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有三種,如果以顏色區分,紅色是動脈,藍色是靜脈,粉色是毛細血管,三條血管遍佈人的全身。其中動脈力量最大,每分鐘接受來自心臟五到六升的血液,血管很柔軟,可以舒張或收縮,把血液持續地傳輸到毛細血管,毛細血管將血液中的氧氣留下來,再把交換後的二氧化碳傳輸到靜脈。靜脈帶着新陳代謝後的血液流回心臟,然後再開始下一輪循環。
血液在整個血管系統循環一圈只需要20秒,非常快,一個小時血液在血管系統轉180圈,大家可以算一下,一天24小時,人可能能活100歲,一生血液在血管裏要轉多少圈?所以血液在血管裏非常忙碌。
一、動脈
根據血管腔的大小,動脈可分為大、中、小三種動脈。根據管壁的結構一般分為內、中、外膜三層。
1.內膜
內膜是最薄的一層,主要是由單層扁平上皮細胞構成。表面光滑,利於血液運行。內皮下層為薄層的疏鬆結締組織,具有緩衝與&&深層組織的功能。如遇內皮細胞損傷,該層有修補機能,在內膜分界處有一層彈性纖維,對血管的舒縮有較大作用。
2.中膜
中膜是最厚的一層,主要由環行平滑肌組成。平滑肌細胞中間,夾有彈性纖維,大動脈管壁內含彈力纖維較多,有彈性,故可緩解心臟射血時的壓力;在心臟舒張時,由於彈性纖維的回縮,促進血液繼續向前流動運行。小動脈壁內以平滑肌為主,當平滑肌收縮時,可改變小動脈的管徑,從而影響、改變局部的血液流量和血液阻力。當其收縮時,管徑變小,血液不易流到毛細血管中,從而使動脈中血液量增加;當其舒張時,血液就通暢地流到毛細血管內。
3.外膜
外膜主要由纖維結締組織構成。大動脈外膜膠原纖、維很多,有較大的抗張力功能,以防止血管過度擴張,使大動脈中的血壓維持在一定範圍。動脈裏含有氧氣多,血液鮮紅。行走體表的動脈如橈、肱、股、足背等淺動脈可以摸到。其餘在軀幹、四肢深部行走。
二、靜脈
靜脈的管壁比動脈壁薄,管徑較大,管壁也分內、中、外膜三層。外膜比較發達,中膜彈性纖維、平滑肌都比動脈少。管壁內有由內膜形成的靜脈瓣,防止血液的逆流。當血液向心流動時,瓣膜被壓而貼附於管壁內面,如血液逆流,瓣膜即被血充滿,使管腔暫時關閉。從而制止血液的逆流。
靜脈分為深、淺靜脈。淺靜脈在皮膚下能夠看到,即人們通常所説的“青筋”。上下肢的淺靜脈在醫療時常用於抽血、靜脈注射、輸血、輸液等。頭頸部和上肢靜脈血匯合到上腔靜脈,軀幹、下肢的靜脈血匯集到下腔靜脈。腹腔、胃、腸、胰、脾器官的靜脈匯合成門靜脈,入肝臟,通過肝靜脈流出肝臟而進入下腔靜脈,胃腸道吸收的營養物質經過門靜脈,進入肝臟,在肝臟內對營養物質進行處理加工,由肝靜脈流入下腔靜脈,再經心臟的功能而分佈全身。
三、毛細血管
毛細血管壁薄,由單層內皮細胞構成,分佈全身各器官組織中。管徑極小,故血流較慢,血液通過毛細血管壁與組織間進行物質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