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08/10 16:40:40
來源:新華網

雲南寧蒗:“國家隊”提供科技支撐 擦亮蕎麥“金字招牌”

字體:

  近日,由寧蒗彝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和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與種質資源研究所合辦的蕎麥千畝高産創建現場觀摩會在雲南省麗江市寧蒗縣爛泥箐鄉牦牛坪村召開。

蕎麥千畝高産創建現場觀摩會(8月7日攝)。新華網 雷雁雯 攝

  據了解,苦蕎在寧蒗縣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全縣16個鄉鎮(街道)均有種植,常年種植面積穩定在6萬畝以上,佔全縣糧食總播種面積的13.7%,苦蕎産量佔全縣糧食總産量的9.9%,是山區人民群眾的主要糧食和經濟支柱之一。

寧蒗苦蕎長勢喜人(8月7日攝)。新華網 雷雁雯 攝

  此次觀摩的寧蒗縣高原特色農業——蕎麥産業創新示范基地是以國家燕麥蕎麥産業技術體係、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科技特派團雲南寧蒗團燕麥蕎麥産業組、王莉花專家基層科研工作站、雲南省重大科技專項“雲南特色雜糧作物專用品種選育及關鍵技術研究”等科技項目為依托建立的蕎麥新品種雲蕎1號、雲蕎2號、迪苦2號及其配套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和“大垅雙行”機械化播種技術1250畝高産創建的“馬鈴薯+蕎麥”輪作模式示范樣板。

紅花甜蕎(7月26日攝)。新華網發(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與種質資源研究所 供圖)

  觀摩會上,寧蒗縣副縣長王輝介紹,近年來,在國家燕麥蕎麥産業技術體係崗位專家王莉花團隊的助力下,通過開展良種推廣、規范化條播技術應用等,逐步改變了寧蒗縣部分山區蕎麥耕種原始、單産較低、病蟲草害綜合防治薄弱、栽培管理落後等問題。目前,寧蒗縣引進的蕎麥良種雲蕎1號、雲蕎2號及迪苦2號種植面積2萬余畝,平均單産從幾十公斤提高到125公斤,最高單産達247.6公斤,總産量7750噸。

用紅花甜蕎種植呈現的“小涼山農業”5個字(7月26日攝)。新華網發(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與種質資源研究所 供圖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與種質資源研究所副所長李樹紅表示,蕎麥和馬鈴薯是當地村民長期以來發展的傳統農業和特色農業,馬鈴薯産業是寧蒗縣“一縣一業”的主導産業。下一步,將與寧蒗縣共同圍繞産業需求加強上下聯動,全面推進高原蕎麥産業技術體係構建,提升蕎麥良種良法整合示范應用,提升蕎麥種植的經濟效益,加強“馬鈴薯+蕎麥”輪作模式的示范和推廣。

  寧蒗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楊正銀表示,寧蒗縣將凝聚各方力量、落實好各項科技措施、擴大産業規模、提高産量、促農增産增收,堅持以“十年磨一劍”的決心,推動苦蕎産業提質增效,把“小苦蕎”做成具有小涼山高寒山區特色、助農增收的“大産業”。

  觀摩會後,專家們與縣農業相關部門人員圍繞寧蒗縣蕎麥一二三産業融合高效高品質發展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座談。(完)(康靜 雷雁雯)

【糾錯】 【責任編輯:陳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