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原創 政務 旅遊 州市 教育健康 社會 圖片 經濟 服務 雲南故事 雲南青年説風味雲南融媒報道

雲南高品質推進全面依法治省

2021年11月28日 10:19:47 來源: 法治日報

  “現在辦證流程簡化了,不用再排長隊,非常便捷。”前來辦理營業執照變更的王先生,談到對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政務服務中心的感受時説。

  《法治日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雲南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省各領域全過程,堅持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法治建設工作成效的“試金石”,自2017年開展法治建設群眾滿意度調查以來,群眾滿意率不斷提高,2020年達到97.23%,創歷年新高。

  雲南省委依法治省辦副主任、省司法廳黨委書記、廳長商小雲介紹,雲南堅持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穿到依法治省、法治雲南建設全過程各環節,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帶頭係統研究謀劃和解決法治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先後制定實施《法治雲南建設規劃(2021—2025年)》《雲南省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和雲南省“八五”普法規劃,加強組織領導保障,強化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責任的政治自覺,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讓群眾不斷感受到法治雲南建設釋放的新紅利,全面依法治省工作邁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緊扣“三個定位”科學立法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要求雲南努力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為雲南明確了新定位、賦予了新使命。

  “國泰于法正,民安于律清。”雲南省司法廳副廳長楊瑞碧告訴記者,近年來,針對全省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安全、環境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求,雲南緊扣“三個定位”,圍繞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領域加強立法。《雲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條例》制定出臺,並先後修訂全省37個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用法治的方式保障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全省創建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市)、縣(市)及單位、教育基地數量居全國前列,推動形成了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18年5月,《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在全國率先出臺,為雲南建設國家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寶庫提供法治保障,也為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在昆明召開營造了有利的法治環境。2019年底,完成滇池、洱海、撫仙湖等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條例的多輪修訂任務。2020年7月1日,《雲南省創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促進條例》施行,標誌著雲南省創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工作進入了規范化、法治化軌道。

  “我們在立法中牢固樹立‘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的理念,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突出位置,切實發揮制度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硬約束作用。2018年以來,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立法佔全省同期立法總數的三分之一,有力促進了全省生態環境品質改善。”楊瑞碧説,同時,雲南還積極開展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立法研究,組織立法調研,開展評估,梳理18件法規的立改廢清單。出臺《關于深入學習宣傳和實施民法典的決定》,制定、修訂了涉及老年人權益保障、反家庭暴力、多元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等一批地方性法規,通過立法及時回應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社會治理法治化水準不斷提升。

  建設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

  “最多跑一次”“一口受理、全程辦理”……近年來,雲南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推行“一枚印章管審批”“一部手機辦事通”,市民通過手機即可實現網上辦理、查詢、預約、繳費等,在全省129個縣(市、區)設立“雲南公安自助便民服務超市”,實現公安窗口服務從“8小時”至“全天候”服務的跨越。啟用雲南省企業名稱自主申報係統,推行企業名稱自主申報。全面推行個體工商戶簡易登記改革及全程電子化,發放企業電子營業執照,全省實現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8個工作日,其中企業登記壓縮至5個工作日;昆明、曲靖企業開辦時間進一步壓縮至3個工作日,通過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促進了全省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圍繞法治政府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目標,按照黨中央的統一部署,積極開展政府機構改革,依法界定和依法規范行政機關的機構設置、職責許可權和人員編制,不斷推進政企、政資、政事、政社分開,逐步理順政府與市場和社會的關係。各地各部門權責清單編制完畢,並向社會公布,‘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的原則得到有效落實。”商小雲説,推進行政權力公開,建設陽光政府,是向群眾展示誠意的最佳手段。

  公正司法守護公平正義

  50分鐘審理10個案件,當庭宣判,無一人上訴。去年,昆明市官渡區法院進行“簡案快審、繁案精審”探索,有效提高了辦案效率,為當事人節約了時間,贏得了群眾點讚。

  近年來,雲南深入推進公正司法,不斷提高辦案質效,在全國率先建立由黨委政法委統籌,政法各單位履行主體責任,宣傳、網信、通信管理等職能部門協調聯動的“三同步”工作機制和輿情風險評估機制,讓執法辦案在法治軌道上運作。全面建立健全法官檢察官員額管理制度,明確界定法院院長、檢察長以及審委會、檢委會、法官、檢察官的權力邊界,實現了“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目標,全省獨任法官和合議庭簽發裁判文書佔比達到98%,基層檢察院檢察官決定起訴的一審刑事案件佔全部案件的80%以上。

  記者了解到,雲南還健全了刑罰執行監督制約機制,規范審判機關辦理“減假暫”案件審查標準,全面推開跨區域交叉巡回檢察,依托雲南省政法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臺等信息化手段,實現“減假暫”案件網上跨部門協同辦理、全程留痕、全程監管。同時,堅持依法嚴懲,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掃黑除惡鬥爭。截至目前,全省共打掉涉黑組織166個、涉惡犯罪集團296個、團夥508個,抓獲犯罪嫌疑人13658人,緝拿目標逃犯207人,破獲涉黑涉惡刑事案件13924起,查封、凍結、扣押涉案資産145.98億元,帶動破獲多年想破而未能偵破的積案5000余起,徹底打掉了黑惡勢力的囂張氣焰。

  通過測評,雲南全省群眾安全感綜合滿意率達95.57%,對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成效的滿意度達98.05%。

  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全民守法

  “掃碼登記做得好,疫情防控無死角。國外親友來投靠,不能隱瞞如實報,阿數瑟呢瞧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由雲南省臨滄市鎮康縣司法局創作的“阿數瑟”疫情防控宣傳歌在網絡上廣泛傳播,新媒體平臺播放量達到590余萬次。

  集吹、拉、彈、唱、説、舞為一體的“阿數瑟”是鎮康民間民俗文化的根,具有獨特的邊疆民族風情。將“阿數瑟”與普法相結合,是雲南結合當地特色進行普法宣傳的縮影。

  “七五”普法以來,雲南省牢牢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推動領導幹部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在推進依法治省中發揮好帶頭示范作用;全面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誰主管誰普法”責任制,以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六進”為載體,根據不同對象人群實際和特點,加強對青少年、少數民族、信教群眾和宗教教職人員、農民工等重點對象的法治宣傳,實現普法宣傳全覆蓋。

  雲南省司法廳副廳長彭國軍表示,通過行之有效的普法工作,雲南省民族地區呈現出家庭和美、民族和融、宗教和順、社會和諧、邊境和睦的可喜局面,全省創建國家級民主法治示范村106個。法治鄉村建設不斷推進,群眾法律意識、法治素養正不斷提升,刑事、民事案件發案率明顯下降。(王宇 石飛)

[責任編輯: 劉東 ]
010070210040000000000000011129121310337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