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06/29 10:06:54
來源:新華網

【全國科普行動日】亞洲象觀測員的Vlog之野象來了

字體:

  “附近有野象活動,請各觀測點位注意。”

  “7號象道、7號象道,8號象道公路上方發現野象活動。”

  “野象可能一會要過公路,你趕快來支援!”

  ……

  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野象谷,有這樣一個特別的群體,他們需要在第一時間掌握野象出沒的資訊,守護人象安全,他們便是分布在各個象道的觀測員。這些觀測員是如何做到精準預警野象出沒的?在常年與野象打交道的過程中,西雙版納野象谷亞洲象觀測保護小組副組長李富明有了一套“秘籍”。

西雙版納野象谷觀測員李富明(左一)和他的同事們(資料圖)。新華網發(西雙版納野象谷 供圖)

  “人防+技防” 發揮經驗與科技的力量

  在西雙版納野象谷附近的象道及景區內的棧道上,隨處可見西雙版納野象谷亞洲象觀測保護小組的成員,他們要在野象隨時可能出現的地方進行觀測,保障人象安全。

航拍視角下,李富明行走在象道上(資料圖)。新華網 劉雲 攝

  “我們還是沿用比較原始的觀測技巧——聽聲音。”要問李富明精準預警野象的技巧是啥,那便是多年與野象打交道積累下來的經驗。在森林茂密的野象谷,如果野象在數百米外,憑借肉眼很難直接看見,如果練就了“聽聲音”的本領,那觀測員可以在距離野象500米或者更遠的地方就能聽到響動,並預判野象的到來。

李富明在監測點值守(資料圖)。新華網 劉雲 攝

  除了聽,看也是非常重要的技巧。李富明介紹,觀測員還練就了通過踩踏痕跡、糞便等來判斷野象的活動情況。當然,除了肉眼看,還要靠紅外相機或者一些監控設備來監測野象活動,觀測員們也會通過亞洲象預警APP來掌握野象動向,從而精確預警。所以對于觀測員們來説,要精準判斷野象出沒的情況,需要“人防+技防”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工作,一邊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撐,一邊也需要豐富的經驗以及對野象習性的了解。

李富明在檢修紅外相機(資料圖)。新華網 劉雲 攝

  監測到野象的動向後,觀測員需要將資訊傳遞至各個點位的人員,提醒大家提高警惕;野象要過公路時,觀測員便需要到公路兩邊預警,阻斷交通,給野象一個安全的環境過公路。

野生亞洲象群通過西雙版納野象谷213國道(資料圖)。新華網發(西雙版納野象谷 供圖)

  從未知到“一眼知野象”

  李富明剛進入這個行業時,野象數量並不多,能見到野象的機會很少,對它們的認知幾乎為零。從業十余年來,他憑借豐富的工作經驗可以做到熟練地分辨野象家族、獨象以及它們的活動動向。

李富明行走在象道上(資料圖)。新華網 劉雲 攝

  2005年,西雙版納野象谷的遊客逐漸多了起來,亞洲象觀測保護小組正式成立,李富明和其他3名同事開始去野外觀測環境、地形以及野象留下的痕跡,開始一點點了解亞洲象的習性和相關安全防范知識。期間,李富明多次遇險,也正是這一次次與野象的近距離接觸,讓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李富明在象道上觀察野象活動痕跡(資料圖)。新華網 劉雲 攝

  野象如果掉隊了互相怎麼聯繫?它們為什麼要吃鹽?它們的年齡結構是怎樣的?身高如何測量……關于大象的點點滴滴,李富明他們通過不斷觀察,再結合相關資料,才有了如今守護人象安全的進步。當然,關于大象,還有太多未知的領域,“比如在野外如何生小象,我到現在還沒見過。希望通過我們的工作,未來能夠對亞洲象有更多的了解。”李富明説。

野生亞洲象在水中嬉戲(資料圖)。新華網 柴靜 攝

  老朋友,你們還好嗎

  隨著對野象了解的增多,李富明對亞洲象、對自己的工作崗位愈發熱愛。在與野象打交道的十余年中,李富明認為它們就如同自己的老朋友一般,會因重逢而激動,會為它們添新丁而開心,也會因為看到它們健康成長而欣慰。

象王“大排牙”出現在野象谷(資料圖)。新華網發(西雙版納野象谷 供圖)

  在李富明的印象中,有一頭神秘的獨象並不像其他公象一樣會定期來到野象谷,所以見不到它時,李富明會擔心它的狀況。而每次見到它,李富明都非常開心,就像見到了許久未見的老友。“第一次見到它是在秋天,所以我們給它取名‘秋識’。”李富明説,相較“大排牙”“竹筍牙”等名字,“秋識”的名字更為文藝。而作為觀測員,他對每一頭象都有著極深的感情。

野象家族在水中取食、玩耍(資料圖)。新華網發(西雙版納野象谷 供圖)

  “我們在工作中也參與救助過很多受傷的野象,也看到過無法存活的小象,每次遇到這種情況,心裏都很難受。”李富明説,也正是因為對野象越來越多的了解,讓他更想在這個崗位上堅持下去。同時他也意識到,如果僅僅靠人的感官去監測野象的活動,依然會存在很多盲區,所以要更多地與科技相結合,才能更好地守護人象和諧。(完)(康靜 柴靜 劉雲)

【糾錯】 【責任編輯:陳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