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原創 政務 旅遊 州市 教育健康 社會 圖片 經濟 服務 雲南故事 雲南青年説風味雲南融媒報道

探索市域社會治理的“昆明路徑”

2021年11月25日 11:22:27 來源: 昆明日報

  社會建設,關乎民生,關乎國家長治久安,是廣大人民群眾非常關心的現實問題。近年來,昆明市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牢把握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有利契機,探索具有昆明特點、邊疆特色、時代特徵的市域社會治理的“昆明路徑”,推進社會建設創新提質,民生保障水準明顯加強,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升。

  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全面加強

  “過去搞活動,千言萬語做動員,現在黨組織設在家門口了,集聚效應明顯增強了。”官渡區金馬街道東驤社區的一位老黨員感嘆道。自東驤社區實行“地面網格+空中網絡”管理模式以來,社區按照“地域相鄰、便于組織,人員相近、便于活動”的原則,根據小區界限、樓院分布、人口數量及居住集散程度等,將轄區劃分為9個網格,把生活、工作、居住在轄區范圍內的黨員編網織格,統一納入管理,建立“一圖一表一體係一微信群”構架。

  如今,走在東驤社區,處處都有黨員“溫馨提示”;小區門口、大街小巷時常有黨員忙碌的身影;總能聽到“請您掃掃健康碼”“請您按垃圾分類來投放垃圾”等溫馨提示語。

  小區是居民群眾生活的基本場所,是社會治理的重要領域,更是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神經末梢。東驤社區找準黨建的融合點和服務的切入點,通過“黨建+”鏈式服務,構建起“居民小區黨支部+網格化管理+物業服務”的基層治理、服務模式,居民的滿意度、獲得感和幸福感得到提高。

  黨建引領有力度,社會治理才有溫度。

  自2020年被列為第一期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以來,昆明市成立由市委書記和市長任雙總指揮長的試點工作總指揮部,下設由市級領導擔任分指揮長的17個分指揮部,黨委統籌高位推動,激活市域社會治理“主引擎”。印發《關于開展昆明市城市基層黨建全域提升行動推進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創新的通知》,構建全區域統籌、各領域融合、多方面聯動的城市黨建格局,黨建與社會建設融合更加深入。

  昆明把黨建融入市域社會治理的每一個單元、每一個環節、每一個要素,全面構建“黨建+社會治理”工作格局,實現“條、塊”融合互促。截至目前,全市已組建居民小區黨支部1521個,打造45個“紅色物業”品牌,推動市域社會治理同心同向、同步發力;建成776個黨群服務中心,打造人民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聯動平臺。

  近年來,全市各級各部門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舉,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領導基層治理的堅強戰鬥堡壘,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作用得到強化和鞏固。構建“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小區黨支部”三級黨組織架構,把黨組織建設和黨員作用發揮落實融合到居民日常生活中。截至今年8月底,昆明的城市基層黨建示范區板塊59個街道全部建立“黨建聯盟”,其他板塊符合建立條件的18個街道建立“黨建聯盟”,共吸納2288家聯盟單位;全市493個社區建立“大黨委”,共吸收1660名兼職委員。

  下移治理重心 為民串起“幸福圈”

  俗話説“清官難斷家務事”,提及這些家務瑣事,大家都覺得麻煩,但民情驛站偏偏就是管這些麻煩事的。

  目前,東川區已在9個鄉鎮、18個村(社區)試點推進民情驛站建設工作,真正把群眾工作做到家裏、做到群眾心裏。嘉和社區建立民情驛站後,為了方便居民反映問題,安排值班人員並開通24小時“民情服務熱線”,社區和相關物業工作人員合署辦公,第一時間傾聽並解決群眾訴求,化解矛盾糾紛。

  基層治理千頭萬緒、紛繁復雜,如果僅僅依靠黨委政府唱“獨角戲”、説“單口相聲”,無法解決眾多燙手棘手的實際問題。

  為此,昆明市按照“市級統籌謀劃、縣(市)區組織實施、鄉鎮(街道)強基固本、村(社區)落細落小、小組(樓院、網格)共治共用”的思路,完善社會建設五級治理機制,持續推進“樓棟長”、鄉村“十戶長”隊伍建設,在社區(村)和居民之間增加社會動員層級,充分發揮小組資訊員、鄰里宣傳員、平安巡查員、文明監督員等作用。全市1527個社區(村)共選聘“樓棟長”12811名、“十戶長”18893名,覆蓋全市89.7%的社區(村)。

  此外,還搭建“網絡議事廳”“居民議事會”等民主協商平臺,拓寬人民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渠道,承接各方力量參與市域社會治理,形成由社區統籌項目、社會組織承接服務、專業社工團隊具體實施的工作體係。目前,全市建成社會工作服務站220個,志願服務工作站251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1500余個,有力推動“共建共治共用”目標落地。同時,深入開展平安鄉鎮、平安村(社區)、平安單位等基層平安創建活動,建成一批“平安細胞”,積小平安為大平安。

  生活服務類、公益事業類、慈善互助類、專業調處類、治保維穩類……如今,社會組織在“微治理”中釋放出“大能量”,維護公共利益、救助困難群眾、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等都有他們的身影,在基層治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昆明市通過引入和培育發展社會組織、社會企業,與社區自組織共同承擔社會事務,讓服務群眾和治理工作不再是黨委政府一家唱“獨角戲”,而是吸引社會力量加入,在服務社會中産生持續發展的動力,為群眾串起“幸福圈”。

  激發自治活力 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

  近段時間以來,富民縣款莊鎮對方村委會朵木得村的村民一直沉浸在幸福和喜悅之中,全長3.2公里的朵木得村進村道路硬化項目順利竣工,便利了全村82戶294人出行,進一步完善了鎮村道路交通網。

  修的是道路,暖的是民心。道路硬化工程完工後,改變了村民出行條件差、農産品難拉運和售賣難的問題,不僅讓村民告別“雨天兩腳泥,晴天一身灰”的歷史,更促進了當地産業的發展。在朵木得村,人人都是修路員,戶戶都有榮譽感。

  “加油!好球……”11月14日上午,盤龍區青雲街道佳園社區體育活動中心籃球場邊人頭攢動,家長、大學生志願者和社會組織工作人員正在給場上打籃球的幾名殘障隊員加油。

  今年7月,昆明市盤龍區協同創建社會服務中心在盤龍區青雲街道佳園社區成立。該服務中心結合轄區群眾需求,擬定“社區老友支援計劃”,得到青雲街道“民生小實事”項目資金支援。每周,服務中心都會組織集體活動,聯合大學生志願者“一對一”服務青雲街道的殘障人士,讓他們得到更多的關愛,有了更多活動選擇。

  在昆明,發揮基層自治力量,讓基層治理更有溫度的事例還有很多。隨著優秀社區治理模式的挖掘力度不斷加大,全市涌現了一批基層治理的好做法。

  五華區依托信息技術手段打造“黨建引領、智慧眾治、志願圈圈”社會治理資訊平臺,構建多元共治模式;盤龍區在推廣“五級治理”模式的基礎上推行“民生小實事”,激發群眾自治主體內生動力;官渡區“紅色物業”拓展“一核多維、共建共用”社區治理工作的外延和內涵,逐步構建起以黨建為引領的社區治理新格局;西山區“互聯網+幸福網格”社區服務管理新模式運用信息化手段,構建起上下聯動、層級清晰的“區、街道、社區、網格”四級社會治理綜合體,有效破解老舊小區治理難題;呈貢區開展社區提案大賽,不斷孵化培育社區自組織參與社區共建共治……為持續加強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規范化建設,全市1709個村(社區)均已修訂形成務實管用的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所轄村(居)民小組也普遍制定了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村(社區)宜居共建水準明顯提高。(完)(王姍 唐麗)

[責任編輯: 徐華陵 ]
01007021001000000000000001112907131033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