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味|雲南昆明:宜良烤鴨香飄産業振興路_新華網
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10/13 09:03:26
來源:新華網

鄉味|雲南昆明:宜良烤鴨香飄産業振興路

字體:

  編前語:産業興則農村興,農村興則國家旺。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落實産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産’文章”。當前,全國各地發展農村特色産業,扎根“土”,體現“特”,形成“産”,從發展産品向發展産業轉變,從追求數量向追求品質轉變,從發展一産向一二三産融合轉變。做好“土特産”文章,根在水土、在農民、在文化,其中蘊含著鄉村産業振興的美好圖景。

  新華網推出大型融媒體報道《鄉味》,記錄各地做好“土特産”文章的鮮活故事,呈現“一村一品、一鎮一業、一縣一特”的産業發展新格局,一起去看新征程上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新華網昆明10月13日電(范芳鈺 趙普凡 李浩)如果説秋季有哪些食物可以“趕走”燥邪,在民間,一些人認為鴨子是首選食材之一,常見的肉類食物中,鴨子適合用于滋補。

  被稱為養鴨大縣的雲南省昆明市宜良縣,其烤鴨技藝如今已傳承百年。宜良金福燒鴨坊餐廳創始人、宜良縣烤鴨傳承人趙學舟認為,好的烤鴨,顏色要呈棗紅色,光亮油潤,清香粒骨,“吃起來皮酥脆,肉回甜”。

  在當地,人們會選用特有的小麻鴨,用土坯式燜爐烤鴨,松枝作燃料,蜂蜜上色提味,皮黃脆不焦,肉酥松軟、甜嫩離骨。因此宜良烤鴨,當地也稱宜良燒鴨。

  宜良烤鴨(攝于5月17日)。新華網 趙普凡 攝

  “持證上崗”傳承烤鴨技藝

  2009年,宜良烤鴨被列入雲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據不完全統計,宜良縣有超過10萬名從業人員從事烤鴨工作。“宜良曾被稱為‘烤鴨之鄉’,烤鴨産業與當地人‘骨肉相連’。”趙學舟介紹,從選鴨、上色到進爐、出爐……宜良烤鴨要經過數道工序制作而成,每個環節都會影響到烤鴨口味。

  趙學舟從燜爐裏取出烤鴨(攝于5月17日)。新華網 趙普凡 攝

  為保護和傳承烤鴨制作技藝,從2020年開始,宜良縣開展了對烤鴨制作技藝及烤鴨産業鏈體係研習的培訓,並頒發烤鴨證,為學員學習技藝、加盟經營、産品品控和銷售提供渠道,從源頭把控烤鴨品質。烤鴨師傅需要“持證上崗”,健康證、烤鴨證缺一不可。

  2022年,宜良職業技術學校依托宜良烤鴨的知名品牌,與趙學舟合作,建設“宜良烤鴨産業學院”以及“宜良烤鴨非物質文化遺産——趙學舟大師工作室”,讓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融會貫通。 

  “烤鴨産業學院”包括烤鴨制作間、烤鴨成品展示間、餐廳實訓室、烹飪實訓室等。目前,烤鴨課程先期以社團的形式開展教學,傳承宜良烤鴨傳統知識。

  烤鴨(攝于5月17日)。新華網 趙普凡 攝

  規模發展守護烤鴨品質

  宜良縣鴨産業具有完整的産業鏈,宜良縣年出欄商品鴨總量為1800余萬羽,現有種鴨戶50多戶,商品鴨養殖戶200多戶。據不完全統計,宜良燒鴨店在省內外已開店過千家。

  在宜良縣的烤鴨店鋪內,有著28年烤鴨經歷的烤鴨師傅蘭紅江正把鴨子放入烤爐中,蘭紅江説,一爐鴨子從進爐到完成需要1個小時,店鋪一天能賣120只至130只烤鴨,遇到假期時,一天能賣到200只至300只,“5個烤爐都要動起來。”

  蘭紅江把鴨子放入烤爐(攝于5月17日)。新華網 趙普凡 攝

  蘭紅江店鋪裏的烤鴨主要來自昆明宜良李燒鴨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李燒鴨公司),公司總經理、宜良縣鴨産業協會負責人李承樺介紹,公司的活鴨飼養量、加工量佔全縣總量的三分之一。但近年來,宜良縣鴨産業發展遭遇挑戰。冰凍鴨、劣質烤鴨衝擊著整個宜良烤鴨市場。全省宜良烤鴨每天銷量大約在15萬只,但宜良鮮鴨僅佔三分之一。

  宜良鴨子(攝于5月18日)。新華網 趙普凡 攝

  2021年,為了促進鴨産業優質、安全、高效、可持續發展,宜良縣關閉全縣小戶活鴨屠宰,開啟了定點集中屠宰的民生工程行動,並將宜良縣白條鴨集中交易點搬入宜良縣食品工業園區。

  如今,李燒鴨公司設計年加工活鴨1450萬只,日屠宰規模3萬只,承擔著全縣30余家白條鴨經營戶的活鴨屠宰業務。其當天生産的白條鴨以及副産物,可以在當天快速運達到全省各州市。

  李承樺正在檢查鴨子清洗情況(攝于5月18日)。新華網 趙普凡 攝

  “五化工程”促進産業振興

  規模發展的背後是宜良縣狠抓“小、散、亂”的決心。除了標準化屠宰外,宜良縣鴨産業建立標準化孵化、標準化養殖,將“五化工程(規模化、專業化、綠色化、組織化、市場化)”運用到宜良烤鴨中。

  楊明光在鴨棚裏檢查相應設施情況(攝于5月18日)。新華網 趙普凡 攝

  在宜良縣楊明光養殖場,三面環山的養殖環境,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為後續穩定的養殖生産打下堅實的基礎。“鴨子需要新鮮空氣,鴨棚的衛生也要時時打掃。”楊明光説,自己養了2萬多只鴨子,一只小鴨子從出殼到成為大肉鴨,差不多要42天左右,鴨苗由自己的妹妹和李燒鴨公司一起孵化,每四五天就要進一次貨。“鴨子出殼就要打疫苗,上千只鴨子,現在一天就能打完。”

  “我們成立宜良南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主要是以孵化鴨苗為主,還有以養鴨為主的養殖企業。”李承樺認為,這可以讓養殖行業變成集中化、規模化、標準化更高的産業。在養殖上,公司統一供料、供苗、防疫,既可以讓養護門檻降低,又能提高村民的收入。“我們會根據村民養殖水準等,計算給出相應利潤。同時在整體上控制養殖風險、守護食品安全。”

  工作人員在鴨棚裏檢查鴨子情況(攝于5月18日)。新華網 趙普凡 攝

  在烤鴨加工工藝流程上,宜良縣還規范烤鴨的各項技術指標。李承樺指出,只有滿足這些規程和指標的烤鴨店,才能挂牌經營宜良烤鴨,由宜良縣鴨産業協會授牌後,公示協會認證LOGO、烤鴨師證書、供貨商資訊、從業人員健康證等資訊。“目前,宜良縣養殖存量在5000羽以上的農戶,年均收入大都能達到6萬元至8萬元,鴨産業對群眾的增收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宜良烤鴨(攝于5月17日)。新華網 趙普凡 攝

  李承樺認為,産業不是孤獨的,宜良縣鴨産業也不是,在新的競爭環境下,必須建立宜良縣鴨産業發展的新係統,這也必須是與其他産業結合,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模式。“最終實現一縣一産業,一業帶多業,多業態融合發展的目標,實現縣域經濟的全面發展,這也是一縣一業的工作目標。”

  今年中秋、國慶“雙節”假期期間,宜良縣還在九鄉舉行“宜良烤鴨美食節”,開展千人吃烤鴨、宜良烤鴨技藝大賽等活動,讓市民遊客在大飽口福的同時,了解宜良烤鴨技藝,感受宜良烤鴨上百年歷史沉淀出的獨特魅力。

  一年四季烤鴨香。如今,經過數代從業人員努力,宜良烤鴨成為當地最響亮的名片之一,鴨産業成為宜良縣農業五大主導産業之首。(完)

【糾錯】 【責任編輯:丁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