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原創 政務 旅游 州市 教育健康 社會 圖片 經濟 服務 雲南故事 雲南青年説風味雲南融媒報道

昆明東川:基層治理分層共治 打造東川社會治理樣本

2022年02月15日 19:24:21 來源: 東川區融媒體中心

  近年來,昆明市東川區創新社會治理,完善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等市域社會治理體系,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暢通和規範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打通群眾工作“最後一公里”,增加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時,東川區為全區轉型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探索出一條符合本地實際、具有實際成效的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子。

  基層社區社會治理網格化

  東川區積極構建區、鎮(街道)、村(社區)、格(城市社區)“四級聯動”網格化管理體系,實行分片包乾、劃片負責,把村(社區)合理地劃分為168個三級網格,配備網格員186名,由部分網格員兼任村(社區)調解員、輔警,實行“三崗合一”,實現“一區兩輔、一村一輔100%覆蓋”;依託網格員將服務延伸到社區每個角落,打通多元解決糾紛“最後一公里”,最大限度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訴前;率先在9個鄉鎮(街道)20個村(社區)建民情驛站,推進“楓橋經驗”落地生根,實現了基層群眾困難訴求、矛盾糾紛在驛站反映,在驛站解決。

  東川區拖布卡鎮以調解室為依託,整合村“兩委”、調解員、網格員等資源和力量,將民情驛站建設成為白鶴灘移民搬遷群眾反饋問題、表達訴求、排憂解難的服務站,找準矛盾“癥結”,用好用活政策,做到對群眾反映合理訴求解決到位、群眾生活困難幫扶救助到位、群眾無理訴求解釋疏導到位、違法信訪行為依法教育處理到位。

  搭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

  東川區創新打造“民情驛站+綜治中心+平安辦”模式,“菜單式”管理、線上指導與線下化解相結合形成聯動調解工作機制,建成一支由綜治、司法、鄉賢等多方力量參與的專業矛盾糾紛調解隊伍。同時,東川區綜合利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等手段,對群眾訴求事項“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解決、一條龍鏈式服務”,形成“一個&&統一受理、各種手段綜合調解”多元共治模式;實行矛盾糾紛排查“雙向”報送制度和排查責任“雙綁”倒查制度,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形成“問題收集-驛站吹哨-部門報到-問題處理-答覆反饋-綜合評價-核實銷號”閉環管理,推動各級各部門力量下沉,切實解決服務基層和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

  碧谷街道嘉和社區堅持黨建引領,以“黨建+警務+物業+居民”建立民情驛站三級責任體系,打造為民辦實事的“戰鬥堡壘”,通過安排人員驛站值班和開通24小時“民情服務熱線”,收集矛盾糾紛信息,制訂民情網格包保細化表,切實將群眾的困難協調解決在基層。

  深入治理搭建溝通橋梁

  東川區積極發動公眾力量,加大各類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建立“驛站吹哨、黨員報到”“驛站吹哨、鄉鎮報到”等四級吹哨報到制度,完善領導幹部下訪制度、政法幹警挂鉤&&走訪制度。同時,了解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以及亟待解決的問題,及時收集掌握村情民意,積極協調解決群眾反映集中、訴求強烈的困難和問題,指導村(社區)定期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工作,對排查出來的矛盾糾紛,積極組織開展化解和整治工作,無法化解消除的矛盾糾紛,在妥善做好教育引導和安全防範的基礎上,及時上報相關部門。

  東川區阿旺鎮依託民情驛站,創新“五重”大起底網格化管理模式,圍繞影響轄區安全穩定的“十類重點人員、十九類重點糾紛、十一個重點部位、九類重點場所、四個重點時段”,開展全覆蓋、無盲區、無遺漏梳理排查,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動態準。

  聚焦責任落實提升治理意識

  為及時化解矛盾糾紛,促進基層社會和諧穩定,東川區開展“百名政法幹警進村聯戶訪家大走訪”活動,做到了解社情民意、了解群眾訴求、化解矛盾糾紛、解開群眾心結;宣傳綜治民調知識、政法工作、政策法規、防盜拒毒反詐;堅持深入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着力與鞏固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成果、鄉村振興、提高群眾安全感滿意度相結合。

  此外,東川區重點培育一批以村幹部、人民調解員、法律服務員為重點的法治帶頭人,推進“一社區一法律服務員”工作,引導群眾運用法治思維化解矛盾、處理糾紛,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氛圍。(完)(張順躍 周偉 潘思丹)

[責任編輯: 李娜 ]
0100702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47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