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縣積極推進糧煙協同發展,不僅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更在保障糧食安全、優化種植結構、促進農業增效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來自麻栗坡縣董幹鎮的煙農呂遠成,已經在烤煙種植道路上摸爬滾打了三十餘年。今年,他從深耕深翻、理墑起壟,到培土追肥、防病治蟲;再從逐葉甄選、熟練采收,到觀色察形、匠心烘烤,每一個環節他都傾注心血。“今年烤煙長勢喜人。”呂遠成説。

煙農正在煙地裏播種黃豆(資料圖)。
作為一名精打細算的“老煙農”,呂遠成並未滿足於僅僅收穫一季烤煙。他算了一筆“土地賬”:烤煙種植是家庭的主要收入,而八月初緊隨其後播種的黃豆,則是額外的“純利潤”,一季變兩季,一田雙收成。煙後肥沃的土壤,為黃豆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養分,為煙農帶來了“金葉子”之後的又一份“金豆子”;而黃豆根係的固氮作用,也在改善着土壤的微生態,形成良性循環。“幸好有網格員,從播種開始,定期來地裏手把手指導種植密度、水肥管理等,眼下黃豆長勢好、挂豆多,預計增加收入4萬元左右。”呂遠成説。

煙後黃豆種植(11月11日攝)。
今年,麻栗坡縣因地制宜推廣糧煙協同2000余畝,充分利用烤煙收穫後的土地空閒期,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開闢了新路徑。麻栗坡縣煙草專賣局副經理羅順琼&&:“我們將持續健全糧煙協同發展機制,立足自身資源稟賦,推動煙葉種植的較高效益轉化為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耕地保護的有效助力,帶動更多鄉村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讓鄉村的田野成為充滿希望的‘金色田野’。”(完)
【糾錯】 【責任編輯:徐華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