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原創 政務 旅遊 州市 教育健康 社會 圖片 經濟 服務 雲南故事 雲南青年説風味雲南融媒報道

2021年昆明市科技創新工作綜述

2022年01月10日 11:04:05 來源: 昆明日報

  創新之城 行穩致遠

  ——2021年昆明市科技創新工作綜述

中國·昆明南亞東南亞科技服務業合作中心。供圖

  支援重大科技項目實現成果轉化、深化國際科技合作、營造良好的政策氛圍……2021年開年,提升科技創新引領力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為補短板鏈長板、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重點工作中的一項。清晰的目標為全年科技創新工作畫好了“作戰圖”。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創新”成為産業經濟發展的熱詞。

  9月召開的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明確,要加快建設區域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完善“昆明高校聯盟”“昆明科研院所聯盟”運作機制,積極爭取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國家和省實驗室、院士工作站落地昆明,打造服務全國、帶動全省的創新策源地。

  11月召開的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上,“創新”一詞被提及44次,會議指出,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要全力實施産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八大工程,激活創新引擎,增強發展動力。

  這一年,昆明入選“科創中國”試點城市;這一年,以清華紫光、華東師范大學和中科院國科大為背景的3家新型研發機構(平臺)落地工作有序推進;這一年,強主體、興産業、促轉化、謀合作、配資源、創環境為核心要素的特色凸顯,科創事業闊步前行。

  管理到服務

  “昆明模式”逐步形成

  2021年12月初,雲南省《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29條措施》印發實施,細化了平臺載體建設、人才引進培養、企業創新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等方面的內容,全省創新工作有據可依。

  2021年10月27日,省市一體化協同創新工作正式啟動。雲南省科技廳和昆明市人民政府充分對接省、市科技工作和創新發展重大需求,布局協同創新重大任務,昆明率先在省市創新協同上闖出一條新的路子和有益經驗。

  科技創新領域兩件年度大事助力科創事業持續升溫。2021年,全市共建共用各類科技創新平臺,多舉措用活用人機制,制定出臺係列政策,“科技管理”變“創新服務”。

  一方面,陸續制定出爐《新時期昆明科技創新支撐高品質發展17條措施》《“春城計劃”高層次科技人才專項實施細則(試行)》《昆明市建設高水準新型研發機構的實施辦法(試行)》等政策。持續推進創新平臺建設,圍繞主導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未來産業規劃布局,打造一批高品質、高能級、高貢獻度的新型研發機構。

  另一方面,創新推進揭榜制。圍繞區域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以“揭榜挂帥”項目為引導,鼓勵全球科技創新資源積極參與到全市産業發展中最緊急的“卡脖子”難題和行業共性問題攻關。“年初開始,相關工作人員便前往上海、湖北、廣州等地調研,結合本地情況完善有針對性的模式,于2021年7月2日發布全市第一個科技揭榜制項目,打造綠色能源高效利用的新農村試點工程。”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説。

  精準的研判讓科創工作倍速推進。2021年初,省部共建“非人靈長類生物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式獲批,成為雲南省首個面向生物醫學領域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市級層面,認定14個企業科技創新中心暨科技創新團隊,通過項目實施攻克前沿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提高企業及産業協同創新水準。截至10月底,全市共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7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雲南實驗室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8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0個。

  經過係列統籌,截至目前,朱有勇、郝小江、王福生、張文宏等一批國內權威院士專家成為六大科技創新中心的首席科學家;首批“雲南貴金屬實驗室”“雲南特色植物提取與健康産品實驗室”等3個雲南實驗室全部落地昆明,成為科技創新中心“最強大腦”;林下三七標準化産業化示范項目、新型綠色農藥試驗示范項目、圍繞鄉村振興及碳中和的綠色能源溫暖工程等一批創新中心重大項目順利推進。

  聯動到創新

  主體能級迅速提升

  憑借研發和技術創新,許多昆明人熟悉的南壩化工廠搖身一變成了昆明明珠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在2020年産值2000萬元的基礎上,2021年該公司産值預計突破3000萬元。同樣以污染治理為主要業務的昆明金澤實業有限公司依靠技術引進,實現了“制污企業”到“治污企業”的轉型,2021年上榜第一批昆明市企業科技創新中心,並被授予昆明市科技創新團隊。

  “科技創新要讓企業‘唱主角’‘挑大梁’。”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強調了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為了夯實基礎、增強動力,過去一年,全市制定了《昆明市創新主體高品質發展政策》,與多部門建立協同聯動機制,共同推動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和品質雙提升。通過階梯式培育壯大創新主體,推動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有效對接。瞄準區位、資源優勢,生物醫藥大健康、稀貴金屬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成果。

  在新型疫苗領域,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自主研發的科維福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于2021年5月上市使用;在功能性護膚品領域,連續多年致力于研發創新的貝泰妮集團于2021年3月成功上市,其生産的薇諾娜係列化粧品已成為國內第一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醫學護膚品牌,獲得“雲南省科技進步特等獎”;在新材料領域,科技型企業在錫、鉑、鍺等稀貴金屬市場已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防絕緣陶瓷、高性能氫燃料電池催化劑等研發項目正在推進中。2021年,昆明市認定481家國家級和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1400家,凈增數為“十三五”以來首次倍增,實現“十四五”開門紅。

  一邊是企業積極創新,另一邊人才的主體作用也得到了充分顯現。2021年11月18日,兩院院士增選名單中,雲南當選的3位院士均來自昆明,有的專注植物病原線蟲生物防治研究,有的堅守民族藥工程科技領域第一線,還有的創造了水利事業的多個奇跡,每一項研究都代表了領域內的最高成就。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深諳這一點,昆明從建立高端專家庫、柔性引才用才、人才引進和培育4個方面著手,精準引進人才。通過修訂出臺《“春城計劃”高層次科技人才專項實施細則(試行)》,優化科技人才項目評審管理機制、改進科技人才評價方式、完善科研機構評估制度。

  數據顯示,2021年全市共有14個外國專家引智項目列入省級外國專家引智項目計劃;6名外籍青年科學家和青年企業家以及1個技術培訓機構獲得立項支援。截至2021年10月底,全市持有效外國人工作許可證939人。在2021年的評選中,昆明市成為2020年度“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第15名,入選“最具潛力城市”榜單,排名較上一年度上升2位。

  全市擁有法人單位性質的國際特派員10家,有28名個人性質的國際科技特派員,佔全省的73%,也是目前全國國際科技特派員最多的省會城市。

  融合到開放

  科技合作縱深推進

  2021年5月28日,北京康樂衛士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與俄羅斯制藥集團在昆簽訂合作協議,這不僅是中俄兩國企業在“金磚合作框架”下的務實合作,也是“金磚國家技術轉移中心”落地昆明後中俄兩國第一個昆明實體合作項目;2021年9月,昆明市分別參加了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夥伴關係論壇和2021中國·巴西科技創新論壇;2021年,昆明通過“金磚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圍繞全市重點産業引進國際國內先進科技成果300項,向外技術轉移(輸出)50項。

  學習優秀經驗才能增強內生動力。近年來,國際科技合作交流被寫入重點工作。通過與俄羅斯、印度、緬甸、泰國等國家及企業(機構)建立國際科技合作交流機制,昆明市已逐漸形成“金磚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中國南亞技術轉移中心”“中國東盟創新中心”三駕馬車齊頭並進的國際科技合作平臺融合發展局面,科創“朋友圈”不斷擴大。

  “技術、資源、人才的流動為領域開辟了更大空間。昆明充分發揮寮國賽色塔境外綜合開發區、越南海洋國際科技合作示范基地等境外園區載體作用,科技合作項目扎實推進。”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説。具體來看,已經建立3年多的昆明—萬象科技創新中心依托雲南師范大學平臺等優勢,推動多項可再生能源技術聯合研發與示范,改善能源結構。雲南瑞栢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多年來與英國相關企業建立戰略合作,聯合設計並在昆明建設了分子檢測裝備全球生産線,全面實現自主檢測裝備進口替代,入選2021年昆明市國際(對外)科技合作基地。

  目前,全市共有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4家,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64家,市級國際(對外)科技合作基地22家,主要分布在南亞東南亞國家。此外,鼓勵企業與院士專家團隊聯合創新,進一步增強創新效應。全市各級院士專家工作站達到454家,2名國際院士首次在昆明建設院士工作站,承擔市級專家站建設的劉殿文專家成為“長江學者”。對64家樣本單位的績效採樣分析顯示,樣本單位共承擔科技項目253項,獲得新産品、新技術399項,實現科技成果轉化97項。

  “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定調也給科技創新定下了發展方向。回顧過去的一年,昆明把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逐步引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廣闊田地”,科創工作“首戰告捷”。展望“十四五”,這座成長中的西部創新之城將把握大趨勢、下好先手棋,繼往開來跑贏經濟産業“接力賽”。(記者 張怡)

[責任編輯: 劉東 ]
010070210040000000000000011129121310416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