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縣創建“一縣一業”核桃産業示範縣的優勢,可歸結為“五有”:
一是有歷史。據史料記載,大姚核桃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1979年,大姚“三台核桃”被評為全國核桃優良品種,載入《中國果樹志·核桃卷》;2001年,大姚縣被授予“中國核桃之鄉”稱號;2008年,首屆中國核桃大會在大姚召開。近年來,大姚核桃先後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産品、地理標誌保護産品認定。
二是有品質。大姚核桃具有殼薄適中、仁白飽滿、清香回甜、營養豐富等優良特性,俗稱“103果”,品質達到國家核桃堅果品質優級指標。大姚核桃産品現有中國馳名商標1件、雲南省著名商標11件、雲南名牌産品3件。
三是有規模。截至目前,全縣核桃種植面積達165.9萬畝,其中萬畝以上連片基地29片34.8萬畝,5000至1萬畝連片基地45片31.5萬畝;有核桃加工貿易企業134家。核桃種植面積、加工貿易規模體量居全省前3位,楚雄州第1位。
四是有效益。2021年,全縣核桃産量達4.21萬噸,實現産值7.15億元,農民人均核桃收入達3972元,核桃收入萬元戶10767戶,全縣8052戶脫貧戶種植核桃22.6萬畝,戶均增收12380元,核桃産業已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
五是有潛力。目前,大姚已建成了核桃加工貿易區、核桃文化産業園、電子商務孵化園、綠色食品冷鏈物流中心,核桃文化産業園入駐有核桃企業57家、核桃營銷大戶146戶,孵化核桃電商企業62戶,2021年出口創匯1329萬元。核桃康養小鎮、三台核桃森林公園、核桃森林康養示範基地、核桃民宿、核桃半山酒店建設成效顯著,發展核桃産業潛力巨大。
今年4月,大姚縣再次被評為雲南省“一縣一業”堅果産業(核桃)特色縣,現正努力爭創雲南省“一縣一業”核桃産業示範縣,如果創建成功,我們將從以下方面努力:
一是強化示範基地建設,夯實産業發展基礎。大姚將堅持成片規劃、連片推進,加快推進萬畝核桃基地林下綜合開發項目,不斷提升組織化、專業化水平,着力推動核桃提質增效現代化示範區建設。
二是突出産業鏈條延伸,切實提升産品附加值。大姚將加快推進核桃初加工機械一體化項目建設,力爭到2025年,全縣核桃標準化初加工能力達60%以上;加大産業招商力度,制定核桃全産業鏈招商推薦目錄和招商優惠政策,力爭引進1至2戶核桃産業精深加工龍頭企業落戶大姚;大力支持現有核桃企業技改擴能和品牌打造,培育新型農業市場主體;引導企業與科研院所、高校等開展深度合作,進一步提升企業在産品研發、生産工藝和生産線優化等方面的創新能力,穩步推進核桃蛋白粉(肽、飲料)等副産物綜合利用加工,積極培育高品質、原生態核桃油生産線,進一步豐富核桃系列産品,切實提升核桃産品附加值。
三是推進農旅深度融合,培樹核桃産業形象。按照“大産業+新主體+新&&”發展思路,繼續深化與上海嘉定區、中國國際技術智力合作集團有限公司等協作幫扶單位的交流合作,加強與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的深化合作,進一步發展壯大電商産業,持續推進古樹核桃物聯網項目建設,大力開展大姚古樹核桃果權認養、認購等零售新業態,實現線上線下綜合交易。以三台鄉核桃特色小鎮創建為重點,構建集旅游觀光、科技示範、休閒度假、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生態旅游新産業、新業態,多渠道提升“大姚核桃”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切實提高市場佔有率。
近年來,大姚縣圍繞“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的目標,以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建設為牽引,主動服務和融入全州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推動現代農業發展駛入“快車道”。工作中,我們注重四個突出:
一是突出規劃先行。結合全縣地域特點、農業發展現狀、資源條件等因素,我們按照山區林果、畜禽等特色種養,半山區煙草、中藥材、農作物套種,壩區糧食、蔬菜、水果基地建設思路,圍繞“一核、兩廊、四園”布局,編制實施《大姚縣高原特色農業現代産業園區規劃》等,建設集生産加工、冷鏈物流、線上線下、品牌塑造、市場營銷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示範園。
二是突出示範引領。我們以金碧鎮蜻蛉河沿線為核心示範區,加快推進特色林果、優質糧煙、綠色蔬菜等綠色食品産業基地建設,建成大姚仕華綠色産業開發有限公司13.5萬羽蛋雞示範養殖基地、龍街鎮4千畝軟籽石榴示範種植基地等;以“肉牛+保險+金融”模式,依託雲牛入滬供應鏈(雲南)有限公司,在石羊鎮、新街鎮建設肉牛産業發展示範鄉鎮。
三是突出主體培育。大姚大力培育和發展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和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縣現有省州級農業龍頭企業2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85個,家庭農場245個,種植大戶1077戶、養殖大戶1288戶。
四是突出科技支撐。我們聚焦種植、加工等重點環節,加大適應本地的農業機械推廣應用力度,全縣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率達54.6%以上;強化“政産學研用”協同創新成果轉化機制,加大對企業科研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健全“科技特派員”等科技服務體系,建成專家工作站8個。
下步工作中,我們將按照“兩型三化”的要求,加快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建設。
一是延鏈條。我們將圍繞綠色蔬菜、特色畜禽、核桃花椒、優質水果等優勢産業集群,開展精準招商,加快推進産加銷、農工貿一體化發展,推動生産、加工、收儲、物流、銷售於一體的特色農産品全産業鏈,搭建綠色生産、精深加工、智慧流通配套支撐體系,力爭到2025年,農産品加工産值與農業總産值比達3.5:1以上。
二是闖市場。我們將積極開展産銷對接,以北上廣深等大中城市、港澳地區為目標市場,深化東西部協作,支持名特農産品生産企業在省內外建立營銷中心和網絡直營店,依託縣電子商務産業園和鄉鎮、村建設電子商務&&,不斷提高農産品線上線下對外銷售比例;支持冷鏈物流企業開展共同配送,鼓勵發展線上線下融合的冷鏈物流新業態,着力解決生鮮農産品配送“最後一公里”問題。
三是促融合。大姚將以農業産業為載體,培育拓展鄉村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大農業全産業鏈新項目的開發力度,建設現代農業觀光園、紅色文化體驗村、美麗休閒鄉村、民族特色旅游村和特色旅游小鎮,促進特色種養業、休閒康養、鄉村旅游等新業態、新産業發展,推動鄉村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發展。
四是強科技。我們將建立健全農機化服務體系,優化農機化裝備和生産結構,加快農機服務市場化、社會化進程;加強與科研機構合作,建立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和“互聯網+”現代農業服務業,加快推進農業生産經營精準化、管理服務智能化,提高農業科技、信息服務水平。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強則經濟強。大姚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森林覆蓋率達71.83%,綠色是大姚的底色。黨的十八大以來,大姚縣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深度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之中,突出基礎設施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兩個重點,着力破解鄉村振興、産業轉型升級、政府債務化解三個難題,集中力量培強綠色食品、綠色能源、康養旅游、裝備製造四大産業,實施生態立縣、産業強縣、引資活縣、教育興縣、和諧穩縣五大戰略,築牢生態文明之基,走好綠色發展之路,努力打造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範區,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一是踐行綠色發展新理念,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向心力。大姚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推廣綠色發展的成功經驗,增強改革定力,久久為功持續推動綠色發展再上新&階;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票否決事項納入年度綜合目標責任制考核,考核分值佔比達20%,讓綠色發展理念成為領導幹部決策施政、提拔使用、日常考核的重要遵循;大力宣揚綠色發展典型事跡,讓生態理念進機關、進企業、進小區、進農村、進校園,引導全縣各族幹部群眾自覺成為綠色發展的宣傳者、倡導者、踐行者。
二是打造綠色發展新産業,為高質量發展提供牽引力。大姚利用綠色低碳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産業,促進傳統農業向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強化約束標準,推動裝備製造向集中化、低碳化、基地化轉變;依託縣內綠色生態環境特點,深挖歷史文化,大力發展康養旅游業,壯大綠色能源産業,推動集群化、規模化、特色化發展;積極探索綠色産業激勵管理機制,通過資金補助、稅收減免、政策傾斜等優惠,推動企業綠色創新、綠色發展。
三是開拓綠色發展新格局,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力。大姚嚴格執行生態功能區規劃,實行重點生態功能區産業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紮實抓好環保督察發現問題整改,深入推進河(湖)長制、林長制,全面落實長江十年禁漁工作,實施國土綠化行動,探索推進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構建資源可持續利用體系;推廣清潔能源、新能源汽車,推動資源利用方式向集約高效轉變,大力倡導綠色生産生活方式,全面推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