政策教育,激發廣大黨員群眾愛黨愛國愛家鄉的熱情,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建“黨員+N”立體化防控體係,按照居住相鄰、關係相近、方便服務的原則,將47戶村民劃分成4個片區,黨員、民兵等擔任網格員,實現責任分解、聯繫覆蓋,形成“戶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工作新格局,全力守護好神聖國土。

  西雙版納州邊境線長966.3公里,在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中,該州深入實施“紅旗飄飄”工程,在邊境一線設立國旗臺1058座,配發黨旗、國旗13萬余面,打造了一批以自然村為主的戰鬥堡壘村、先鋒模范村、生活富裕村、和諧平安村、紅色美麗村。在全省率先打造以景洪市景哈至動龍段、動海縣打洛段、動臘縣動捧至動滿段為重點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邊境示范帶。

  一年來,全省各級各部門在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過程中,著力引導邊民牢記“國之大者”,樹牢國家意識、國土意識、國防意識、國門意識,築牢祖國西南安全穩定屏障、守護好神聖國土。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加大邊防基礎設施及相關設備投入力度,全面實施“智慧邊境”工程,提高管邊控邊能力。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突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引領,嚴格落實“五級書記抓邊防”和“五級段長制”責任,抓實強邊固防,鍛造和涌現出“一家三代守邊、矢志終身護邊”的“雲嶺楷模”熊光澤等一批先進模范,用實際行動和大愛踐行“守邊有我,請黨放心”的政治擔當和家國情懷。

  麻根龍是騰衝市滇灘鎮聯族社區的一名傈僳族村幹部,也是騰衝市邊境線末梢段長。他説:“作為一名黨員,從小在邊關長大,守護國門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相信,只要我們各族兒女團結一心,一定可以守好邊關。”滇灘鎮聯族社區黨總支書記胡方元説:“聯族社區各族兒女將同心協力、團結一心,在邊境線上守好邊境、守好家園。”

  邊境興則邊疆穩,邊民富則邊防固。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努力,全省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374個沿邊行政村(社區)“穩”的基礎更加牢固,“進”的動能持續增強,邊境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産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持續深化,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不斷增強,為在新起點上更好地推進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推動“小康村”向“幸福村”邁進,不斷滿足邊境各族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將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邊境地區高品質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雲南將穩步推進邊境地區現代化進程,全力推進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向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邁進,優先把374個沿邊行政村(社區)建設成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實現邊民富、邊關美、邊防固。

  亮點

  西盟縣

  抓産業促增收增動能

  在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中課鎮永不落村二組的肉牛養殖場,一頭頭膘肥體壯的西門塔爾肉牛悠然自得地吃著草料。村黨總支書記岩用説:“兩年前這裏還是一片閒置土地。鄉村要振興,産業是關鍵、是支撐。有了村幹部帶頭探路,村民們才會積極響應發展産業。”

  近年來,西盟縣把培育富民産業、提高群眾收入與村莊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著力推進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先後出臺加快肉牛産業發展的一係列政策措施,探索實施“政府+企業、金融+保險、合作社+養殖戶、技術+培訓、科研+協會”的肉牛分散擴繁、集中育肥新模式,讓群眾買牛有資金、養牛有補貼、育牛有保險、賣牛有銷路,蹚出了一條推進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普洱市少數民族人口佔比達89.23%,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中,通過做大做強肉牛養殖業,做優做精茶、咖啡、堅果等特色産業,按照強農業、補工業、活外貿、促旅遊的思路,在抓産業促增收上下功夫,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實現44個沿邊行政村“一村一品”、農民合作社全覆蓋,42個沿邊行政村的集體經濟經營性年收入均超過10萬元。

  麻栗坡縣天保鎮

  規劃引領建設提速

  近年來,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縣天保鎮堅持規劃引領,充分發揮黃瓜錄、老寨、平安坡“示范村”的典型引領作用,力求“點”上突破,“線”上帶動,“面”上提升,構築起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一張圖”。

  黃瓜錄村有7000余畝原始森林,環境優美、生態宜居,被定位為生態宜居型現代化邊境小康村;老寨村紅色文化底蘊深厚,地處“英雄老山聖地”AAAA級景區核心區,村內基礎設施功能完備,被定位為文旅融合型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平安坡村水資源豐富,在麻栗坡縣邊境經濟合作區鄉村振興示范園輻射范圍內,發展特色産業有基礎,是天保鎮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試點,被定位為産業興旺型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各村建設定位明晰,功能布局互補,釋放出示范建設的最大效應。

  金平縣滮水岩村

  留住鄉情記住鄉愁

  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各個村寨一片繁忙。走進馬鞍底鄉滮水岩村,周圍山林青翠,一棟棟哈尼族房屋沿坡布局、錯落有致。開民宿的村民説:“現在村子越來越漂亮了,把房前屋後修繕一番,生意會越來越好。”

  滮水岩村位于金平縣“中國·紅河蝴蝶谷”核心區,是金平縣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10個核心村之一。近年來,該村著力打造保得住生態、留得住文化、記得住鄉愁的旅遊特色村,已基本具備吃、住、行、遊等功能要素,鄉村旅遊發展初具規模。

  近年來,金平縣依托“中國長壽之鄉”“中國天然氧吧”“中國·紅河蝴蝶谷”和千年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産等亮麗名片,挖掘蝶谷秘境、梯田雲海、溪流瀑布、古茶村落等多種元素匯聚疊加的生態獨特資源,採取“多模式發展+多形式經營”的方式,投資2.18億元,大力發展美麗經濟、綠色經濟、庭院經濟,讓鄉村既有“好風景”又有“好錢景”,帶動群眾穩定增收。

  目前,金平縣6個邊境鄉鎮已有27家企業和67家專業合作社,綁定有産業發展條件和意願的農戶1.46萬戶,邊境鄉鎮農村常住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全縣平均水準以上。採取資産出租、資金入股、異地投資、盤活資源、項目實施等方式,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25個行政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均達到10萬元以上。

  瀾滄縣左都村

  原生態村落引客來

  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雪林佤族鄉左都村地處中緬邊境,是佤族原始部落風貌保存最完好的村莊之一。當地立足秀美的自然風光、濃厚的民族文化,建起了“翁邦拉”新寨示范點和左都大寨佤族原始部落恢復點,一個充滿佤文化特色的旅遊度假區初現雛形。

  “翁邦拉”在佤語中是“天上的街子”的意思,寓意著新生活的開始。遠觀古寨,一座座茅草房宛如生長在山間的蘑菇。走進古寨,石板路、茅草屋與佤族群眾相得益彰。在這裏,遊客可以觀佤族民居、品佤族風味,還可以體驗唱佤族歌、跳佤族舞、敲木鼓等民族特色文化。

  “依托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我們爭取多方援助,通過實施基礎項目建設,挖掘左都村獨特的居住文化,讓村民們住進了風格別樣、獨具特色的民居,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群眾生産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提升。同時針對村內道路、生態環境、人畜分離、‘兩污’治理進行了建設,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左都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鮑永海介紹。

  如今的左都村,新寨和古寨相結合,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裏,感受獨具魅力的佤族群居建築。

  截至2022年12月底

  省級財政已統籌下達25個邊境縣(市)134.73億元資金

  計劃實施14390個項目

  累計建成自然村硬化路1278.68公里

  實現自然村100%通硬化路的目標

  新建和改擴建農村供水工程624處

  沿邊行政村自來水普及率提升到90%以上

  348個沿邊行政村(社區)5G網絡覆蓋率達93.05%

  全省8個邊境州(市) 15個邊境縣(市)

  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市)、示范單位

  (記者 喻勁猛 陶紅)

[責任編輯: 丁凝 ]
01007021004000000000000001112021131069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