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新聞

昆明如何重塑工業經濟新優勢

2022年02月25日 09:55:33 | 來源:雲南日報

  昆船物流5G智慧工廠 供圖

  聞泰科技自動化生産 供圖

  5G人工智慧 記者 楊崢 攝

  雲內動力生産車間 記者 胡妤雅 攝

  2021年,昆明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7222.5億元,同比增長3.7%,低于全國全省平均水準。2022年省兩會期間,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參加昆明市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要求昆明市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始終牢記省會城市的責任使命。2月8日至9日,省政府召開昆明現場會,強調昆明市要頂壓前行,堅決打好經濟工作翻身仗。

  發展中的問題最終要靠發展來解決。“推動工業發展取得實質突破,全産業鏈推動工業轉型升級,重塑工業經濟新優勢”成為昆明市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打好發展翻身仗的重要發力點。

  頂壓前行 打一場工業經濟翻身仗

  據2021年度昆明市經濟運作情況顯示,2021年昆明實現地區生産總值7222.5億元,同比增長3.7%,低于全國全省平均水準。對此,2022年昆明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列出了經濟結構不合理,工業經濟支撐不足,經濟持續增長的支撐力和推動力明顯偏弱;投資結構嚴重失衡,工業投資佔比持續下滑,對房地産投資依賴過重;轉型升級步伐緩慢,新興産業培育滯後,與傳統産業之間“小不足補大、新不足補舊”矛盾突出等係列因素。

  雲南省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所副研究員、咨詢工程師王林認為,2021年,由于宏觀經濟形勢嚴峻、市場有效需求不足、突發疫情等不利因素影響,以及諸多內部因素交相掣肘,昆明地區生産總值僅增長3.7%、固定資産投資下降7.8%,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低于全國全省平均水準,沒有實現預期目標,反映出作為省會的昆明經濟發展還有許多不足,例如經濟結構不合理,昆明工業經濟支撐不足,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較全國低了10.8個百分點;投資結構嚴重失衡,工業投資佔比持續下滑,交通投資後續項目支撐不足,對房地産投資依賴過重等等。

  “昆明市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始終牢記省會城市的責任使命。”“把精力聚焦到創新驅動、産業發展、項目建設、市場主體、營商環境、生態保護、提升城市品質上,奮力扭轉主要經濟指標持續下滑局面。”——今年雲南省兩會期間,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參加昆明市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要求。

  2月8日至9日,省政府召開昆明現場會,再次強調昆明要頂壓前行,堅決打好經濟工作翻身仗。

  2月15日,昆明市出臺《關于促進工業投資三年倍增的實施方案(2022—2024年)》,明確將通過提升投資效率、優化投資結構、強化要素保障,推動新興産業新引進項目快速落地建設,促進存量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創新和數字化轉型,做大工業投資總量。扭轉經濟指標下滑是個係統工程。發展中的問題最終要靠發展來解決,“推動工業發展取得實質突破,全産業鏈推動工業轉型升級,重塑工業經濟新優勢”成為昆明市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打好翻身仗的重要舉措。

  重回賽道 在做實制造産業上發力

  分析昆明市産業結構,2022年2月公布的《2021年1-12月昆明市國民經濟主要經濟指標》顯示,昆明第一産業、第二産業和第三産業的比例為4.6:31.7:63.7。昆明市經濟發展對三産依賴性較大,而近兩年來我國多地疫情零星散發,對服務業影響凸顯。2021年,昆明全年第二産業增加值為2287.71億元,增長率為-0.3%。三産增長乏力,二産負增長,是2021年昆明經濟失速的重要原因。

  二産包括建築業和工業,據昆明市工信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21年昆明市二産比例為31.7%,其中工業佔GDP的比重為21.8%,建築業佔GDP的比重為9.9%。專業人士分析,與服務業發達地區不同的是,昆明三産佔比高,不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後“退二進三”的結果,而是建立在薄弱的工業基礎之上。

  近年來,制造業在GDP中的佔比下降過早、過快的問題,已成為國家和城市競爭力的隱憂。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認為,工業是立國之本,制造業是強國之基,目前我國仍處于工業化發展階段,應正確把握工業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抑制工業、制造業在GDP中佔比過早過快下降。

  作為經濟發展的“底盤”和“脊梁”, 立足工業“補回來”“追回來”,重回制造業賽道,正成為越來越多城市的默契之舉。制造業是昆明起步較早的産業之一,昆明的茶花牌汽車、蘭花牌冰箱、山茶牌電視機、白玫牌洗衣機、春花牌自行車這“五朵金花”的輝煌和沒落,至今仍被行業人士挂懷。

  缺乏完整産業鏈,産業發展存在産業結構不合理、配套産業支撐不足、人力資源結構、中低端産品産能過剩、高端産品研發能力不足和市場及政策變化承受能力弱等問題,分析人士認為是昆明制造業逐漸走下坡路的主要原因。

  2016年開始,昆明市開始構建“4+4”工業産業新體係,重點發展化工、冶金、煙草、非煙輕工4個傳統産業和生物醫藥、電子資訊、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4個新興産業,努力構建“兩型三化”産業體係,推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

  2018年,昆明市成立昆明市工業攻堅指揮部,《關于實施工業攻堅三年行動計劃的意見》《昆明市工業攻堅考核辦法(試行)》《關于實施工業攻堅項目投資準入標準的指導意見(試行)》3個文件同時出臺,明確提出“四突破、兩提升、一進位”的總體目標,工業攻堅行動全面展開。

  2019年,昆明市提出推動以制造業為重點的“188”産業集群發展,重點發展新型工業。深入實施工業攻堅三年行動,出臺工業攻堅實施方案,明確“路線圖”“施工圖”,挂圖作戰。

  2020年,昆明市強調,要推動工業高品質發展。進一步營造懂工業、謀工業、抓工業的濃厚氛圍,確保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于地區生産總值增速。加快存量變革,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推進100項工業轉型升級重點項目建設。

  2021年,昆明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突破1000戶,26戶企業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培育“金種子”企業並成功上市3戶。新興産業規上工業增加值佔全部工業增加值的18.6%;傳統産業規上工業增加值佔全部工業增加值的62%。

  盡管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昆明市工業發展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新舊動能轉換接續不暢。傳統産業面臨限電、兩高治理、環保督察等不利因素,難以維持高速增長;新興産業産業鏈不完整,大多數産品附加值不高。

  2021年,昆明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低于全省平均(8.8%)1.8個百分點,低于全國平均(9.6%)2.6個百分點。

  雲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經濟學博士李帆認為,昆明工業經濟發展的短板一直存在,一是工業産業整體水準低。産業規模不大、競爭力弱、關鍵産業、關鍵環節未形成集群式發展,優勢産業的標桿作用不突出,抗市場風險能力不強,深加工能力不足、優質産品少。二是高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産業不夠強。高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産業整體規模仍然偏小,引領支撐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部分領域核心技術缺乏,創新能力仍不夠強,中低端産品比重較高,産業結構仍不盡合理,高層次人才團隊偏少,智力支撐有待增強。三是新産業新業態發展差距大。與其他西部地區城市相比,全市新産業新業態發展還有較大差距,總體上看,發展速度還不夠快,發展水準還不夠高,發展規模還不夠大,市場競爭力還不夠強。昆明的電子資訊、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佔比仍然較小,制造業服務化、“互聯網+金融”等新業態培育依然緩慢。

  雲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梁雙陸表示,2021年,昆明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作為經濟恢復期來講,這個速度比較低,在雲南省16個州市中也只處于第九位,比雲南省平均水準還低1.8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準低2.6個百分點,這與昆明市作為雲南省唯一的特大城市的地位不相符,也與昆明市長期以來的工業集中地位不相符。這説明昆明市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復工復産至今的經濟恢復進程中,工業經濟增長乏力,工業經濟仍然以資源型工業為主,也是為裝備制造業、日用消費品制造業等工業配套的,資源型工業的恢復自然就存在滯後性,2021年的經濟恢復突出體現在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産業等領域,隨後才會逐步影響到資源型工業。

  彎道超車 用“智造”培育發展新動能

  “十四五”期間,如何重塑工業經濟新優勢,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成為昆明面臨的重大課題。

  根據昆明市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工業發展藍圖,到2026年,新興産業佔工業增加值比重將達30%以上,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30%以上,工業投資佔全部投資比重達20%以上。

  從“制造”走向“智造”是昆明制造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彎道超車的唯一機會。“智能制造是制造業增強發展品質優勢的關鍵所在,要牢牢把握這一主攻方向,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制造業深度融合,夯實昆明市工業發展根基。”昆明市工信局負責人表示。

  “産業弱、問題多,産業攻堅更不能撒胡椒面。”李帆建議,昆明市在重塑工業動能的時候應錨定關鍵産業、關鍵環節盤存量、引增量。“昆明已經明確要建立9條工業産業鏈,其中外溢作用強、市場潛力大的要優先發展,尤其是能形成引領和標桿的産業要下大力氣扶持。”李帆説,“昆明一定要下定決心全面降低工業發展成本,在用地、用電等領域研究補貼政策,營造良好營商環境降低企政、企校溝通成本,用産業政策促進工業企業智能化轉型。”

  在奮力攻堅中,一批優質制造業企業正在昆明嶄露頭角。在中國(雲南)自由貿易區(昆明經開區)雲南昆船智能裝備有限公司,一個個機器人(AGV自動導引車)在智慧倉庫裏來回穿梭,自動分揀、搬運貨物,整個操作精準、流暢。這是昆船智能利用自動化物流係統打造智能化工廠的一個場景。

  作為傳統制造業的代表之一,雲南雲內動力集團有限公司也積極探索從“制造”向“智造”轉變,加快“兩化融合”和智能制造步伐,通過數字化建設,實現了從産品生産、品質控制、研發到銷售、服務全産業鏈效能提升。

  一方面加快傳統工業的轉型升級,另一方面加快工業新興産業的布局,昆明通過強化産業招商引資,培育新動能,深入開展工業産業鏈的補鏈、強鏈、延鏈工程,促進結構調整。

  作為全球手機原始設計制造行業中的龍頭,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走在5G産品研發和制造服務的前列。2019年4月,聞泰科技昆明智能制造産業園項目簽約落戶昆明高新區,成為中國西部迄今最大的智能制造工廠,實現5G手機雲南造。

  位于昆明空港經濟區的雲南創視界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廳,展示著一個個纖薄、小巧、節能的Micro OLED顯示屏,該公司擁有國內唯一具備量産能力的大型硅基OLED生産線,相關技術産品可填補國內民用微螢幕件産業空白,助力數字經濟産業發展,搶佔VR/AR顯示技術制高點。

  聞泰科技、京東方等新興産業項目在昆明的建成投産,肩負著進一步帶動本地産業結構向中高端邁進,全面支撐昆明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電子資訊産業集群的願景。

  工業投資的增幅與全部固定資産增幅要相當,才能保持工業發展的後勁。新出臺的《關于促進工業投資三年倍增的實施方案(2022—2024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展示了昆明市推動發展工業的決心和力度:在總量方面,全市工業投資3年累計完成2000億元,年均增長26%。其中,2024年度工業投資規模達到820億元,工業投資佔全社會投資比重從2021年的11.4%穩步提高到20%以上。同時,以壯大新興産業和打造重點産業鏈為主攻方向,到2024年末,新興産業投資佔制造業投資比重從2021年的30%提高到50%以上。工業技術改造投資佔全部工業投資比重從2021年的26%穩步提高到40%以上。

  “此次《實施方案》對昆明市工業投資不僅要求實現倍增,更把重點放在大力提高投資品質,進而達到提升投資效率水準,推進工業增長方式轉變的目的上。”昆明市工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王林認為,昆明在工業經濟的發展中應該充分拓展外向型經濟,這是昆明的區位優勢,昆明市外貿依存度雖然高于全省,但僅為全國水準的51.9%,要抓住RCEP生效機遇,發揮昆明的戰略支點作用,構建南向、西進、北融、東聯開放發展新格局。

  對于昆明重塑工業經濟的保障和支撐,梁雙陸認為,昆明市在雲南省的教育科技、人才、資本和市場等方面具有優勢,發揮這些優勢,是昆明市重塑工業經濟的重要保障。要大力發展制造業中的高新技術産業,利用好高校集中在昆明的有利條件,加強與各個在昆高校的合作,推進産學研結合,在先進制造業中塑造競爭優勢。要加強與周邊州市在工業經濟發展上的合作,周邊州市的原材料工業已經逐步發展起來了,基本具備了作為昆明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配套産業的條件,通過合作,共同服務和融入國內大迴圈和國際國內雙迴圈新發展格局。(記者 段毅 張雁群) 

【糾錯】 [責任編輯: 丁凝]
010070210040000000000000011120211310488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