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種植的3.6萬畝咖啡鮮果陸續進入採摘期,紅彤彤的咖啡果成簇相擁,小小咖啡豆照亮了咖農增收致富的道路。
走進江城縣整董鎮整董村曼畔村民小組釜王咖啡莊園種植基地,成片的咖啡樹鬱鬱蔥蔥,一串串咖啡果綴滿枝頭,鮮紅飽滿,工人們利落地採摘着成熟的鮮果。加工設備也在忙碌地運轉中,採摘下的咖啡鮮果,經過清洗、脫皮、發酵、晾曬等數道工序後,成為一顆顆淡黃色的咖啡生豆。
基地負責人胡文彬説:“我們公司一共種植了600多畝咖啡樹,今年是10月底開始採摘,預計鮮果産量460噸左右。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鮮果的收入應該在180萬元左右。我們主要是以生豆的形式銷往國內外知名企業。”
得益於對基地的不斷規範管理,咖啡的産量和品質得到逐年提升。胡文彬説:“以前基地普遍使用化肥,現在改為有機肥,以前是用化學除草,現在是人工除草,雖然成本有所增加,但是為了保障咖啡的品質,所以我們還是選擇用比較環保的方式。”
此外,江城縣還進一步規範和提高咖啡加工水平。普洱市江城釜王咖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入資金引進智能型城鄉污水凈化再生器,通過使用污水凈化再生設備,可以將廢水處理成可再利用的水資源,重復用於咖啡種植澆灌和清洗等環節,不僅能節約水資源、保護環境,還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實現了基地連片種植、綠色種植。
近年來,江城縣採取“公司+基地+科技+農戶”的生産經營管理模式,依託自然資源和區位優勢,積極擴大種植規模,提升産品精深加工水平,不斷推進咖啡産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
小小的咖啡豆,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小金豆”。據統計,2023年江城縣咖啡豆産量達2105噸,同比增長5.25%,綜合産值2.8億元,同比增長58.69%。(通訊員 袁詩潔 唐瑞)
【糾錯】
【責任編輯:徐華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