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村村民在玉龍雪山景區駕駛電瓶車(2月25日攝)。新華網 和潤仙 攝
近年來,雲南省麗江市玉龍雪山景區利用旅游資源優勢,促進新業態的開發與創新,以旅游業反哺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在玉龍雪山腳下走出了一條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甲子村的雪山蜜和老品種蕎麥(2月25日攝)。新華網 和潤仙 攝
開展村企合作 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
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玉龍山辦事處甲子村委會位於玉龍雪山腳下,有19個自然村634戶。據了解,玉龍雪山景區開發以前,該村因地處高寒山區,氣候環境惡劣,長期以來農村經濟以畜牧業和種植洋芋、玉米等農作物為主,年人均純收入不到200元。如今,依靠旅游業反哺農業政策,甲子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7萬元,700多個村民在玉龍雪山景區各公司就業,近100戶在城區購置房産,走出了自己的發展道路。
為保持景區長久穩定發展,幫助甲子村群眾參與旅游經營服務,玉龍雪山省級旅游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提出旅游業反哺農業的做法,並成立了麗江樣樣紅旅游服務有限公司。目前,該公司參與玉龍雪山景區實施的旅游業反哺農業政策,為游客提供電瓶車觀光游覽、出租防寒服等旅游服務,同時也承擔旅游業反哺農業資金來源、村勞動力就業、村公益事業等工作。
據麗江樣樣紅旅游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紅葉介紹,公司實施旅游業反哺農業政策,除了直接吸納村民到景區就業,還幫助發展特色農牧産業,在甲子村開展蜜蜂養殖,種植蕎麥、艾草等高原特色農産品。“如今,甲子村已經走上了城裏有房子、村裏有産業、景區裏有工作崗位的農文旅融合新路子。”張紅葉説。
村民在整理扶貧農産品貨架(2月25日攝)。新華網 和潤仙 攝
樹立發展觀念 助力群眾增收致富
據了解,目前,麗江樣樣紅旅游服務有限公司有職工近300人,其中有納西族、彝族、苗族等少數民族職工250人,他們大多來自甲子村。多年來,該公司依據“一個職工改變一個家庭、一個家庭帶動一個村落、一個村落穩定一個社區”的理念,定期組織村民到國內旅游景區、旅游城市考察、學習,開展知識講座、化粧培訓、禮儀培訓等活動,幫助村民更新發展觀念,激發村民主動參與景區建設,並挖掘其學習、經營和管理的潛能。
隨着旅游反哺資金的不斷輸入,甲子村村民的生産生活發生了變化,第四期旅游業反哺農業資金達2659萬元,60%以上的農戶有了家庭用車。此外,麗江樣樣紅旅游服務有限公司也在甲子村開展捐資助學、文化設施建設、農牧業扶持等項目,村民平均受教育程度有效提升。
“我現在能按時按月領到6000元左右的工資,家裏也在城區購買了房子,近年來也去到了北京、四川、海南等地學習。”甲子村黑水一組的彝族職工毛學花説。
經過多年發展,如今玉龍雪山景區山青水秀,風景秀麗,玉龍雪山腳下的甲子村也依靠旅游業反哺農業的政策,邁開了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步伐。(完)(李寧 和潤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