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快遞、外賣、網約車、物業服務、直播帶貨等新業態發展迅猛,新業態新就業群體(以下簡稱“‘兩新’群體”)逐漸成為服務市民生活、助力城市發展的重要力量。
作為雲南昆明主城核心區之一,五華區堅持黨組織與“兩新”群體雙向努力、雙邊發力,有效凝聚基層治理新興力量,也在引導“兩新”群體參與基層治理過程中,譜寫了一段段“雙向奔赴、跨越山海”的暖心故事。
尋找
張寬是一名外賣小哥,2020年10月進入外賣行業。回想起兩年前,張寬感慨,為了能多跑幾單,他經常都在商業集聚的街邊等待接單,“累了就坐在商場臺階或花臺上休息一下,要是遇到下雨,就只能借別人家的屋檐躲躲雨。”在外賣行業,跑得多就掙得多,要是遇到客戶投訴損失就很嚴重,所以外賣員格外爭分奪秒,這也為他們的人身安全帶來了風險。
像外賣員這樣的“兩新”群體已遍布大街小巷,他們見證了這座城市白晝的繁華與黑夜的孤寂,他們奔跑著、尋找著,卻也迷茫著。
探索
2022年初,眼看街面上的“黃騎士”“藍騎士”越來越多,五華區委組織部積極思考如何做好“兩新”群體服務工作。
“做好‘兩新’群體工作,必須要接地氣,我們必須走出辦公室,去看一看、問一問、想一想,才知道我們新業態新就業黨建工作到底要怎麼幹。”五華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區“兩新”黨工委書記馮禮發説。
在他看來,“兩新”群體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也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群體,如果能實現有效組織、有效服務、有效引導、有效凝聚,他們將成為城市治理的一股新興力量。
然而,五華到底有多少新業態企業,分布在哪些領域?有多少“兩新”群體,他們需要什麼樣的服務?“兩新”群體流動性大、工學矛盾突出,各級黨組織又該如何為他們服務?
為此,五華區委組織部會同宣傳、郵政、交運、商投和工青婦等部門,開展了新業態企業和就業群體實地走訪。1個多月的時間,他們以工商資訊係統登記中涉及電子商務、快遞、外賣送餐、直播、網約車服務、物流6大類經營業務的1383家企業為重點,統籌工會、社保、街道社區等人員力量,全覆蓋開展摸底排查,對其中149家正常經營的新業態企業,統籌推進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同步摸排832名快遞從業人員、1700余名外賣送餐員資訊,為做好精準服務、精準管理打牢了基礎。
織夢
“兩新”群體的底數“盤”出來了,充電難、吃飯難、休息難等需求也被“挖”出來了,陣地建設也被提上了重要工作日程。
在各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五華區街面上逐漸建起了一個個“五華紅色小哥之家”並面向“兩新”群體免費開放,臨時歇腳、上網、飲水、熱飯、手機充電、應急醫療等基礎服務資源也逐步配齊。
2022年6月30日,五華區“紅潤五華·新新向融”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品牌發布會啟動,五華區快遞物流行業黨委書記張智翔發出號召:“全區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貨車司機等勞動者,迅速行動起來,發揮好‘在路上’的獨特職業優勢,主動投身、共同參與基層治理”。隨即,全區首份快遞員單工傷保險也在發布會上辦結,全區快遞員優先參加單工傷保險就此拉開序幕,“兩新”群體擔心的安全問題也有了保障。
奔赴
訴求的解決給“兩新”群體帶來了歸屬感,越來越多的“兩新”群體渴望為城市治理出把力。
2022年8月24日,五華“紅色小哥”騎手志願者服務隊的成員張寬、王逵、楊小奇在就餐時見義勇為,三人齊心協力、分工合作,僅用15秒就制止了一起故意傷害事件,現場無一人受傷,三人組因此榮獲2022年市區兩級見義勇為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張寬説:“經過這次事情,以後在外面送餐時,會更留心路上是否有需要幫助的人。”楊小奇説:“當時沒有想那麼多,只是希望不要有人受傷。”王奎則表示,作為五華“紅色小哥”騎手志願者服務隊的成員,能奉獻自己的力量,很有成就感。
見義勇為三人組的故事,只是五華“紅色小哥”參與基層治理眾多故事中的一個。他們不懼風雨、不避寒暑,每天穿行于大街小巷,聯繫一城百業、服務一方群眾,在創業創收的同時,力所能及地服務基層治理。
在紅雲街道紅雲社區,“紅色小哥”化身入戶“宣傳員”,通過每一次送餐、派件向千家萬戶傳遞創文聲音;在龍翔街道西園北路社區,“紅色小哥”化身網格“監督員”,在送餐途中把路面損毀、車輛擁堵等情況第一時間報給社區。
黨組織向“兩新”群體奔赴,“兩新”群體也在向黨組織奔赴。依托紅色陣地,五華區在為“兩新”群體提供基礎保障的同時,也在積極探索個性化服務。
在豐寧街道春暉社區,社區黨委將柔性關懷融入到服務各環節,面向騎手子女配置兒童玩具、適齡讀物,配備專業社工提供托育、看護服務;面向“兩新”群體開放“愛心食堂”,幫助大家“輕裝上路”。在護國街道,街道“大工委”成員單位昆明市公安局五華分局護國派出所組織“兩新”群體開展防電信網絡詐騙培訓,幫助快遞小哥捂住“錢袋子”。在大觀街道三合營社區,社區黨委依托昆明市總工會合作的健康體檢單位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為轄區快遞員提供健康體檢服務。
相遇
時隔一年,再次在街頭遇見張寬,他開心地説,“我們三人剛領了省裏表彰的10萬元見義勇為獎勵,感謝組織的關心,從沒想到我們這個群體會受到這樣的重視。現在,工作越來越好了,生活越來越有保障了,家的味道也更濃了。”
一輛小小的外賣電單車,承載著家庭生活的責任,連接著萬家燈火的期待,肩負著城市基層治理的新使命;一個個“紅色小哥之家”,服務著“兩新”群體,保障著他們的日夜奔波,也溫暖著他們的春夏秋冬。(完)(張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