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千氣象看雲南|西雙版納邊境村的多樣幸福_新華網
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4/19 13:41:06
來源:新華網

萬千氣象看雲南|西雙版納邊境村的多樣幸福

字體:

  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地處祖國西南邊陲,與老撾、緬甸接壤,毗鄰泰國,是我國面向東南亞的門戶之一。

  西雙版納州3個縣(市)均為邊境縣(市),近年來,西雙版納州大力推進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從興邊富民、美麗家園建設、守土固邊等方面持續發力,讓邊境村展現出了別樣幸福。

  美味中的幸福

  

  動海縣打洛鎮曼轟村憑藉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以及村民們的勤勞,成為以火龍果産業而聞名的村寨。進入曼轟村,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片火龍果地,還有部分村民種植口味香甜的燕窩果。越來越多的村民隨着産業的發展富起來,部分村民的收入甚至比種植火龍果前翻了近10倍。

pagebreak

  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族鄉新司土村委會巴飄村民小組這個古老的基諾族村寨由曾經的水電不通、道路泥濘、房屋低矮的村寨,變成了如今的幸福鄉村,利用特色山寨的優勢,這裡着力打造美食村,同時帶動其他産業發展,走出了“美食村+文旅融合”的發展新路子,村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pagebreak

  提到易武,許多人都會想到聲名遠揚的易武茶。位於動臘縣易武鎮易武村委會的高山村民小組是一個靜謐安詳的寨子。近年來,高山村民小組堅持以黨建引領帶動鄉村振興,發展以良好生態古茶園和濃郁彝族風情為依託的鄉村旅游業,讓鄉村旅游成為村民持續增收、不斷發展的新亮點,提升村民幸福感。pagebreak

  美景中的幸福

  蜿蜒的打洛江、精美的塔林、別致的木樓……在動海縣打洛鎮動景來村,有原汁原味的傣族村寨,有迷人的熱帶田園風光和淳樸的傣家風情。這裡有“中緬第一寨”之稱,是西雙版納早已聲名在外的旅游點之一。如今,千年古寨動景來已成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走出了一條現代化邊境鄉村文化旅游發展路子。pagebreak

  動臘縣動臘鎮會龍村是一個哈尼族聚居的村寨,緊鄰國家4A級旅游景區望天樹。為此,會龍村也發展起了旅游,與望天樹景區簽訂協議,圍繞“食、住、行、游、購、娛”開展深度合作,融合發展。當地還推出會龍村研學旅游、雨林徒步、觀鳥等項目。今年1月,會龍村創建成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pagebreak

  站在曼烈村小組的寨門口便能看到人行道、花池,村民把進入村寨的這條路稱為“彩虹路”,寓意着美好生活將會有嶄新的開始,這也是這個邊境村村容村貌極具代表性的改變。隨着村容村貌的改變,一幅美麗、勤勞、向上的畫卷徐徐展開。pagebreak

  美好中的幸福

  3月中旬,景洪市首屆邊民大趕擺活動在動龍鎮曼費村舉辦。當地利用邊民大趕擺活動的舞&進一步推進景洪市與周邊國家、地區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邊民互市貿易健康發展,實現強邊固邊、興邊富民。趕擺是傣族人的重要活動,特別是傣歷新年節慶期間,傣家人還會到趕擺街上置辦年貨,所以趕擺街也將傣家人的幸福濃縮其中。pagebreak

  壩卡是哈尼語,意為“茅草茂盛生長的地方”,壩卡村民小組是景洪市動龍鎮轄區一個哈尼族聚居的邊境半山區村寨。走進壩卡,民居錯落有致,家家戶戶懸挂着特色工藝品,宛如走進了哈尼風情“展示館”。壩卡村有一個哈尼族村史館,村史館不僅給壩卡村村民提供了一個延續歷史文脈、回憶田間鄉愁的課堂,也成為國內外游客了解哈尼族以及壩卡村歷史發展脈絡的窗口。pagebreak

  1996年7月,打洛江突發洪水,淹沒了龍利村民世代居住的寨子,村民決定整村搬遷。搬遷後,為了便於村民出行,建成了“極邊感恩第一橋”。隨着生活設施不斷完善,龍利村培育形成了“橡膠+水果種植+農作物+庭院經濟”的特色産業結構,打造出“林中有橡膠、田裏有作物、院內有瓜果”的生態經濟景觀帶,致富路越走越寬,村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感恩橋”變成了“致富橋”。(完)(康靜 柴靜 劉雲)

海報製作

陳寒青

鳴謝

西雙版納州委宣傳部

中共西雙版納州委網信辦

【糾錯】 【責任編輯: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