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現場(攝于5月28日)。洱海論壇秘書處供圖
為展示中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生動實踐,助推全球生態文明建設,5月28日,2023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洱海)論壇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舉辦。
本屆論壇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攜手同行現代化之路”為主題,由中國外文局、雲南省人民政府、中國公共關係協會聯合主辦。除多國駐華使節及國際組織代表出席外,論壇還邀請中國科學院、工程院兩院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央部委、高等院校、地方省市代表,企業高管、專家學者、媒體記者、機構代表等近400名中外嘉賓共同參與研討交流。
案例分享環節(攝于5月28日)。洱海論壇秘書處供圖
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關乎人民福祉 關乎民族未來
在開幕式中,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丁仲禮以視頻方式發表特別致辭,他表示,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大理州堅持係統治湖、科學治湖、依法治湖、全民治湖,保護工作從“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和“生態之治”轉變,為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提供了“一江清水向東流”的有力保障。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外文局局長杜佔元指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和本質要求,反映了中華文明在人與自然關係上的智慧。我們應該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生態環境保護促進高品質發展;促進全球生態環境治理體係建設,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作出新貢獻。
開幕式後的主題演講及案例分享環節,多位國內外嘉賓圍繞論壇主題進行發言,並分享了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助力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與相關成果。
《洱海倡議》發布儀式(攝于5月28日)。洱海論壇秘書處供圖
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全過程
近年來,雲南省委、省政府扛牢扛實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和築牢國家西南生態安全屏障的政治責任,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抓實,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全過程。
作為雲南省生態文明建設領域重要的對外交流平臺,2021年10月,首屆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洱海)論壇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召開前夕于雲南大理舉辦,並被生態環境部COP15執委辦定位為“COP15的重要遺産和重大成果”,洱海論壇機制性舉辦至今。
生態文明建設是推動大理高品質發展進而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大理白族自治州委書記楊國宗表示,對洱海保護的政治囑托,大理以生態優先作答,堅決守護大理髮展底色;面對環湖造城的歷史困局,大理以流域轉型作答,全面重塑大理髮展格局;面對綠色發展的時代拷問,大理以生態經濟作答,奮力實現著大理髮展之變。
2023洱海論壇“零碳排放”發布儀式(攝于5月28日)。洱海論壇秘書處供圖
打造“零碳排放”論壇 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本屆論壇同時配套舉辦2023“世界因你而美麗”影像故事全球徵集活動優秀作品展和“守護藍色星球”大理公益騎行等活動,生動展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傳遞人類和地球萬物和諧共生的理念、保護人類共同地球家園的價值追求。
為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共建清潔美麗世界,本屆洱海論壇發布了“探索人類文明新形態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洱海倡議:共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推動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
本屆論壇已實現全過程碳中和,並同步舉行了2023洱海論壇“零碳排放”發布儀式。洱海論壇秘書處積極創新推動減碳舉措,由國家電投集團碳資産管理公司提供專業服務,基于阿裏雲能耗寶完成論壇碳足跡核算,會同中金公司從新加坡碳市場購買基于國際自願碳減排標準(VCS)開發的林業碳匯,以抵消論壇全部碳排放,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論壇下設院士特別論壇等5個平行分論壇,與會中外嘉賓分別就“構建生態經濟體係 助力高品質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生態觀的國際傳播敘事表達”“推動綠色低碳化的企業智慧”“城市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新路徑”“以生物多樣性保護推進生態環境建設”等議題深入交流,參會嘉賓共話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為加強世界綠色發展國際合作,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世界現代化進程積極建言獻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