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8/08 11:34:23
來源:新華網

三年添四丁、種群再壯大……這是雲南和大象的“限定版”故事

字體:

  88日對於雲南野生亞洲象而言是個特別的日子——2021年,一群野生亞洲象一路“北上”,“驚動”了世界;同年88日,它們跨過元江大橋,回歸適宜棲息地,為這趟“北上南歸”之旅留下了一個圓滿的結局。

象群“北上南歸”途中留下的影像(資料圖)。新華網發(昆明市委宣傳部 供圖)

  這趟特別的旅程讓世界看到了雲南人象和諧共生的美好。如今3年過去了,雲南亞洲象種群不斷壯大;監測手段迭代更新守護着人象平安;越來越多關於亞洲象的研究課題發布……雲南和大象續寫着動人的“限定版”故事。

  “短鼻家族”3年新增4頭象寶寶

  回歸適宜棲息地後,“短鼻家族”一路“逛吃逛吃”,於20211030日回到原棲息地西雙版納,作為常年活動於野象谷周邊的象群,回歸後的它們依然“鍾愛”這裡。據工作人員監測,14頭大象回歸後分成了兩個象群活動,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在工作人員的監測範圍內,每年3月、4月很容易在野象谷“偶遇”它們,其餘大部分時間它們也會在野象谷周邊的保護區內活動。

“短鼻家族”出現在野象谷觀象&(資料圖)。新華網發(西雙版納州林業和草原局 供圖)

  “北上南歸以後,我完整地見到這個家族是202225日,‘短鼻家族’出現在野象谷的觀象&。”大象醫生保明偉介紹,每年12月到次年4月,大象們都會齊聚野象谷,在這裡尋找配偶,享受豐富的食物,“短鼻家族”也不例外,今年的3月底4月初,它們如期而至。通過監測發現,3年來,“短鼻家族”狀態良好,並且在不斷壯大,監測人員觀察到家族中已經新添了4頭象寶寶,且非常健康。此外,在北上途中與象群走散的小公象回到保護區後也一直在其間活動,目前健康狀況良好。

“短鼻家族”添新丁(資料圖)。新華網發(西雙版納州林業和草原局 供圖)

  近期,“短鼻家族”在大渡崗鄉的關坪、大荒壩等地活動,這也是它們經常活動的地方。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管理所所長、正高級工程師沈慶仲介紹,“北上南歸”後,整個象群的行為習慣並沒有發生特別改變,但為了獲取更豐富的食物,它們的活動範圍相較之前擴大了一些,有時會監測到它們進入距離較遠的普文鎮、景訥鄉等地活動。

  “北上南歸”促進種群保護工作

  作為“短鼻家族”的老朋友,保明偉也見證了“北上南歸”的全過程,並護送它們平安返回,這一事件讓他對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思考,保明偉説,“北上南歸”事件以後,亞洲象的救助和保護工作愈發受到重視,作為一線工作人員,他們也在不斷對救助方式、方法進行總結和改進,目前救助一頭成年象的時間已經大大縮短。在對幼象的照顧和護理方面,他們也從“羊妞”以及比“羊妞”更年幼的小象身上獲得了寶貴的經驗。

“象爸爸”們正在檢查“羊妞”的身體狀況(81日攝)。新華網 劉雲 攝

  在野象谷工作的20餘年間,保明偉見證着亞洲象種群的不斷壯大。他回憶,2003年左右,在野象谷周圍活動的亞洲象數量為36頭左右,到2024年年初,通過影像資料及監測情況統計,在這裡活動的野象數量已增長到115頭左右,“這個數據是非常可觀的,説明我們對亞洲象的保護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效果。”

沈慶仲在大風埡口監測“短鼻家族”(資料圖)。新華網發(沈慶仲 供圖)

  而在同樣參與了“北上南歸”全過程的沈慶仲看來,“北上南歸”是一個美麗的故事,同時也帶給他們更多思考——大象為什麼走出去?如何防止它們再走到不適合生存的地方?

  沈慶仲介紹,這一事件後,雲南對亞洲象的保護工作再上新&階,針對亞洲象救助、基礎研究等內容,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了相關課題,與相關科研院所、大專院校一同開展研究。目前,無論是亞洲象國家公園創建,還是亞洲象行為學、營養學研究,或是食物源基地建設等工作都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中。“食物源基地建設的目的就是讓大象留在保護區、留在林子裏,盡量縮短它們走進村莊、走進農田的時間,避免人象衝突。”沈慶仲説。

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動養子保護區亞洲象食源基地(資料圖)。新華網發(明德 攝)

  監測手段創新升級 人象和諧譜新篇

  當下正是西雙版納採茶的季節,景洪市大渡崗鄉關坪村委會攀枝花村的村民繆美艷每天要在茶地裏工作近8個小時,“以前亞洲象少,我們也很少見,現在出現得多了,經常會來這附近,防範措施也更好了。”除了實時的監測預警信息,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動養管護所關坪管護站的護林員們還會來到茶地開展實時監測,保障村民採茶的安全。

關坪村委會攀枝花村的村民正在採茶(727日攝)。新華網 劉雲 攝

  關坪是“短鼻家族”經常活動的地方,也是亞洲象活動較為頻繁的區域,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動養管護所關坪管護站站長徐剛林介紹,“北上南歸”事件以來,村民們對亞洲象的保護意識以及自我防範意識不斷提升,根據亞洲象的生活習性,當地在它們經常活動的象道上安裝了紅外相機,拍攝到大象後便會通過系統傳輸到後&,自動發布預警信息。此外,村寨周圍還安裝了預警喇叭,實時廣播預警信息。通過護林員人工監測及監測預警系統的應用,關坪轄區內的人象衝突明顯減少。

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動養管護所關坪管護站的監測人員正在維修預警相機(727日攝)。新華網 徐華陵 攝

  關坪對亞洲象的監測預警是西雙版納州監測預警系統不斷升級的一個縮影。西雙版納州亞洲象保護管理中心主任王斌介紹,在亞洲象監測預警方面,今年西雙版納着重對“人防”與“技防”進行了整合,“以前我們的紅外相機只有600&,只能覆蓋一小片區域。而人工通過無人機監測也有覆蓋不到的地方。”王斌&&,以前“人防”與“技防”是兩個系統,今年“二合一”後預警範圍更廣了,預警信息也更準確了。據統計,自預警系統啟用至今,已自動預警12000余次,為人象安全保駕護航。

監測人員正在查看近日野象出沒的視頻(728日攝)。新華網 徐華陵 攝

  此外,“北上南歸”事件後,相關體制機制不斷變革。西雙版納州亞洲象保護管理中心於2021年成立,並逐年推進亞洲象保護管理工作——2021年與2022年,相繼&&與保護亞洲象相關的3項地方標準、準備5項地方標準; 2022年啟動救助象“阿保”的野化放歸試驗;經充分驗證,2023年再次&&5項地方標準;今年,“阿保”初步放歸野外,相關單位正對其進行密切監測。“今年我們要持續推進2021年開始制定的共計8項地方標準的落地工作,落地後再開展推廣應用。”王斌説。

監測人員正在放飛無人機監測象群(727日攝)。新華網 徐華陵

  “北上南歸”之旅雖然已經結束,但大象帶給雲南的影響卻從未停止。在它們賴以生存的土地上,亞洲象保護工作正在不斷推進,持續譜寫着人象和諧的新篇章。(完)

出品人:韓海闊

監製:李霞

統籌:羅春明 康靜

執行策劃:柴靜 徐華陵 劉雲

拍攝:徐華陵 劉雲

文字:柴靜

剪輯:徐華陵 

鳴謝

西雙版納州委宣傳部

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

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

西雙版納野象谷

【糾錯】 【責任編輯:楊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