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依託可充分利用和限制利用林地面積,大力發展中藥材、野生菌、林下養殖等産業,林下經濟産業産值超千億元。在這片綠色沃土上,雲南農信系統精準對接林下經濟發展需求,創新金融産品,優化服務體系,破解林下經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將信貸資源化作滋養“綠水青山”的養分,為全省林下經濟和中藥材産業等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産品創新 精準滴灌林下産業
林下經濟主體常面臨缺乏傳統抵押物、生産周期長、回款慢等融資痛點。針對這些難題,雲南各地農信機構因地制宜創新信貸産品,精準對接産業需求。

工作人員查看植物長勢(資料圖)。
在楚雄,雲南農信加強政銀協同,精準對接林下經濟發展中的融資難題,創新推出“威楚·惠林貸”專屬信貸産品。這款産品覆蓋林下種植、養殖、採集、森林景觀利用等全鏈條多元業態,充分考慮了林下種植養殖周期長、回款慢的特點,不僅貸款期限靈活,還提供優惠利率,降低融資成本。同時,雲南農信還開闢綠色審批通道,簡化流程,讓企業和農戶能快速拿到資金,真正把金融“活水”引到林下經濟發展的關鍵環節,化解“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
楚雄州林地面積廣闊,發展林下經濟條件優越,也催生了不少可複製、可推廣的成功模式。在楚雄州姚安縣,雲南農信創新推出“林花貸”,針對林下花卉生長周期長、前期投入大等特點,創新擔保方式和循環貸款模式,並率先試點“林花險”,構建起全産業鏈風險保障體系。一家花卉種植專業合作社獲得首筆“林花貸”資金支持,順利完成200余畝食用玫瑰種植,“有了貸款支持,投資沒有壓力,自己可以一門心思搞發展了。”企業負責人説。

工作人員深入田間地頭(資料圖)。
武定縣的“林下養雞”、南華縣的“林下菌”、雙柏縣的“林下中藥材”、元謀縣的“林業碳匯開發”……這些模式頻頻“出圈”,成為“兩山”轉化的生動實踐。而雲南農信始終緊跟步伐,為楚雄州林下經濟的發展保駕護航。
産品矩陣 精準賦能區域重點産業
文山州生産三七,而文山市三七全産業鏈産值已超百億元。但三七種植周期長、投入大,不少種植戶常面臨資金難題。2023年以來,雲南農信構建“整村授信+特色産品”服務體系,推出“三七倉儲貸”“金七貸”等專項産品,精準助力中藥材産業發展。
助力以三七為主的中藥材産業高質量發展,雲南農信不僅是“輸血者”,更是“搭橋人”。通過建立“銀行+企業+農戶”三方聯動機制,形成“種植戶到中藥材企業”的鏈式服務理念,打造“從一顆三七種子到一瓶三七深加工産品”的信貸服務。雲南農信多次牽頭組織三七産業對接洽談會,邀請當地知名藥企及種植戶開展座談交流,促成多家農戶與企業簽訂長期訂單。

種植戶向工作人員介紹情況(資料圖)。
“生物醫藥産業具有研發周期長、資金投入大等特點,金融支持不可或缺。”雲南某制藥公司是一家集三七種植、科研、生産、銷售為一體的制藥企業,也是文山唯一的農業産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近年來,雲南農信的貸款支持為該公司生産經營和研發創新注入源源動力。
未來,在向新而行的道路上,雲南農信將繼續堅持支農支小定位不動搖,全力支持文山三七産業發展。
精準服務 解鎖道地藥材“致富密碼”
沾益的滇黃精、會澤的當歸、師宗的重樓……雲南省曲靖市作為全國重要的道地藥材産區之一,擁有全國最大的萬壽菊加工基地、一年生當歸種植基地和銀杏連片種植基地。在曲靖市推動道地藥材産業發展過程中,雲南農信通過創新金融産品和服務模式,為當地中藥材産業集群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在曲靖市沾益區,雲南農信工作人員深入銀杏標準化種植基地,了解種植戶和企業的資金需求,及時送上信貸支持。通過林下經濟作物貸款産品,雲南農信幫助種植戶和企業解決資金難題,推動銀杏種植走向規模化,帶動當地百姓就業增收。

工作人員了解種植戶金融需求(資料圖)。
從連片種植銀杏,到建成3條國際領先的植物提取生産線;從林下套種藥材,到發展生態文化産業園——雲南農信的金融支持,讓曲靖市銀杏産業實現從“葉子”到“藥品”的價值飛躍,年産值達5.66億元。
在推動當地道地藥材産業發展中,雲南農信還開闢新種植戶貸款“綠色通道”,實行“優先調查、優先審批、優先放款”,通過“無還本續貸”減輕農戶還款壓力,通過整村授信降低融資門檻與成本,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金融紐帶 促進聯農帶農富農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處低緯高原,藥用植物資源富集多樣,具備發展中藥材産業得天獨厚的條件。雲南農信在紅河深入組織開展“紅河金紐帶·聯農共振興”特色産業支持行動,對中藥材種植、加工、銷售提供全産業鏈金融支持,促進聯農帶農機制更加穩固。
屏邊苗族自治縣是首批“雲藥之鄉”之一,砂仁在屏邊種植面積近20萬畝,産量佔全國總産量的40%。雲南農信深化與砂仁産業鏈龍頭企業協同合作,構建“企業+金融+農戶”利益聯結模式,滿足中藥材産業“種植—收儲加工—銷售”全鏈條金融需求,積極爭取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創新推出砂仁、小黃姜等中藥材專屬信貸産品,精準對接農戶種植資金需求,累計支持87戶加工企業,形成“企業發展+農戶增收”的良性循環。

工作人員和種植戶交流了解種植情況(資料圖)。
在紅河州瀘西縣,雲南某生物科技公司是燈盞花産業鏈中的核心企業,在企業擴大種植規模、急需周轉資金的關鍵節點,瀘西縣聯社積極探索推進産業鏈金融服務模式,主動為該公司爭取到雲南省農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零費率”政策性擔保政策,解決了企業缺少抵押物的難題。通過該公司推薦的合作名單、提供交易資金流動數據,配套“興農貸”貸款産品,向其下游50余戶燈盞花種植戶全覆蓋授信,實現信貸支持、優惠利率和特色金融服務向全産業鏈延伸。
一片片林下沃野,正成為雲南農民新的“聚寶盆”。在這背後,是雲南農信以精準信貸服務為林下産業注入的金融“活水”,是以中藥材等産業為“小切口”助力“1+10+3”特色産業“大發展”的實踐探索。雲南農信將深入踐行“兩山”理念,推動金融資源向林下聚集,為生態富民與鄉村振興注入強勁金融動能。(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