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原創 政務 旅游 州市 教育健康 社會 圖片 經濟 服務 雲南故事 雲南青年説風味雲南融媒報道

昆明晉寧:荒川村民幸福像花兒一樣

2022年01月17日 09:30:05 來源: 昆明日報

  荒川村村民在家門口的花卉企業打工。趙書勇 攝

  開欄語

  新春將至,我們的記者再次深入一線、深入群眾生産生活,用眼去觀察、用心去感悟、用筆去記錄,帶你一同領略昆滇大地的新變化、新氣象。今日起,本報推出“新春走基層”欄目,充分報道昆明市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全面展示全市各地欣欣向榮、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美好景象,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1月16日上午,在晉寧區花卉綠色高效生産技術集成示範基地裏,荒川村委會瑤衝村小組村民王開祿正和工友們采收玫瑰。

  基地裏有20多名工人是周邊的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工作,收入也不錯,挺好的。”王開祿説。

  就在基地不遠處,荒川村蔬菜花卉交易市場內人來人往,蔬菜收購商和菜農正忙着交易。

  隨着脫貧攻堅和富民政策的落實,荒川村烤煙、蔬菜、花卉等種植業不斷發展,村民們收入不斷增加,生活越來越好。

  精準扶持 助農脫貧

  荒川村因村民祖先定居這裡時荒無人煙而得名。2016年之前,荒川村是晉寧區的省級重點貧困村。為讓村民脫貧致富,雙河彝族鄉政府從“扶持生産、發展就業、醫療救助、政策兜底”等方面入手,瞄準貧困原因,推進精準扶貧。

  荒川村是當地烤煙的重要種植區,村裏成立了烤煙種植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育苗,再由合作社聯合有關部門統一進行技術培訓和現場教學指導,不但提高了烤煙的質量,也為農戶減輕了負擔。合作社還建起了生物質燃料加工廠,進行秸稈回收再利用,解決了烤煙的烘烤燃料問題。

  良好的氣候條件,讓荒川村的蔬菜種植業得到充分發展。在有關部門的幫助和扶持下,村裏建起了蔬菜花卉交易市場,讓村裏的農産品有了很好的銷售交易場所,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的發展。

  如今,荒川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及配套建設基本完善,曾經“灰頭土臉”的農村早已變得乾淨整潔,還多了多功能活動室、村民休閒文化廣場、籃球場等設施,連村裏的路燈都是新裝的,機耕路更是從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用荒川村委會撇坡村小組村民李勇朋的話説,“荒川村變好看了”。

  花香潤農 共建小康

  荒川村幹部金貴榮還記得,2016年之前,當地只有零星幾家農戶種花。

  2017年,村幹部通過走訪發現,村裏花卉種植戶的鮮花銷路不錯,但是缺乏規模,難以産生帶動發展的強大引力。

  怎麼辦?“引進有實力的企業進來帶動村民發展”是最現實的選擇。當村幹部在村裏把引進花卉企業帶頭示範種植的思路告訴村民時,大家心動了。

  雲南永茗花卉種植有限公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進入荒川村的。入駐荒川村後,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了周邊花卉産業發展。目前,荒川村的花卉種植面積已超2000畝,佔雙河彝族鄉的一半多,成為雙河彝族鄉的花卉生産核心區。

  2019年,晉寧區積極推進“一縣一業”花卉産業示範創建,雲南永茗花卉種植有限公司承擔了其中的“花卉綠色高效生産技術集成示範基地建設項目”。

  “我們基地主要種植切花月季、切花繡球,有了政府在資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加上技術成熟,基地産出的鮮切花品相好、質量高,年産值在1000萬元左右。”雲南永茗花卉種植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永説。

  企業入駐,不僅盤活了土地,還吸納了部分農村剩餘勞動力,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給村民帶來了直接收入,一舉多得。加入合作社並在公司工作的李勇朋説,現在他和妻子都在該公司上班,實現了年入10萬元的小康目標。

  幸福生活 永不止步

  放眼現在的荒川村,一棟棟小樓房非常搶眼,村裏的水泥路清掃得乾乾淨淨。村民們基本上家家都有汽車,有時去地裏幹活兒都是開着車去。

  “荒川村人均純收入現在已經達到晉寧區平均水平。”荒川村委會副主任張燕偉説,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現在突破了1.4萬元,已經實現了小康。

  村子有了産業,經濟繁榮起來,人氣也就越來越旺。張燕偉説,村裏一些常年外出打工的村民現在又回到了荒川村,他們把在外面學到的種植技術帶回了家鄉,在自家的田地裏種上了花卉和蔬菜,還有一些村民把閒置的土地租給外鄉人搞起了種植養殖業,盤活了荒地,帶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荒川在小康的路上越走越好。(完)(記者 趙書勇 趙雲萍 通訊員 李麗琴)

[責任編輯: 邢蘇蓉 ]
0100702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427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