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是教育現代化創新大勢,是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必然要求。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總體部署,全面落實《雲南省智慧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加強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普洱市與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於2021年啟動教育信息化整體提升項目,分階段推進,構建市、縣(區)、校、班四級聯動應用機制,打造以學業大數據為核心的精準化智慧教育環境。經過兩年多的建設,項目已覆蓋全市10個縣(區)、133所中學、9000余名教師和13萬餘名學生,有效促進學習方式變革和教育教學模式創新,助力普洱教育高質量發展。
運用智慧教育系統 助力師生減負增效
期末臨近,在普洱市民族中學,負責初二年級閱卷工作的毛潤傑老師正在檢查掃描儀,待期末考試結束後,將由她把學生考捲進行掃描,錄入智學網後&。“掃描結束的同時,系統已經將客觀題智能批改完,接下來,我們根據閱卷安排,把剩下的主觀題,分配給對應的老師進行閱卷。”毛潤傑告訴記者,傳統閱卷必須所有閱卷老師在固定時間、固定場所集中,每個老師輪流閱卷,特別浪費時間。自從使用了智學網閱卷系統,所有老師只需登錄後&,就可以在不同地點、同一時間批閱同一張試卷,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毛潤傑是初二年級生物老師,每次考試結束後,她都會登錄智學網後&查看自己班級的生物考試成績,全班整體優秀率、及格率、知識點正確率等橫向數據分析一目了然。根據數據分析,她可以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學生也可以登錄智學網查看自己的成績和錯題分析,並生成錯題手冊,不再需要花大量時間抄錯題,讓他們的練習更加精準。”毛潤傑説。
據了解,智學網閱卷系統根據採集的數據,可面向學校管理者、教師、學生、家長提供多層級的評價分析報告,並通過智能評分和數據統計功能,大大降低教師閱卷和統計分析的工作量,讓教師有更多時間專注教學。
該校初二年級英語老師施傑銀對智慧教育系統的運用也深有體會,“智學網上的教學資源非常豐富,每個知識點都有百條以上的相關題目推送,比以前組卷省力不少,平時用得比較多的英語聽説教考系統也非常實用”。
英語聽説教考系統可實現日常英語聽説測驗、期中期末的英語聽説考試、全真模擬考試的制卷、組織和監控,系統提供自動化、智能化評測,解決人工評分帶來的繁重工作和誤差,並生成多維度的分析考試報告,全面、多維度地分析展現學生的答題情況和聽説水平。“這個系統不僅可以為老師提供輔助教學,減輕老師的負擔,還可以幫助學生開展常態化練習、提前熟悉正式考試流程,高效提高英語聽説能力和應試能力。”施傑銀説。
截至目前,普洱市已建成覆蓋133所中學的區域網絡閱卷系統、覆蓋25所中學的大數據精準教學系統和覆蓋12所初中的英語聽説教考系統。
“智慧教育系統為師生提供了更加智能、便捷、高效的教學服務,通過信息化、數字化賦能教育教學。”普洱市電化教育館負責人張琳江&&,普洱市教育信息化整體提升項目的建設,讓智慧教育系統在市、縣(區)、鄉(鎮)中學實現了常態化應用,不斷滿足全市廣大師生對於教育形態變革、教學信息化應用等方面的需求,有效進行減負增效,提高教學管理水平。
個性化精準教學 助力教育質量提升
普洱市第一中學高中部的一堂英語課上,英語教師正在使用智慧課堂系統講解語法重點,教師的課堂註解、截圖、錄課等應用,被實時保存,並生成課堂筆記。為檢驗課堂學習效果,教師將事先從資源庫找來的小測驗推送到學生平板電腦上,當堂做完後,測驗結果可以馬上反饋到教師平板電腦,幫助教師實時、直觀地掌控教學情況。
而歷史課上,歷史老師則更多調動起平板電腦的“互動”功能——通過平板電腦推送歷史問題,學生使用平板電腦積極搶答。隨後,老師通過屏幕即時分享,在“你來我往”的問答中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
“通過智慧課堂,課堂教學從老師的單向輸入為主,轉變為老師、學生、系統的多向互動。”普洱市第一中學英語教研組組長羅皓告訴記者,智慧課堂彌補了傳統課堂的不足,有效提高了教學容量、師生互動率,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全神貫注投入到課堂中去。不僅如此,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數據得以實時呈現,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有利於老師進行精準教學。
普洱市第一中學高中部借助智慧課堂系統,利用數據分析技術,實現數據化決策、即時化評價、立體化交流、智能化推送、可視化呈現,增進了課堂學習的交互與協作,從而建立新型信息化課堂。除了智慧課堂的運用外,各學科老師還充分運用大數據精準教學系統、個性化學習系統,實現精準教學,幫助教師精準掌握班級的整體情況和每個學生的學情數據,精準定位學生薄弱知識點和最優學習區,為學生量身定制個性化學習作業,實現從“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
據悉,智慧課堂已在普洱市第一中學、普洱市民族中學高中部實現常態化運用,截至2023年6月,兩所學校教師借助智慧課堂累計備課15000多個小時,授課90000多次,師生互動13萬多次,分發個性化學習手冊50萬餘冊。
同時,全市中學教研隊伍依託大數據精準教學系統,採集教學全場景數據,精準定位學情,分析薄弱知識點,開展基於數據的精準備課、精準講評及深度教研活動。通過分層輔導策略,精準定位學生學情,檢測學生階段性學習效果,並聯合開展考後分析教研活動,提高日常教學針對性,促進教育質量提升。(記者 付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