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08/02 10:52:18
來源:新華網

雲南紅河:築牢防汛救災“紅色堤壩” 維護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字體:

  新華網昆明8月2日電 加強防汛救災科普宣傳,科學制定“防、搶、撤”工作預案,加強巡查及時化解風險隱患,24小時做好應急值守,“一對一”幫扶重點人群……近來,針對嚴峻的防汛救災形勢,雲南省紅河州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聽令而行、聞“汛”而動,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堅決築牢防汛救災“紅色堤壩”,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加強學習宣傳,增強防汛救災意識。全州各級黨組織利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和“萬名黨員進黨校”等組織集中學習,將黨中央有關防汛救災決策部署傳達到每一個黨支部、每一名黨員。基層黨組織通過“村村響”、微信群等載體,加強防汛救災科普宣傳,增強群眾防汛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截至目前,共開展各類防汛救災集中學習10512次,防汛救災宣傳5.4萬余次。

  擰緊職責鏈條,壓實防汛救災責任。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推動各級黨委政府扛實防汛救災主體責任,由防汛指揮部、安委會加強統籌協調,水利、應急、交通等職能部門勇當搶險救災主力軍,鄉鎮(街道)、村組等基層黨組織落實好屬地責任,將責任落實到防汛搶險救災全過程、各層級、各部門和各企業。超前謀劃部署,科學制定“防、搶、撤”工作預案,將防汛責任壓實到防汛責任人、網格責任人、轉移責任人等最末端,確保防汛責任不空轉、工作不斷檔。截至目前,已明確州級防汛責任人102人,下沉各級幹部6458人次,分級、分類落實水庫、電站、堤防、水閘等“三個責任人”2049人,督促指導防汛減災救災工作。

  實行閉環管理,防范災害隱患風險。各級基層黨組織全面摸清山洪地質災害易發區、江河洪水易淹區和城鄉易澇區的隱患風險,抓好施工工地、旅遊景點、切坡建房點等重點部位的隱患排查和巡查防守,及時分析研判,形成風險等級管理清單,組織黨員群眾嚴防死守防禦重點部位和薄弱環節,將重點地區細化為片、段、組,將責任細化到人,加強巡查及時發現隱患,持續跟進抓好隱患整改,推動隱患清單化閉環管理。截至目前,全州共發現尾礦庫隱患23條、地質災害急需整改隱患8處、易澇點54個,督促整改隱患風險問題79個,余下問題隱患納入清單跟蹤管理。共落實1357名責任人對1419個山洪災害危險區、3490名監測員對1806個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巡查巡守。

  集結攻堅力量,提升防汛救災能力。全州138個鄉鎮(街道)、1365個村(社區)黨組織均組建“黨員突擊隊”和志願服務隊,設置黨員先鋒崗,健全落實平急轉換機制,開展常態化訓練、演習等備戰工作。在應急狀態下,由村(社區)“兩委”統籌調配本區域各類資源和力量,組織開展應急工作,帶領群眾合力抗災。截至目前,全州各級黨組織共開展防汛救災綜合演練13場,應急演練9103場,參加演練人員達86.69萬人,群眾自救互救能力和水準不斷提高。

  健全預報響應機制,全力做好應急值守。及時完善“1262”精細化預報與響應聯動機制和防汛救災應急值守制度,從6月底開始,州防指全面啟動防汛應急聯合值班,各縣市防汛辦24小時值班制度,防汛重點鄉鎮和村(社區)建立戰時機制,執行汛期24小時值班制度,並對各縣市、鄉鎮值班情況進行抽查,嚴肅戰時紀律,密切關注、科學研判本地區汛情發展變化,確保發生災情險情時第一時間進行處置。截至目前,累計發布暴雨、強對流、地質災害、雷電、洪水等預警614期,“1262”精細化預報209期,12次調度指揮強降雨重點縣市和鄉鎮,叫應重點縣市、鄉鎮600余次,發布防汛預警提醒8次,啟動防汛應急響應5次。

  “一對一”幫扶包保,築牢救災安全屏障。鄉鎮、村(社區)黨組織組織黨員幹部、網格員包片、包戶、包人,全面摸清轄區村(居)民居住情況,重點摸清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病人、殘疾人等重點人群,實行建檔立卡管理,建立結對聯繫機制,細化“一對一”幫扶措施,確保防汛救災“不落一戶、不漏一人”。截至目前,全州建立“一對一”幫扶聯繫2352對,細化了幫扶措施,緊急轉移避險群眾1934人,沒有發生一起人員傷亡事件,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完)

【糾錯】 【責任編輯: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