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市芒康縣納西民族鄉位於瀾滄江畔,當地從唐代開始制鹽,距今已延續1300餘年。鹽田在瀾滄江兩岸依山而建,由多根木柱搭架,架上用透水性強的泥土鋪成平面夯實。當地村民仍保持着原始的手工曬鹽方式,他們從瀾滄江畔的鹽井、鹽池中取出滷水倒入鹽田,經陽光蒸曬、風乾,結晶成鹽。
從小在芒康長大的鹽民扎西措姆作為“一日導游”,向記者詳細介紹了芒康鹽田,感受新時代西藏人的幸福生活。
記者:黃智琪、格桑朗傑、孫非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糾錯】 【責任編輯:雪珍】
西藏昌都市芒康縣納西民族鄉位於瀾滄江畔,當地從唐代開始制鹽,距今已延續1300餘年。鹽田在瀾滄江兩岸依山而建,由多根木柱搭架,架上用透水性強的泥土鋪成平面夯實。當地村民仍保持着原始的手工曬鹽方式,他們從瀾滄江畔的鹽井、鹽池中取出滷水倒入鹽田,經陽光蒸曬、風乾,結晶成鹽。
從小在芒康長大的鹽民扎西措姆作為“一日導游”,向記者詳細介紹了芒康鹽田,感受新時代西藏人的幸福生活。
記者:黃智琪、格桑朗傑、孫非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