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原創 政務 旅遊 州市 教育健康 社會 圖片 經濟 服務 雲南故事 雲南青年説風味雲南融媒報道

雲南嵩明:搬遷移民走上幸福路

2022年01月21日 16:34:17 來源: 嵩明縣委宣傳部

  2002年3月,雲南省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雲龍鄉1867名群眾響應政府實施掌鳩河引水供水工程號召,主動搬遷到嵩明縣楊林鎮火燒壩,移民搬遷安置社區雲林社區由此而生。搬出來是第一步,能留住、不反彈、能致富才是關鍵。在社區黨總支的帶領下,經過20年的奮鬥,一幢幢靚麗的鄉村小別墅成為雲林人的幸福之家。

  黨群結親,鋪就共同致富路

  初來乍到,怎麼解決好群眾的生計問題,讓大家有事做、有地方打工,成為社區黨總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黨員幹部以結對認親的方式打開群眾心結,以“群眾的事就是自家的事”為承諾,由搞家訪變成“回家”拉家常,第一時間摸清弄準貧困戶的就業底數、就業意願和培訓需求,按照一戶一策制訂就業方案。經過社區黨總支牽線搭橋,昆明蝶泉樂器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業提供就業崗位,解決村莊200余人就業問題。結合市場需求和彝族村落特點,農村電商創業、養老護理、民族刺繡等培訓相繼展開,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100余人受訓,“持證”就業59人,做到崗位匹配“無縫隙”。同時,社區黨總支充分利用政策資金,引導和幫助農戶結合自身特點自主創業,因地制宜發展小養殖、小庭院、小作坊,做到“戶有致富門路”,破解了群眾“增收難”問題。通過發展苗圃、種植本地山藥和養殖黑山羊、土雞等,社區30余戶家庭實現了增收,2020年全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100元。

  心心相映,擦亮民族融合名片

  在發展經濟增加收入的同時,如何挖掘地方民族文化特色、保護和傳承優秀的少數民族文化成為社區黨總支實現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雲林社區,彝族、傈僳族、白族、哈尼族、傣族等少數民族群眾佔社區總人口的28%。彝族語言、酒文化、舞蹈、樂器、刺繡服飾等文化元素絢麗多彩。俗話説“民族團結一家親”,社區黨總支先後投入資金230余萬元,在入村口打造了彝族民族特色指路牌,修築少數民族文化牌坊、民族特色景觀小品3個,邀請彝族村民動手共同繪制民族文化墻1000余平方米,建設民族文化活動廣場1個,佔地1000余平方米。火把節、春節等節慶時,社區居民歡聚小廣場,載歌載舞,營造了濃烈的節日氣氛。彝族文化傳習室建成,村民自願捐贈200余件反映民族生産生活的用品,為社區少數民族文化傳承提供了場所,成為社區民族團結的一大亮點。通過建一批民族特色地標、繪民族團結一家親、展出一批民族用品,營造了“莫笑彝家臘酒渾,熱情待客感黨恩”的和諧氛圍。

  人人參與,扮靚社區美麗顏值

  村莊經濟發展、村民致富增收後,改變村民生活習慣,提升整治人居環境,成為社區黨總支換屆後兌現的第一個承諾。

  “美不能只出現在鏡子裏,也要出自別人的眼睛裏”,這是社區黨總支書記楊桂鳳時常念叨的話。社區幹部、駐村工作隊組成“小分隊”,挨家挨戶走訪,與大家商量、討論。社區黨員群眾自發組成了志願服務隊,以治“臟、亂、破、污”為重點,徹底清理道路兩側“五堆”40余處,清理各類垃圾3000余噸。購置垃圾壓縮車和綠化灑水車,合理投放垃圾桶80個、果皮箱20個,一改“垃圾靠風吹”的歷史。拆除“兩違”構築物400余平方米,砌築護路設施500余米,修繕破損道路650平方米,清理維修排水溝1600余米。新建改建衛生戶廁200余個、衛生公廁4個。(完)

[責任編輯: 徐華陵 ]
01007021001000000000000001112907131043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