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8/16 09:28:06
來源:新華網

雲南省生態環境系統系列訪談丨保山市生態環境局:布好“一盤棋”,織密“一張網”,鉚足“一股勁” 助推美麗中國建設雲南實踐

字體:

  問:2023年,保山市因環境治理成效明顯被國務院通報表彰,請您簡要介紹一下保山市在改善環境質量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經驗?

  近年來,保山市以提升環境空氣質量、改善水環境質量、穩定土壤質量為目標,積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着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真抓實幹,務求實效,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布好“一盤棋”統籌謀劃。全面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政治屬性,立足“守護好藍天碧水凈土是最大職責,服務好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是最大任務”的“雙重定位”,推動黨建工作與污染防治、督察整改、風險防控、環評審批等4方面深度融合,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生態環境工作的重要引擎。一是堅持把幹部隊伍建設放在重要位置,紮實開展以黨建為引領的大調研、大走訪、大排查活動,注重在污染防治攻堅一線鍛煉幹部、識別幹部,着力提升幹部隊伍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保山市下轄五縣市區分局領導班子調整11人,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專業技術人員達77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4人,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人才保障。二是將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成效作為檢視“政治是否合格、對黨是否忠誠”的驗金石,統籌推進各類環保督察整改工作,以實際行動贏得群眾認可、踐行對黨忠誠。截至目前,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交辦問題43個、“回頭看”交辦問題27個整改全部完成;第二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交辦保山市問題145個,已完成整改140個;第二輪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交辦問題140個,已完成整改99個。三是以高黎貢山生物生態安全為重點高位推進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整治,由局黨組成員分片挂包各縣市區,腳踏實地、解決問題,突出黨建在環境風險防控工作中的引領和保障作用。制定《保山市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任務清單》,組織開展“綠盾”專項行動、歷年“綠盾”行動“回頭看”和全市自然保護地工礦企業的清理排查,完成441個自然保護地遙感點位和12個生態紅線疑似問題線索實地核查,組織實施高黎貢山保護省級項目5個。四是加強“三本台賬”管理,組建黨員服務小分隊,對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納入環評要素保障清單管理,黨員幹部帶頭上門服務指導,提供政策諮詢,從源頭上堅決防止新增環境污染問題;嚴格落實“三線一單”管控要求,做好污染物區域削減,實施排放總量控制、科學評估污染防治措施,切實把好建設項目“入口關”,實現了黨建與業務工作同頻共振、共同發力。

  織密“一張網”防治污染。圍繞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以“實現大監測、支撐大保護”為目標,系統謀劃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一是建設了投資1576萬元的保山市“智慧環保”項目,對工業園區污染溯源、環境應急監測、流域水環境智能巡檢、水庫水華預警、全流域自動監測、重點生態功能區監控等方面開展智慧監測,初步建成水陸統籌、空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體系。二是按照“立足基礎、整合資源、挖掘潛力、發揮效益”的原則,督促五縣市區環境監測站不斷提升生態環境監測能力、構建生態環境智慧監測體系,有效支撐生態環境精細化管理的需要。氣、水、土、聲、輻射環境質量監測網絡不斷完善,隆陽區建成“智慧危廢綜合管控&&”,實現廢機油産生、貯存、轉移、利用、處置全過程跟蹤管理,使廢機油回收“一滴不漏”。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監測樣地28個,安裝紅外相機940&。高黎貢山大蒿坪森林“天空地一體化”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建設穩步推進。三是深化拓展“網格化”環境管理,建立完善調度報告工作機制,扛緊扛實市縣兩級工作責任,與氣象部門深度合作,做好空氣質量值守;與水環境管理部門相互聯動,建立預警工作機制;與自然資源、住建、農業農村等部門緊密協作,做好受污染耕地、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工作;與檢察院、公安加強對接,做好“兩打”相關工作。四是建立健全“技術保障網”,與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省生態環境工程評估中心、昆明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4家單位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為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提供技術支撐。

  鉚足“一股勁”合力攻堅。注重發揮局黨組領導核心作用,建立局黨組統一領導、主要領導牽頭抓總、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牽頭科室統籌調度、其他科室密切配合的工作推進落實機制。一是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以城市建成區及周邊為重點,狠抓“五源”治理,持續打好藍天保衛戰。嚴格地表水水質目標管理,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嚴格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強化涉重金屬重點企業、廢渣堆存點、尾礦庫等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穩步打好凈土保衛戰。2023年保山中心城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2.184,細顆粒物(PM2.5)濃度18微克/立方米;22個國控、省控地表水斷面水質優良率95.5%,水環境質量指數3.2679;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55.56%。二是堅決打好水源地保護攻堅戰。頒佈實施《保山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條例》,切實加強水源水、出廠水、管網水、末梢水的全過程監管;切實推動五縣市區和相關部門科學劃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推進規範化建設。三是堅決打好項目建設攻堅戰。認真貫徹落實《保山市“大抓項目年”實施意見》,制定財務管理制度、環保專項資金項目管理辦法,有序推進項目申報和實施工作,2023年向上爭取資金數、完成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均排全省前列。

  問:高黎貢山是祖國西南生態安全的第一道屏障。近年來,保山市在生態安全方面,特別是圍繞高黎貢山生物生態安全風險防範有哪些具體舉措?

  首先是抓實機制建設。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高黎貢山生物生態安全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和5個專項組。制定《保山市高黎貢山生物生態安全風險防範和保護實施方案》,明確91項工作任務。定期召開工作推進會議,研究部署有關工作,並將工作成效納入國安考評。

  其次是抓好資源管護。主要採取“五種保護模式”:一是“社區共管”模式,引導社區參與高黎貢山生物多樣性保護;二是“影像保護”模式,採用真實、直觀的影像向公眾展示高黎貢山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提升公眾的保護意識;三是“近地保護”模式,開展大樹杜鵑等52種珍稀瀕危特有植物引種繁育、回歸種植等近地保護工作;四是“生態移民”模式,集中搬遷安置保護區周邊群眾,減少周邊社區對保護區的依賴和干擾;五是“走廊帶保護模式”,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龍陵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之間建設生物走廊帶,連通保護區之間生物通道。同時,建立了五級網格責任管理體系,將保護區及周邊劃分為333個責任網格,建立不同層級的聯防聯治機制,構建“資源巡護、森林防火、跨境合作、科研監測、智慧防護”的高黎貢山生物生態安全“管護網”。高黎貢山成為全國自然保護區建設管理的典範,高黎貢山生物生態安全評估達到最高Ⅴ級安全等級,納入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是雲南省唯一入選的保護區,在全省50個生態監測基礎較好的保護區中排名第一。

  第三是推進“兩山”轉換。實施“高黎貢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全域旅游+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綠色發展模式,探索實踐“兩山”轉化有效途徑。成立了高黎貢山農民生物多樣性保護協會和28個社區森林共管委員會,在保護區周邊地區集體林發展經濟林果種植和林下經濟,輻射帶動10余萬群眾脫貧致富,社區發展與保護的矛盾有效解決。

  問:下一步,保山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主要思路和重點工作有哪些?

  首先是堅決扛起美麗中國建設雲南實踐保山行動的政治責任。始終牢記“國之大者”,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以開展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為着力點,以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統一監管為突破口,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築牢祖國西南生物生態安全屏障為己任,紮實提升保山的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同步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爭當雲南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其次是堅持系統治理、科學治理。切實提高精準治污水平,做到問題、時間、區域、對象、措施“五個精準”,統籌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推進大氣、水、土壤、固廢防治與溫室氣體一體控制,從源頭上、根本上改善保山生態環境質量。一是統籌細顆粒物(PM2.5)與臭氧協同治理,實施大氣聯防聯控,降低臭氧的同時降低細顆粒物(PM2.5)。二是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充分認識“問題在水裏、根子在岸上”,推動建立更加完善更加精準科學的流域水生態管理體系。三是統籌土壤重金屬和固體廢物污染治理,既要抓好源頭治理、減存量遏增量,也要加強風險排查、摸清污染底數,管控風險,更要壓實企業責任、落實環境管理措施。四是推進實施“十四五”噪聲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年底前在保山中心城區新建7個功能區聲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系統。

  第三是堅持問題導向、結果導向。緊盯保山生態環境領域存在的短板弱項,對突出問題和短板做到心中有“數”,把該辦的事情辦好、把該落實的任務落實好,通過任務攻堅解決一批突出環境問題,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態環境的期盼。對各級生態環境督察交辦整改事項,堅決杜絕“表面落實、講客觀找理由”的應付思想和“遇到問題繞道走”的思想,以紮實有效的工作推動提升整改實效。持續開展“綠盾”行動、自然保護地和生態保護紅線人為活動遙感監測,加強生態破壞問題排查整治,穩步推動騰衝國家級生態示範區、龍陵省級生態示範區和昌寧省級“兩山”基地創建申報工作。

  最後是加強隊伍建設、打造環保鐵軍。持續深化作風革命效能革命,落實“三法三化”要求,着力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隊伍。一是突出政治引領,打造“學習型”環保鐵軍。把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作為思想武裝主題主線和“第一議題”,引導全局黨員幹部增強築牢國家西南生態安全屏障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二是嚴格選人用人,打造“專業型”環保鐵軍。把《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作為選人用人的根本遵循,堅決破除論資排輩、平衡照顧、求全責備等觀念,大力選用具有專業思維、奉獻精神和在工作中扛重活、打硬仗、實績突出的優秀幹部。三是立足服務大局,打造“服務型”環保鐵軍。始終把服務項目建設、助力企業發展作為中心任務,努力做到服務事項“零拖延”、信訪舉報“零積壓”、查辦案件“零申訴”,對守法企業“無事不擾”,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産經營的影響。(完)

【糾錯】 【責任編輯: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