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體育工作,堅持把體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大力推動教體融合發展。
一是進一步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全市公共體育基礎設施從“十三五”初的1000余個增長到了目前的1700余個;社會足球場從“十三五”初的兩塊增長到目前的198塊;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從0.46平方米增長到1.8平方米;健身步道從無到有,目前已達到307條,共497公里。截至目前,全市行政村(社區)公共體育健身設施覆蓋率達到100%,各級各類公共體育場地和設備設施開放率達到了100%。二是全民健身發展展現出新氣象。目前,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穩定在200萬以上,佔全市常住人口比例的38.16%,國民體質監測合格率預計可達91%。三是競技體育實現了新的突破。近年來,昭通累計向各層次的上級運動隊和體育院校輸送優秀運動員及優秀學生700余名,其中有3人參加了奧運會。在以往的各類賽事中,昭通籍運動員獲得世界錦標賽、亞運會等賽事金牌15枚,獲得全國賽事冠軍100余個,獲得省級運動會金牌1160枚以上、銀牌1000余枚、銅牌1000余枚。在第十四屆全運會上,昭通籍運動員斬獲兩金一銀,陳德根入選北京冬奧會代表隊,成為站在冬奧會賽場上的昭通第一人。四是學校體育進一步加強。各級各類學校已開足體育課,全市共96萬餘名中小學生全面實現每天校內1小時體育運動的目標,體質測試合格率達到了93.61%。
近年來,昭通市始終把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發展體育的“牛鼻子”,牢牢牽住不放。2019年上半年,昭通的社會足球場總數僅有3塊,2019年下半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昭通在全市範圍內啟動社會足球場建設,到2020年末,新建社會足球場166塊,目前已經達到198塊。其中昭通市昭陽區蘇家院鎮新建足球場9塊,目前,蘇家院鎮含校園足球場共有15塊,實現每萬人擁有3.2塊足球場,足球運動在該鎮蔚然成風。社會足球場的建設,是昭通近年來加大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縮影,也是昭通重視和支持體育事業發展的一個例證。當前,昭通將繼續發揚社會足球場建設的“攻堅”狠勁,大力推進全市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健身場地。
昭通在推動體育與其他産業融合發展方面主要有兩項措施。
一是推進體旅融合。我們結合昭通獨特的山水資源積極推動“一縣一品”賽事建設,舉辦了昭通大山包國際翼裝飛行世界盃、雲南·水富國際半程馬拉松賽、中國龍舟公開賽(雲南·綏江站)、鹽津·普洱山地自行車越野賽、中國雲南威信縣川滇黔國際越野挑戰賽等賽事活動,通過一系列賽事活動的舉辦,成功打造了昭通金沙江流域體育旅游目的地,併入選中國體育旅游目的地精品項目。同時,加強與友鄰州市的賽事交流,努力推動足球、籃球、自行車、乒乓球等友鄰州市賽事活動落戶昭通,大力引進徒步、越野跑、攀岩、翼裝飛行等運動,以賽事和活動促進體育旅游産業融合發展。
二是推進體醫融合。昭通市教育體育局、昭通市衞生健康委員會聯合印發了《昭通市體醫融合建設工作方案》,進一步推動全市體醫融合事業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體育在疾病防治以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方面的作用。昭通計劃到2025年,基本建成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體醫融合健康服務網,實現基層健康服務點縣級全覆蓋;城鄉居民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人數比例達到91.5%及以上,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達到39%及以上。
我們綜合考慮昭通地形及氣候條件,計劃利用境內三大水電站廣闊的水面,建設中國西部水上運動國際賽事基地;利用高海拔地區區位優勢建滑雪場、高原足球訓練基地等重大項目,力爭到2025年,初步建立起全域體育基地體系。
第一是中國西部水上運動國際賽事基地建設項目。該項目總投資約62億元,擬從水上、陸上、空中三個戶外運動維度開展相關項目,建設航空基地、陸路自行車基地和水上運動基地。
第二是大老林滑雪場建設項目。項目選址位於昭通市昭陽區炎山鎮大溝村,規劃用地面積為7.86萬平方米,概算總投資為1億元左右,建設項目主要包括滑雪、滑草、露營、戶外旅游體驗、體育娛樂拓展培訓等業態,場區內配置高級道、中級道、初級道各1條,嬉雪園、雪橇道、雪圈道各1個,配套魔毯、纜車等雪場交通設施和相關娛樂服務配套設施,項目投運後預計每日可接待游客1500人。
第三是魯甸縣高原足球訓練基地建設項目。該項目計劃總投資1.9億元,建設1塊標準運動場,4塊11人制足球場地,10塊籃球場,6塊網球場,以及相關配套附屬工程建設,目前已完成選址工作。
雲南省將構建高原特色現代體育産業體系,其中昭通市要打造滇東北山地戶外運動帶,在打造山地戶外運動帶方面昭通主要有兩個優勢:
一是昭通具有突出的地形及氣候優勢。昭通處於四川盆地向雲貴高原抬升的過渡地帶,地質結構複雜,地貌特徵顯著,海拔差異大,適宜發展無動力翼裝飛行、滑翔傘、野水漂流、攀岩、滑雪等不同季節的體育運動項目。
二是昭通具有深厚的歷史及文化優勢。昭通是中原文化傳入雲南的重要通道,為我國“南方絲綢之路”上的商業重鎮,曾創造了燦爛的“朱提文化”,是早期雲南文化的三大發祥地之一。1935年2月,中央紅軍長征途經威信縣扎西鎮,中央政治局在此召開了著名的“扎西會議”,是重要的紅色文化聖地,可打造越野跑和馬拉松賽事。
下一步,昭通還將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推動體育高質量發展。
一是持續加強基礎建設。實施好社會足球場地工程、百萬公里健身步道工程、“七彩雲南全民健身工程”,加大足球場地供給,力爭到“十四五”末,實現每萬人擁有0.8塊足球場的目標,爭取新建健身步道1650公里以上,進一步完善社區15分鐘健身圈,推進縣級場館、全民健身中心、體育公園建設。二是持續推進全民健身。持續推進體育場館低收費或免收費,結合疫情防控要求,多形式組織線上、線下體育賽事及培訓活動,積極推進殘疾人、民族運動會的舉辦,滿足不同人群、全年齡段人群體育健身需求,為群眾提供更多的體育運動展示&&。三是持續保障競技體育。加大對競技體育的投入,保障重大賽事備戰、訓練設施設備器材建設購置、後備人才培養等專項經費,助力全市競技體育水平穩步提升。四是持續加強學校體育。加大對學校體育的督導檢查,督促各級各類學校開足開齊開好體育課程,確保每天校內1小時體育活動,保障學生體質健康合格率持續提升。五是持續發展體育産業。充分發揮昭通“雙向大走廊”的區位優勢,打造金沙江沿線體育産業發展帶、鎮彝威體育旅游發展區,昭魯、綏水健身休閒産業聚集地。充分利用昭通豐富多樣的自然資源條件,重點推進“一縣一品”,繼續打造好雲南·水富國際半程馬拉松賽等品牌賽事,引導支持社會力量舉辦自行車、登山、攀岩、馬拉松、越野跑、徒步、龍舟、翼裝飛行及民族傳統體育等賽事。同時,積極申辦全國性、全省性體育賽事,大力發展體育廣告、體育場地出租、體育賽事轉播、體育地産等行業,激活體育競賽表演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