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新聞
  • 超級大樂透
  • 超級大樂透

蒼洱紅驛聚英才 智匯大理啟新程

2022年04月20日 19:05:03 | 來源:大理州委宣傳部

  “大理在未來競爭中贏得主動權,就必須深入實施人才興州戰略。”“抓人才就是抓發展,就是抓大理的明天和未來。”“讓人才政策更有底氣,讓更多人才追捧大理政策、享受政策紅利。”今年3月,大理白族自治州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2022年第1次會議對人才工作作出具體部署,釋放出大理州求賢若渴、爭創一流的信號。

  上海交通大學雲南(大理)研究院院長,大理州“蒼洱霞光”人才、州委書記聯繫專家王欣澤與海菜花種植農戶進行交流(資料圖)。大理州委宣傳部 供圖

  近年來,大理州堅持黨管人才,突出引育並重,用活幫扶平臺,搭建服務機制,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全州人才資源總量持續增長,人才素質不斷優化,“雲南省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基地”的大理品牌在新一輪人才發展攻堅戰中熠熠生輝。

  釋放紅利 務實管用建體係

  人才政策就是人才發展的時代印記。大理州強化政治引領,健全完善人才工作議事決策、資訊聯絡、聯席會議等機制,發揮州委牽頭抓總作用,以項目化方式推動人才工作。隨著一項項務實措施、一條條管用政策陸續出臺,人才引進、培養、使用、激勵、保障等機制體制不斷創新,“白州名醫”“白州教學名師”“白州文化名家”等人才選拔培養工程早已迭代升級。

  聚焦産業發展需求,大理州制定實施蒼洱人才“霞光計劃”,針對産業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及洱海保護治理、信息化及數字經濟、規劃建設等重點工作,出臺了29個實施細則,構建獨具大理特色的“1+29”政策體係。

雲南省委聯繫專家,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興滇人才、“蒼洱霞光”人才寸發標在制作銀器(資料圖)。大理州委宣傳部 供圖

  同時,大理州精準施策,掀起新一輪人才政策供給側改革。大理州加強頂層設計、優化政策體係,調整州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設置和運作機制,明確32家成員單位職責分工,制定出臺《大理白族自治州“十四五”人才發展規劃(2021-2025年)》《大理州引進高層次人才激勵辦法》等一係列人才政策,激勵人才逐夢新時代、抒寫新篇章。

  招賢納士 外引內培強隊伍

  “人才政策好、宜居宜業,是大理最吸引我的地方。”中國地質大學碩士研究生汪耀斌畢業後,通過蒼洱人才“霞光計劃”校園引才工程入職大理州宏觀經濟研究中心。針對急需緊缺專業人才缺口,大理州先後開展3批次校園引才工作,引進30名碩士研究生到大理就業。

  這僅僅是大理人才引進的一個縮影。堅持引育並重、培育為本,大理州縣聯動分級實施人才引進和培養工程。深入實施“蒼山之霞”和“洱海之光”人才計劃,提升高層次人才增量,激活本土人才存量。2020年,大理州委、州政府表彰命名124名大理州首屆“蒼洱霞光”人才。同時,實施基層人才對口培養計劃,每年從縣市教育、衛生、農業、文化等係統選派30名左右骨幹到州級學校、醫院等單位開展對口研修,選派優秀青年專業技術骨幹到省級單位對口研修。

  創新賦能 百花齊放聚活力

  突出創新創業平臺搭建,大理州聚焦高原特色農業、先進制造、綠色能源、大健康、數字經濟、生物醫藥等現代産業體係,著力培育院士(專家)工作站、基層科研工作站、省級重點實驗室和省級、州級技術創新中心,以人才支撐産業轉型升級;制定出臺院士(專家)工作站管理辦法,依托“眾創空間”等平臺,先後建成院士工作站13個、專家工作站(含專家基層科研工作站)53個。

大理州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李志敏在做檢驗(資料圖)。大理州委宣傳部 供圖

  依托校地合作和上海浦東新區、奉賢區定點聯繫幫扶大理州機遇,大理州與相關單位聯合建立了一批實驗室、研發中心、技術創新中心,搭建起一批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基地,促成合作項目60多個,實現産學研深度融合。其中,祥雲縣人民醫院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簽訂3輪11年對口支援協議,與省內外三級醫院建立醫療聯合體,推進12個省級重點專科專家工作站建設,幫助縣醫院創立微創外科、全科醫療科等15個新科室,發展180余項新技術。

  此外,大理州啟動“萬名人才興萬村”行動,選派1157名科技人才結對服務基層,實現人才選派全覆蓋;開展專家人才為群眾辦實事“紅色+”係列活動,選派30名專家組成6個專家服務團,深入鄉村振興、洱海保護一線開展人才服務。

  拴心留人 近悅遠來優生態

  大理州強化人才需求對接,提供社會化、市場化、專業化的服務,加強資金、項目、資訊等要素保障。如制定出臺《大理州引進高層次人才綠色通道管理辦法》《大理州引進高層次人才住房保障實施辦法(試行)》等政策,在創新創業、編制聘用、職稱評聘、住房保障、生活待遇、戶籍管理、醫療保障、家屬安置、子女入學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務,為創新創業提供良好環境。

  大理州還建立了大理州人才資訊庫,鼓勵支援大理經濟技術開發區進行“人才特區”試點,設立州級人才“編制池”;積極推進優秀人才參與國家、省級項目評選,46人被評為“雲嶺技能大師”和“雲嶺技能工匠”,64人被評為雲南省拔尖農村鄉土人才。(完)

【糾錯】 [責任編輯: 邢蘇蓉]
0100702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56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