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昆明9月4日電(記者 孫敏)近日,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孫楊與繆應雷團隊聯合香港、南京、上海等地的專家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癌細胞》(Cancer Cell)上發表了題為“腺瘤-結直腸癌進展中的功能性代謝物及早期診斷生物標誌物”的論文,揭示結直腸腫瘤的代謝新機制及代謝標誌物的潛在臨床價值。
專家介紹,結直腸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發生進展與微生物代謝物的參與密切相關。該研究深入分析了1251個研究對象,揭示代謝物在結直腸癌進展中的功能意義,確認了油酸和別膽酸在結直腸癌發展中的關鍵角色,為代謝物在結直腸癌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開闢了新路徑。
據了解,結腸鏡檢查長期以來被視為結直腸癌診斷的“黃金標準”,但其固有的侵入性和較高的操作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其在大規模人群篩查中的廣泛應用。
近年來,隨着代謝組學分析技術的不斷進步,非侵入性診斷方法尤其是利用糞便代謝物的檢測技術,逐漸展現出其在結直腸癌早期診斷中的巨大潛力。該團隊研究顯示,通過分析糞便中的代謝物和細菌生物標誌物,不僅能有效區分不同發展階段的結直腸癌患者,而且為無創性診斷方法的開發提供了理論依據。與此同時,在一系列小規模研究中,血液代謝物作為結直腸癌診斷標誌物的可行性也得到了初步驗證。(完)
【糾錯】
【責任編輯: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