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畢業季,普洱學院美術館迎來一年一次的美術系學生畢業設計作品展。作為普洱學院的精品課程、特色辦學名片之一,絕版木刻藝術作品備受期待,也為普洱的夏天增添了絢爛的藝術風情。每年都有創作精品被一些愛好者和收藏家當場購買,也有部分學生的作品被學校留存用於教學示範。
色彩運用的自由跳躍、刀刻技法的獨特張力、民族符號的藝術呈現,這些都是絕版木刻藝術魅力之所在。如今,這一藝術流派仍在演變成長。
絕版木刻的成名,源於一組《拉祜風情》畫作。經過40餘年的發展,絕版木刻藝術在普洱大地扎根開花,聚集起一批創作群體,他們拿過全國大獎,也經歷過迷茫,但對絕版木刻藝術的熱愛從未停歇。正是這樣的探索和創造,讓這門藝術歷久彌新,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
熱愛 走進藝術殿堂
普洱絕版木刻的高光時刻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1984年全國美展上,普洱畫家鄭旭用絕版木刻技法創作的《拉祜風情》組畫榮獲金獎,這極大振奮了本土畫家的創作激情,也讓絕版木刻技法走入人們的視野。
“這次獲獎影響很大,是新中國成立後雲南首次在全國美展上獲獎,對雲南版畫界的推動作用非同小可。”張曉春是普洱知名版畫藝術家,説起當時的情形,他依然心潮澎湃,“身邊的人獲獎,對普洱畫家鼓舞很大。”此後,雲南就有一批人開始採用絕版木刻技法進行創作,希望能在全國美展再創佳績。不少過去做國畫、油畫等的畫家,也轉到絕版木刻的創作中來。
5年後,在1989年全國美展上,普洱絕版木刻作品再獲殊榮——畫家魏啟聰創作的《村寨》榮獲金獎、畫家賀昆創作的《秋歌 發白的土地》榮獲銀獎。1990年,首屆全國青年版畫大展中,張曉春的作品獲得一等獎。在藝術殿堂裏,普洱絕版木刻光芒閃耀。
近日,記者來到張曉春位於普洱學苑花園小區的繪畫工作室,當年獲獎的兩幅作品就挂在展室深處。工作室門口擺放着一台版畫油印機,畫桌上是一幅正在創作的絕版木刻底版,四週墻上挂滿了他40年來創作於不同時期的作品。這些作品色彩豐富強烈,是進入工作室給人最直觀的視覺感受。
“色彩的豐富性是絕版木刻的一個優勢特點。但與傳統的多版油印套色木刻相比,絕版木刻是在一塊版上完成套色創作,刻一部分印一次,直到最後作品印完。這個過程中,毀版的程序就自然而然發生,也就形成了絕版作品。”張曉春介紹,絕版木刻是一種技法原理,這種技法起初是沒有任何可參照的樣式,是在普洱的版畫創作群體不懈的探索實踐中一步步走向成熟,進而被越來越多的人認知和接受。發展到今天,絕版木刻已成為套色木刻的一個代名詞。
40年來,絕版木刻從一種技法原理髮展成為一種風格流派,是普洱的藝術家們對這種技法的偏愛,更是對普洱多民族地域文化的熱愛。在現代藝術表現主義風格的影響下,藝術家們把絕版木刻與本土民族民間藝術的審美發現相結合,創作出了豐富的畫面和優秀的作品,形成了普洱絕版木刻的獨特藝術流派。絕版木刻的藝術影響力,正是源自這種風格流派,而不是創作技法。如今,普洱已經匯聚起新老兩代超過20人的絕版木刻藝術名家創作群體,絕版木刻成為普洱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
共享 走向生活空間
在刻版上滾上油墨,扳動版畫機印刷,又一個顏色在畫面上呈現。游人如織的茶馬古驛站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同心鎮那柯裏村,絕版木刻創作體驗成為這裡開展鄉村旅游的一個特色項目。游客能觀摩、體驗創作,很多村民也會創作版畫為游客提供有紀念意義的文創産品。
“推廣普及是最好的傳承。”冷光冕是青年版畫家,也是那柯裏絕版木刻創作基地的藝術顧問。他積極參與絕版木刻向大眾普及的工作,到那柯裏村培訓農民開展絕版木刻藝術創作。他説,讓更多人認識絕版木刻,那柯裏創作基地發揮了展示窗口的作用。
2002年,普洱學院恢復美術系,每一屆學生的版畫專業課裏都開設絕版木刻課程,絕版木刻的創作成為必修課,使得絕版木刻的創作群體進一步壯大。冷光冕是普洱學院美術系的畢業生,由於絕版木刻可以在一邊刻一邊印的過程中不斷變化調整,創作過程充滿未知性,極大調動了畫家創作中的主動性,冷光冕被深深吸引,最終成為一名絕版木刻職業畫家,留在普洱開展藝術創作。
為讓絕版木刻藝術更直接面向社會,2015年,普洱學院在那柯裏建立學生實訓基地,讓學生進行創作實踐的同時,先後邀請學校版畫教學團隊和校外優秀版畫家在村裏開展了5期100餘人的絕版木刻技法培訓,積極培養農民版畫家。冷光冕還嘗試對絕版木刻畫、刻、印的創作流程進行預製簡化,讓普通群眾能更快上手開展創作。
絕版木刻進校園播撒藝術種子。在思茅二小,絕版木刻成為課後特色興趣班,從2014年開課至今,深受學生們的喜愛。學生創作的作品常年在校園走廊展示,藝術氛圍濃郁;學校建有絕版木刻版畫工作室,配置3&版畫機,除了與青年版畫家合作外,還培養自己的絕版木刻專業老師,與學生一同創作;積極探索絕版木刻教學體系,從基礎班到提高班,從小培養學生創作愛好,讓普洱這張文化名片在學生中傳承。目前,全市建設有絕版木刻特色工作室的還有普洱中學、思茅一小、思茅四小等多所學校。
藝術走向生活空間,普洱絕版木刻還融入文創産品開發、文旅空間打造等新領域,探索傳承發展新路徑。這門發源於普洱的版畫藝術流派,將普洱文化的藝術審美推向了新高度,打造普洱絕版木刻文化名片,是兼顧藝術審美與文藝惠民的具體實踐。( 記者 沈浩 胡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