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雨兼程路,十七載醫療援藏情。今年是對口支援西藏30周年,南京於1995年派出第一批援藏幹部,從此拉開了南京對口援藏的大幕,其中南京對墨竹工卡縣的醫療援助已走過十七個年頭。
2007年之前,墨竹工卡縣人民醫院僅設有內科、外科、婦産科、兒科等幾個基本科室,沒有像樣的門診醫技綜合樓,醫生們只會做一些簡單手術。
“自2007年南京援藏醫療隊進入墨竹後,我們醫院的醫療水平有了突破性提升。”墨竹工卡縣人民醫院院長助理兼外科主任次仁多吉説,“從十七年前算起,一開始來了兩三位南京的醫生,後面就變成了‘組團式’醫療援藏。現在我們醫院添了不少進口醫療設備,新增了好幾個科室,醫療技術也得到了很大進步,這些有目共睹變化,是在一批批南京援藏醫療隊的幫助下完成的。”
在次仁多吉的帶領下,記者來到墨竹工卡縣人民醫院新建成的院史館。展廳寬敞明亮。次仁多吉介紹,自2007年第一批援藏醫療隊抵達墨竹縣人民醫院,先後已有十七批共計67名隊員投身於當地醫療建設,援助墨竹縣醫院項目資金累計達4600萬餘元。
在南京醫療隊的幫扶下,墨竹縣人民醫院已建成拉薩市唯一的縣級二級甲等醫院,先後獲得多項殊榮。
8月14日,墨竹工卡縣人民醫院院史館陳列的榮譽證書。新華網發 姚翔碩攝
第十七批南京援藏醫療隊成員,以骨科和消化科主治醫師及專科護士長為主,致力於將該院骨科和消化科從大外科、大內科獨立出來,建設成拉薩市重點專科。“在前幾批醫療援藏隊的努力下,普外科已經能獨立完成包括闌尾、膽囊等腹腔鏡下手術及常見腸梗阻治療,我們的骨科和消化科也在不斷進步。”第十七批南京援藏醫療隊隊長、墨竹工卡縣醫院副院長徐晨陽説。
據介紹,南京醫療援藏隊幫助當地醫院建設120急救中心、輸血科及其他重點科室,成立醫院財務科,制定醫院績效改革方案,搭建信息&&與醫共體各大中心等,切實為墨竹工卡縣醫院解決很多難題。
8月14日,徐晨陽(右三)和醫護人員在研究討論患者病情。新華網發 姚翔碩攝
南京援藏醫療隊一直遵循“輸血”變“造血”的人才培養原則,遴選學科帶頭人和45歲以下優秀青年骨幹作為培養對象,通過“師帶徒”的形式,一對一進行指導幫扶。
談起當地醫生經過幫扶後能獨立開展手術的情況時,該院外科副主任邊巴次仁説:“近期我院醫生完成了一個漂亮的手術。”
“一名患者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送到拉薩後得知手術難度太大,患者便折返墨竹縣人民醫院。經過細緻研究和檢查,由本院的海桑醫生親自接收醫治,手術很順利,患者的橈骨遠端關節恢復良好。”邊巴次仁激動地説。
8月14日,徐晨陽與醫護人員在進行病例交流。新華網發 姚翔碩攝
除了醫療技術上實現飛躍,南京援藏醫療隊也讓當地醫生的醫療理念發生轉變。“學無止境的意識與團結協作的意識得到增強外,醫生的服務理念也在變化。”徐晨陽説,“醫院越來越注重患者的需求和感受,患者至上的服務理念已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