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仁古稱苴卻,地處雲南北部,自古就是出滇入川的要塞。1924年設縣,取原境內永定、仁和兩大集鎮名稱首字定名“永仁”。轄4鄉3鎮、63個村委會(社區)、667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9.8萬人。
十年來,永仁縣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現行標準下的6265戶22245人全部脫貧,5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2個貧困鄉(鎮)全部退出,困擾永仁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
十年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歷史性成就。全縣地區生産總值從17.14億元增長3.8倍達65.54億元;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250元增長2.2倍達42753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5315元增長2.5倍達13496元;地區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提前實現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人均GDP進位到全省前40位,位列全州第2位,永仁被雲南省委、省政府表彰為全省“縣域經濟跨越發展先進縣”。
十年來,現代産業體系不斷完善。全縣三次産業結構從34.3:27.3:38.4調整為現在的24.8:30.4:44.8,“一港三園”的産業體系逐步形成。
十年來,民生社會事業取得全面進步。水網、路網、能源網、信息網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社會保障網不斷織密。永仁縣先後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國家衞生縣城、省級文明城市、省級美麗縣城、省級生態文明縣、省級園林縣城。
可以講,十年間,永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家戶戶、村村寨寨、山山水水、各鄉鎮、各行各業都發生了滄桑巨變,為建設富裕美麗幸福新永仁奠定了良好基礎。
永仁地處川滇大通道,交通四通八達,位於滇中、滇西、攀西經濟圈交匯點,是雲南向北參與國內大循環的重要通道和窗口,是面向攀西、進入成渝經濟圈的前沿,是昆楚大麗攀旅游帶上的重要節點。為此,永仁縣提出要對內“融入滇中”,主動服務和融入滇中城鎮群建設,對外“承接攀西”,參與國內大循環,高效整合各類資源,建設永攀物流港,該項目計劃投資216億元,目前已完成以“動車站”為核心的連片規劃,雲南省投資促進局正在幫助永仁加快項目招商引資,鮮活哲林果汁生産加工、元謀縣物流、南華騰龍物流等一批項目即將入駐園區。隨着項目推進,2021年,永仁鐵路發送貨物量增長1.6倍;到達貨物量增長4.8倍。今年1至5月,永仁鐵路到達貨物量增長近兩倍。
從永仁的資源優勢來看,一方面,永仁縣光照資源豐富,常年平均日照2836小時,單位面積太陽能轉換率高於其他地區25%以上。國土空間廣闊,永仁縣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僅44人,地廣人稀。同時,當前日均途經永仁送往東部的電量佔全州“西電東送”總電量的一半還多,永仁已成為國家“西電東送”和 “雲電外送”的重要樞紐。對此,永仁縣提出要建好“陽光能源産業園”,加快規劃建設“光水儲”一體化清潔能源基地,打造百億級綠色能源産業,建設“中國光伏之都”核心區示範基地。目前,全縣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達17.5萬千瓦,裝機63萬千瓦的宜蓮、觀音岩2個複合型光伏電站項目全面開工,新建的7個總裝機容量達66萬千瓦的光伏項目年內即將開工。
另一方面,永仁立體氣候明顯,造就了永仁農業在氣候、土壤、物種等方面的先天優勢,特別有利於生産特色錯季水果,産品外觀好、糖度高、口感好、質量佳、耐貯運。對此,永仁縣提出建好“陽光生態花果園”,全面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以晚熟芒果、早熟板栗、四季果蔬為重點,建設錯季特色水果生産基地,以“鏈長”“鏈主”制為牽引,支持相關龍頭企業負責人擔任“鏈主”,集中精力打造集生産、加工、冷鏈、營銷、品牌為一體的綠色食品全産業鏈。
從永仁的生態優勢上看,永仁氣候宜人、風光旖旎,文化旅游優勢明顯。全縣平均海拔1500米,全年空氣質量指數均為“優”,有方山、金沙江,有直苴賽裝,有雲南松母樹林基地,有4萬畝連片芒果基地,有聯合國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示範村外普拉,有400多年歷史的祭孔興學之地黌學廟等等,永仁是四季康養的理想之地。對此,永仁縣提出要建好“陽光四季康養園”,緊緊圍繞“一體兩帶三區多點”總體規劃,打造“一城陽光·四季康養”全域旅游綜合體。截至目前,全縣已建設方山、外普拉2個國家3A級旅游景區,上半年全縣接待國內游客76萬餘人次,同比增長21個百分點;完成旅游總收入6.89億元,同比增長0.5倍。
下一步,永仁縣將堅持以“納方山清涼、享冬日暖陽、品陽光鮮果、游田園農莊、賞彝族賽裝”為主題,完善“吃住行、游購娛、康體休”功能,構建永定河濱河景觀休閒帶、宜蓮農旅融合康養帶,推進永定精緻縣城宜居區、蓮池溪谷生態康養區、宜就民族風情體驗區建設,打造方山森林康養度假區、蓮池四季花果園、蓮池溪谷生態康養區、宜就龍潭、永仁大橋、宜就外普拉國家級傳統村落等精品景點,力爭到2025年創建雲南省全域旅游示範區。
永仁縣持續深入開展“政治環境”建設年工作,構建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比如,永仁縣開展“小縣要有大作為,小縣要有大發展”解放思想大討論。創新設立大比拼“犇牛獎”和“蝸牛獎”,幹得好的領“犇牛獎”,工作落後的領“蝸牛獎”。為了學習攀枝花市的先進理念,永仁組織全縣430名科級領導幹部分批次到攀枝花開展實踐教學,安排主要經濟部門優秀副職到攀枝花對應部門學習等等,旨在讓幹部向先進學習,向榜樣看齊,充分調動全縣上下各個層面的積極性,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永仁縣森林覆蓋率達75.37%,生態環境總體是好的,但也還存在城鎮兩污處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上的一些問題。對此,永仁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堅持問題導向,實施“生態環境”建設年工作,舉全縣之力,落實三個堅決:堅決盤清污染源頭,堅決消除污染存量,堅決防止污染反彈。今年四月份以來,永定河水質回升並持續保持Ⅲ類標準,這是永仁抓生態環境建設的成效體現。
針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難題,永仁縣提出建設“四美鄉村”(鄉村秀美、環境優美、生活甜美、社會和美)工程,打造了一批“四美”鄉村建設示範點,人居環境提升實現了由點到面的突破。結合雲南省委提出的綠美雲南建設行動,永仁縣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和縣城面山綠化,建設永仁縣義務植樹基地。
永仁縣是後發展和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要靠市場主體、靠項目支撐、靠招商引資、靠營商環境。永仁縣提出實施“營商環境”建設年工作,緊跟雲南省委、楚雄州委決策部署,在不斷優化生態環境的同時,全力以赴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綠色發展。今年2月,一場大雪突降永仁,永仁哲林芒果種植基地2.5萬畝近110萬株盛花期芒果樹被凍傷。在這危急時刻,永仁縣組織千余名幹部群眾組成志願服務隊分批次到基地為萬畝芒果“壓花”,為企業挽回損失8000多萬元。
針對企業辦事難的問題,永仁縣實行局長坐班制,局長到窗口為企業辦事服務;成立陽光代辦服務中心,為企業量身打造“陽光代辦”服務;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盡可能讓企業群眾少遇到“辦不成的事”,打造“有呼必應,無事不擾”金牌“店小二”隊伍等等,這些工作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和企業家的真誠點讚。
下一步,永仁縣將繼續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招商是第一要事、一流營商環境是第一競爭力”的理念,全力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奮力開創富裕美麗幸福新永仁建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